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馆长说|对话吴志华:从“香港故宫”看未来博物馆发展的五大关键
最后更新: 2024-11-11 22:56:08(文/赵乾坤 编辑/高莘)
日前,一场名为“中华文明溯源” 的特别展正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以下简称“香港故宫”)展出。来自北京、甘肃、山西、香港等地的博物馆和考古机构的约110件(套)新石器时代至夏朝的珍贵文物,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纷至沓来。
在介绍推出此次特展的背景时,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首先与观察者网分享了香港故宫的总体定位,“香港故宫不仅是明清故宫文化的展示平台,更是中华文明的传播窗口。” 他期待将中华文明推向世界,认为博物馆的使命应超越简单的历史重现,而是要呈现文明的全貌与演化脉络。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广场及正门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然而,吴志华也深知这条道路并不平坦。国际上流行一种论调——衡量古文明以文字、冶金术、城邦等单一要素评估。“这是以西方为主导的文明定义,如按此标准计算,我国历史只有约3300年被承认,这样的标准让人忽视中华文明悠久和独特的历史脉络。”吴志华说道,“这次的展览正是要打破这种认知的局限,展示我们超越5000年的历史和生生不息的文明传承。”
作为一位在文化界耕耘了30余载的资深博物馆专家及历史学家,吴志华在博物馆策划与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他的思考不仅关乎香港故宫的未来,更为全球博物馆的发展提供启示。如何看待博物馆在现代社会中的创新角色与独特价值?在全球化加速的今天,如何让博物馆既不失去本土特色,又能融入国际舞台?未来博物馆发展的关键要素又包括哪些?吴志华在与观察者网交流时,给出了答案。
关键要素一:具有颠覆性意义的文化试验场
谈及“中华文明溯源”特别展,吴志华毫不掩饰对“多元一体”这一中华文明核心特质的重视。他指出,展览的焦点不仅在于时间的长度,更在于地域的广度与文化发展的深度。此次展览涵盖9个主要考古遗址,其中,“陶寺遗址”“石峁遗址”和“良渚遗址”等,传递出一个振奋人心的信息:这些遗址的面积竟是故宫的四到五倍,城内宫殿林立、手工业繁荣,证明在文字尚未被发现之前,中国的社会分工已然复杂,甚至具备了类似皇城的格局。
吴志华直言:“我们必须摒弃以西方标准为主的文明观,这三座遗址的存在就是对西方所谓中国只有3000年文明论的颠覆。”他强调,传统偏见亟需挑战,而这种突破正是香港故宫所肩负的颠覆性文化使命。展览不仅是文物的展示,更通过史料与考古研究,引导观众深入思考——中国文明从何而来?为何能够绵延不断?这正是香港故宫希望传达给世界的答案。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吴志华用“文化试验场”来形容香港故宫。他表示,博物馆不仅是静态的文物展示场所,更应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现代博物馆应当参与文化旅游的发展,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崛起,并带来经济效益。在香港,尤其如此。“香港故宫实行收费模式,但即便如此,过去一年香港故宫仍接待了150万游客。这说明,观众的文化消费观正在发生巨变。”
吴志华所说的巨大改变是指,现代观众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观览,他们渴望深入理解展览和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外延。这也是为何香港故宫在展品解说上投入了大量精力——无论是故宫文物,还是与国际机构合作的专题展览,“我们都在努力为观众提供更具深度和层次的观展体验”。
关键要素二:不再 “高高在上”
“博物馆的展览不仅是‘陈列’,更应该是‘对话’。”面对如何让中外观众深入了解故宫文化的挑战,吴志华毫不避讳地指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肩负着打破“高墙”的责任。
他说:“我们开馆的重心之一,就是通过教育和参与把观众带进故宫的世界。”为此,香港故宫学堂应运而生,涵盖丰富的工作坊和讲座,并与本地学校合作编写文化教材。他坦言,博物馆的教育部门已成为团队里规模最大的部分,足见其对教育推广的重视。“香港故宫希望让观众不仅能‘看到’文化,更能‘懂得’文化,进而参与‘创新’文化。”
自开馆以来,香港故宫推出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特別展览,包括备受瞩目的三星堆文物展和卡地亚艺术珍品展。这些展览不仅吸引了本地观众的目光,更引来了大批海外及内地游客。吴志华强调:“我们的目标不仅是提供一个参观的空间,而是要营造一种氛围,让观众在参观的过程中重新审视自己与文化的关系。”
凝视三星堆——四川考古新发现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吴志华认为,文化传播并不局限于博物馆的四面墙内。他以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的成功为例,生动地诠释了文化创新与交化传承间的微妙关系:“过去,我们常认为游戏和动漫属于亚文化,但《黑神话:悟空》证明了,一款内容扎实的游戏也能成为弘扬文化的重要载体。”这款游戏中的无头佛像场景引发了对流失文物的关注,唤起了公众对文物回归的强烈呼声。吴志华感慨道:“一个游戏能够触动民族情感,激发对历史的思考,这是文化传播的新路径。如我们能为文化产业提供更丰富的内容支撑,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新生,博物馆与文化产业的界限将不再泾渭分明。”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的推进,香港的文化定位正在悄然改变。吴志华指出,越来越多的大湾区居民不再将香港视为单纯的旅游目的地,而是将其融入日常生活,文化消费成为这一变化的显著体现。“许多内地观众并非来观光,更像是来体验文化生活。”他强调,这种新型的观众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带来了机遇。
“博物馆的存在不再是为了‘高高在上’的展示。”吴志华明确表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在未来将进一步探索‘文化游憩’的概念,即把文化融入日常休闲,让逛博物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 责任编辑: 赵乾坤 
-
七年“全勤生”,为何挑战之下依然投注中国
2024-11-11 19:45 观出行 洞察/视频 -
新车看点|加上增程器,阿维塔12起售价26.99万
2024-11-11 19:35 观出行 产业新闻 -
波音失宠,空客崛起?
2024-11-11 17:44 观出行 洞察/视频 -
是“辅助驾驶”而不是“自动驾驶”,美国家机构质疑特斯拉FSD宣传过度
2024-11-11 17:02 观出行 产业新闻 -
提高在中国产量?丰田回应:还未有具体信息发布!
2024-11-11 11:40 观出行 产业新闻 -
极光下寻找自我,旅游媒体推荐这些地方
2024-11-10 18:25 观出行 品位·出行 -
激发“冷消费”的新活力,中国冰雪经济或将影响全球
2024-11-10 18:03 观出行 出行热点 -
新车看点 | 不到11万元起,吉利银河星舰7 EM-i开启预售
2024-11-10 10:34 观出行 产业新闻 -
七届进博会:丰田不仅“全勤”,还会解题
2024-11-10 09:50 观出行 洞察/视频 -
特朗普归来,全球汽车行业会更加动荡吗?
2024-11-09 16:16 观出行 洞察/视频 -
特朗普再次上台,美国会再次“退群”吗?
2024-11-09 16:06 观出行 洞察/视频 -
奥迪发布新品牌“AUDI”:没有四环标,拥有中国魂
2024-11-08 18:03 观出行 产业新闻 -
河内旅业快速发展,中国游客功不可没
2024-11-08 18:00 观出行 出行热点 -
特朗普重返白宫,丰田汽车押对宝了吗?
2024-11-08 17:52 观出行 洞察/视频 -
虹桥论坛丨贸易摩擦下,新能源汽车如何寻求全球化合作
2024-11-08 17:31 进博会 -
特朗普“回归”,国际旅游市场风雨欲来?
2024-11-08 16:51 观出行 洞察/视频 -
梅赛德斯-奔驰:以中国创新,领全球风潮
2024-11-08 13:52 观出行 洞察/视频 -
全系降4万,老车主全额补偿:ID. 与众开启年底冲刺
2024-11-08 10:07 观出行 产业新闻 -
增长50.6%!入境这一国家的中国游客数量稳居亚太地区首位
2024-11-07 20:37 观出行 出行热点 -
突破地球“束缚”,太空旅游的五大选择是科技奇迹还是奢侈冒险?
2024-11-07 19:26 观出行 洞察/视频
相关推荐 -
“形势十分严峻”,洛杉矶奥运会危? 评论 36TikTok案,能指望特朗普吗? 评论 79脑机接口竞赛:又一场典型的中美模式较量 评论 18看待中企出海,不能停留在能否守住“世界工厂”的层次 评论 103拜登小人之心:中俄当然愿意看到美国陷进去 评论 167最新闻 Hot
-
“形势十分严峻”,洛杉矶奥运会危?
-
他承认“站错队了”
-
凭啥他家屹立不倒?
-
为何不重返白宫?她回应了
-
美国网友一边抗议一边冲小红书一边告别:我会像复联中那样…
-
“成为美国人?不稀罕”
-
最后一周,特朗普班子“拉清单”
-
美国钢企CEO疯狂吐槽:日本更邪恶,把中企教坏了
-
特朗普再表态:我能赢它有功,再等等看
-
“即使人生能够重来一次,还是会选择成为苏联间谍”
-
敏感时刻,他要来中国
-
沙利文又泼脏水:中国这么做很危险,特朗普得盯着点
-
拜登小人之心:中俄当然愿意看到美国陷进去
-
“美国再不加把劲,这1750亿美元就都朝中国去了…”
-
英伟达直说了:美国打着“反华”幌子下黑手,只会反噬
-
马斯克改变特朗普对华态度?中国学者提到美国炸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