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罗斯顶级指挥家捷杰耶夫在北京演出“感觉像回家”,曾因俄乌冲突遭西方古典乐坛切割
-
阮佳琪睡不够 玻璃心 脾气冲
最后更新: 2023-03-30 13:53:03(观察者网讯)近日,俄罗斯国际指挥大师瓦莱里·捷杰耶夫(Valery Gergiev)时隔3年半回归中国舞台,携马林斯基交响乐团重返北京国家大剧院。这是自3月20日文化和旅游部宣布恢复涉外营业性演出受理和审批后,首个来华的国际演出团体。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当地时间29日的报道关注到,去年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后,捷杰耶夫因与俄总统普京关系密切遭大批西方音乐机构集体切割,而此番他在北京的演出受到了热烈欢迎。捷杰耶夫受访时表示,再次登上北京国家大剧院的舞台让他“感觉像回家一样”。
另据“国家大剧院”官网、新华社等消息,捷杰耶夫在记者会上提到,过去3年他因为一些“与音乐无关的原因”,主要在俄罗斯国内演出,非常高兴此次能来华演出,并且多次强调艺术的力量应当跨越一切阻碍,让全世界的人们紧紧相连。
随着涉外文化交流和演出相关政策的逐步恢复,国际名家名团正陆续回归中国大舞台。
受北京国家大剧院邀请,3月27日至30日,当今古典乐坛最负盛名的俄罗斯指挥大师捷杰耶夫,亲率交响劲旅马林斯基交响乐团重磅呈现3场“顶配级别”的交响音乐会,这场时隔三年半的老友重逢成为国内一大文化盛事。
对于国内古典乐迷来说,捷杰耶夫与马林斯基交响乐团这对“黄金组合”再熟悉不过,他们与国家大剧院所建立的深厚友谊亦是一段业内佳话。
2007年12月,捷杰耶夫亲率马林斯基剧院的艺术家们来到北京,以鲍罗丁歌剧《伊戈尔王》为新落成的国家大剧院拉开大幕,此后更先后九次率领马林斯基交响乐团到访国家大剧院,被国内乐迷亲切称呼为“姐夫”。
3月27日当晚,在音乐会正曲开始之前,一首没有出现在曲目单上、在中国听众心目中占据着特殊地位的中国名曲《红旗颂》率先奏响,熟悉的旋律引起观众席一片惊呼。
随着捷杰耶夫挥舞起那支标志性的"牙签"指挥棒,乐团先后奏响了普罗科菲耶夫第一号交响曲、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交响组曲《天方夜谭》等。后者也正是乐团2019年造访国家大剧院时带来的曲目,蕴藏着捷杰耶夫、马林斯基交响乐团与北京观众的共同记忆。
当晚的演出曲目除了部分来自俄罗斯作曲家之外,捷杰耶夫还特地选择了与乐团有着深厚历史联系的欧洲其他国家作曲家的作品。
“音乐没有国界,它将世界连接起来而非分裂,伟大的作曲家往往都到访过很多国家,博采众长。”捷杰耶夫表示,“能够在这次演出中同时呈现来自各个国家作曲家的作品,我认为这就是文化交流最美好、最精彩的样子,也是哲学家、作家、作曲家、雕塑雕刻家等所有最伟大的艺术家的使命。”
用牙签指挥是捷杰耶夫的特色标志 图自北京晚报
据“国家大剧院”官网介绍,捷杰耶夫在结束与马林斯基交响乐团的大体量演出后,3月30日将携手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带来柴科夫斯基经典作品,这也是他继2015年后第4次执棒这支乐团。
27日首演前,捷杰耶夫在国家大剧院大师俱乐部接受采访,当时刚刚参观完故宫的他分享着自己对中国文化的赞叹与喜爱:“这次参观重新唤起了我第一次来中国访问时的美好回忆,也让我再次领略到中国的历史文化是如此深厚,它是由一代代中国人民奋力书写的。”
在捷杰耶夫看来,由他执掌的马林斯基剧院与国家大剧院有着相当紧密的合作,这是中俄两国在文化艺术领域密切交流的缩影,“在北京,在中国,我有很多好朋友。疫情前,中俄之间已经有非常丰富、密集的文化艺术领域的交往,重新回到国家大剧院,就像回到家一样。”
- 责任编辑: 阮佳琪 
-
卫健委:重点检查新冠瞒报、缓报、谎报
2023-03-30 13:19 -
“上海制造”出海记①丨 创新为帆,“上海船”劈波斩浪闯世界
2023-03-30 12:48 上海观察 -
取景路遥家乡、打造影视城,央视热播剧《人生之路》让这里“火”了
2023-03-30 12:45 -
民之所望|清除800公里城市“蜘蛛网”,每米架空线入地都来之不易
2023-03-30 12:42 上海观察 -
导游威胁称要和游客“干到底”,丽江文旅局通报
2023-03-30 11:37 -
渤海油田一年新探3亿吨,创历史新高
2023-03-30 11:30 能源战略 -
4月1日首班车起至6时 北京地铁天安门东站等3站临时封站
2023-03-30 10:58 -
万亩林场主女儿最新发声
2023-03-30 10:12 -
重庆新机场,选址定了!
2023-03-30 10:01 -
萩尾光昭:在重视科技创新的中国,我所在的行业有很好的发展机遇
2023-03-30 09:49 老外讲故事 -
台湾沿海陆续发现16具浮尸,或与偷渡集团有关
2023-03-30 09:41 台湾 -
部分省考公务员招聘放宽至40岁,能否打破35岁门槛引热议
2023-03-30 09:35 -
全球最大、国内首艘万吨级远洋通信海缆铺设船下水
2023-03-30 09:11 -
潜逃34年背负6条人命的凶犯,落网!
2023-03-30 09:07 依法治国 -
赣南师大通报“女大学生失联”
2023-03-30 08:57 疑案追踪 -
乍暖还寒!南方雨不停,北方冷空气又要来了
2023-03-30 08:49 -
西安警方通报“男子自29层坠楼砸中5岁男孩”:2人死亡
2023-03-30 07:43 -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胡萝卜+大棒’”
2023-03-29 23:14 博鳌论坛 -
“治疗新冠,中医药可发挥现代医学暂时没办法发挥的作用”
2023-03-29 22:42 博鳌论坛 -
关于新冠,高福最新发声
2023-03-29 22:00 博鳌论坛
相关推荐 -
-
最新闻 Hot
-
拜登首次见了,“中亚五国领导人没有讲话”
-
“法国又推出一个将中国电动车排除在外的武器”
-
波兰总理:将停止向乌克兰提供武器
-
“巴基斯坦是过去式,加拿大是印度的新头号敌人”
-
亚美尼亚指责俄“做得不够”,佩斯科夫:这是阿塞拜疆内政
-
“与中国走太近或丧失主权”?柬埔寨首相驳斥
-
“对中国电动汽车征税,还很遥远”
-
克宫回应拜登涉普京言论
-
“乌克兰如溺水之人”,波兰威胁上了
-
“违抗”民意修好关系,日韩领导人获“肯尼迪勇气奖”
-
福岛核事故再爆丑闻,日环境大臣:遗憾
-
纽约时报:布林肯访问当天,乌克兰炸了自己
-
“国庆住我家”,可行吗?
-
被质询访华时华为发新机,美商务部长:不爽
-
绍伊古马不停蹄访问伊朗:加强俄伊军事关系
-
近20年来首次,“叙利亚总统将访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