-
捐父母遗体遭骂 苏州女志愿者被迫6年内搬3次家
关键字: 遗体捐献父母捐献父母遗体志愿者孝道遵照父母生前的意愿,当他们过世时,周颂英把父母的遗体先后捐献出去。然而,她没有料到,此后的10多年,她和家人一直生活在邻居和亲友们“异样的眼光”中。
2014年12月9日,周颂英带着女儿搬入一处新居,这是她6年来第3次搬家。而每一次搬家,都是为了逃离周遭的“揶揄”。
年近五旬的周颂英告诉澎湃新闻,就因为遵照遗嘱把父母的遗体捐献了出去,她在世俗眼光中饱受“骂名”。不理解的邻居和亲友认为,周颂英让已故父母接受“千刀万剐”,而非“入土为安”,这是“不孝”。更有甚者,责备她将自己父母的遗体“给卖了”。
日前苏州《姑苏晚报》报道了周颂英的故事。她向记者表示,两天来,她“接了好多电话”。打电话给她的,既有责备她的亲人,也有跟她咨询如何捐遗的朋友。尽管捐献遗体一事让周颂英备受困扰,但她也很感慨:“12年过去,总算有两种声音了。”
周颂英参加苏州电视台走社区活动(左:红会秘书长,右:周颂英)
父母捐遗后被迫搬家、换工作
周颂英的父母是民主党派的老干部,年轻时曾经历过知青下乡,自从回到苏州后,一直居住在苏州盘门附近的小区,一住就将近20年。
2002年,周父和周母共同填写了捐献遗体志愿书,成为苏州首例夫妇遗体共同捐献者。同年3月,37岁的周颂英继父母之后,也选择成为捐遗志愿者。
“我去苏州医学院登记,那位专门负责接受捐献的老师很惊讶,反过来问我(考虑这个问题)是不是太年轻了。”周颂英回忆,彼时社会风气还比较保守,她选择捐遗的行为,被误以为身体、生活状况出现了问题。
2006年4月,周父去世后,成功完成了遗体捐献。
这个消息不久就在生活了20年的小区中传开,“邻居和亲戚都说我不孝,问我‘是不是没钱给父亲买墓地’”,周颂英说,还有人要求她将父亲的遗体“要回来”。
为照顾卧病在床的母亲,也为了避开邻居的各种指摘,2006年,周颂英选择了搬家。新住所距原小区不远,有不少熟悉的朋友常会劝她,“不要再让母亲捐遗”。然而,周母并不答应。
周颂英回忆,小区里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常聚在一起议论“后事”,并似有指桑骂槐之意:“有的老人去世,家里大操大办,还请和尚来做法事;有的人家啊,把老人的遗体都‘给卖了’。”
如此揶揄,让周颂英心里十分难受。于是在2007年,她半年内再次搬家,这次搬进了苏州工业园区的一个小区内。
2008年5月,周母离世,周颂英为其完成遗体捐献。此时正值周颂英工作调动,在新单位收到红十字会寄来的捐遗证书,事情又传开了。“干脆就单干了”,周颂英辞去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出来做起了非医疗健康咨询师。
周颂英在遗体捐献纪念园内悼念父母
- 责任编辑:李晽
-
王毅应约同布林肯通电话 评论 144卢拉:期待同中方密切高层交往,深化互利合作 评论 22外交部:中国民用无人飞艇因不可抗力误入美国领空 评论 912中吉乌铁路筹建加速,吉乌项目办公室设在吉国首都 评论 269最新闻 Hot
-
澳运煤船正驶向中国,阿尔巴尼斯有望年内访华
-
“中国人从不向我们发号施令,美国官员倒是经常提条件”
-
中吉乌铁路筹建加速,吉乌项目办公室在比什凯克设立
-
成都一商场女厕设无遮挡男童便池,涉事方回应
-
“若盟友援乌远程导弹,我们保证不打击俄领土”
-
普京:80年后再遭德坦克威胁,俄回应力度将远超坦克
-
生育登记与结婚“脱钩”,挑战伦理、助长黑产业?
-
美军火商拟1美元卖乌克兰两架无人机,但…
-
布林肯刚走,以色列就立刻发动空袭
-
白宫幕僚长在交接仪式上哭了,称赞拜登是“好父亲”
-
美国奥委会:支持俄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但...
-
为抗衡中国,美国30年后重开这个大使馆
-
美债上限首回合“交锋”,无果
-
澳大利亚新钞票将不再印英王像,澳财长:我希望看到一个共和国
-
俄大使困惑:布林肯就不能直接给我们外长打电话?
-
俄外长:沙利文这话太可怕,想把所有人变成美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