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象“耕”新丨全国备春耕从南到北陆续展开
最后更新: 2023-02-04 21:56:56今天(2月4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立春,“立”是开始,“春”是温暖。立春标志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种子发芽。随着春日渐暖,我国农业生产陆续展开,从今天起,我们将推出系列报道《万象“耕”新》,从南到北聚焦各地备春耕、春管、农资调运等各环节,以及涌动着全新活力的乡村产业发展。首先来看广袤田野里正在孕育的新年新希望。
油菜花海孕育新年新希望
在贵州兴义,随着最早的一批油菜花竞相开放,当地农户正抓紧开花结荚的关键期喷洒肥料,为丰收保驾护航。
油菜花开迎春来 增施肥料助丰收
总台央视记者 李琳:春回大地、万物生长,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贵州省兴义市的万福村,眼下,这里种植的6000亩油菜花正在迎来盛花期。在我身后,农技服务人员正在操作植保无人机给油菜喷洒硼肥。
那么增施硼肥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我来举个例子,您看我身旁的油菜,它的上端正在开花,而下端是早前开过的花结的籽,现在正是油菜花现蕊和菜籽包浆的关键期,这个阶段施肥可以使花开得更盛,籽结得更多更实,避免出现花而不实的情况。也能够保证在两个月以后的丰收季,油菜能有一个好收成。
加大油菜高产优质新品种推广
贵州是全国油菜主产区之一,油菜也是全省第四大农作物和最大的油料作物。为了提升油料产能,除了正在增施肥料以外,当地农户们在各个环节都下足了功夫。其实可以发现,在我左右两边的油菜花是不一样的品种,左手边这片是常规的传统油菜品种,它的亩产在60到70公斤,而右手这边的油菜则是今年推广的杂交新品种,它的特点是开花早、花期长、成熟得早,另外它最大的特点是产量高,它的结荚数也要比传统品种多好多。它的亩产量最大可达120公斤左右,比传统的油菜品种多出50公斤。今年在黔西南州这种新品种的推广率已经达到了76.3%。
贵州省扩种油菜80万亩
此外今年贵州的油菜种植面积也变大了,当地加大了冬闲田土的开发利用,将油菜种植面积扩大了80万亩,达到873万亩。比如,在我所在的黔西南州今年就扩种了将近6万亩,政府也通过一系列补贴来鼓励农户扩种的积极性,种植油菜每亩可以获得20元的物料补助。
农旅结合让农民实现旅游和农业双丰收
依托油菜花海和奇特的喀斯特地貌,今年春节以来,这里已经吸引了31万名游客,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400万元。
我们在现场看到,小火车载着游人在油菜花海中穿梭,不少村民也就地开起了农家乐,摆起了市集。再过两个多月,等到花谢了,油菜籽丰收可以用来榨油,村民还能再赚一笔,可谓是旅游和农业双丰收。
在这里,我们看到春回大地的勃勃生机,看到人勤春早的农忙景象,看到乡村振兴的鲜活案例,也看到人们安居乐业的幸福画卷。
麦田返青喝上“第一水”
随着气温的回升,全国从南到北将陆续进入春季农业生产的大忙时节。记者在全国小麦第一大省河南看到,这里8500多万亩冬小麦返青吐绿,正在抓紧浇灌。
总台央视记者 蒋树林:这里是位于河南新乡获嘉县的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立春之后,温度逐步上升,小麦加速生长,现在正在浇水,开始它一天中的“第一餐”。
中国农科院灌溉所作物高效用水中心副主任 刘战东:目前的小麦是处于刚刚从冬天的冬眠休整过来,处于一个返青阶段,刚刚起身。它在这个阶段的时候就是水分敏感的阶段,需要给它补充水分,这样才能为它整个后期的生长发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后期产量的形成来提供很好的营养补给。
总台央视记者 蒋树林:现在看到这种灌溉方法叫什么?
中国农科院灌溉所作物高效用水中心副主任 刘战东:叫固定式的喷灌。除了固定式喷灌,还有地埋式伸缩喷灌,随后我们还会看到滴灌,还有微喷灌,那么这些高新的技术,都会让大家眼前一亮。
总台央视记者 蒋树林:和我们刚刚看到过的固定式的喷灌器不一样,这里的农田用上了可伸缩式的喷灌器,效果又有什么不同?
中国农科院灌溉所作物高效用水中心副主任 刘战东:那么当我们机械进地的时候,地埋伸缩式喷灌是在地下埋设的,只有当我们需要灌水的时候,它会自动伸出来实施灌溉。
总台央视记者 蒋树林:埋设的设备是不是自己要花钱?
河南新乡获嘉县种粮大户徐方子:没有,这个全部是我们获嘉县今年有一个万亩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全部是政府投的钱。
总台央视记者 蒋树林:现在已经是中午时分了,应该是到了吃午饭的时候,我们的麦田也应该加餐了,专家说小麦不仅要喝水,还要加一些营养肥料。
中国农科院灌溉所作物高效用水中心副主任 刘战东:通过传感器的监测数据来看,可以说水分和养分是充足的,灌溉给养也是非常到位。
开垦修复盐碱地 让更多土地长出庄稼
在立春时节,我国东北地区还处于天寒地冻之中,但是这里的备春耕工作正在火热进行。
人勤春来早 盐碱地改良火热进行
总台记者 张傲然:我现在是在吉林省大安市龙沼镇。去年吉林省的粮食产量是816.16亿斤,比前年增加8.32亿斤,连续两年跨上800亿斤台阶。稳产增产的密码有很多,今天我们来看看其中之一。大安市现在室外的气温是零下二十摄氏度,对于大部分农业生产来讲,现在还早了点,但是在我身后的盐碱地改良现场却是一派繁忙,十多台大型机械往来穿梭,原本高低不平的土地逐渐变得平整。这些工作只能天冷的时候做,一方面土壤硬度大,大型机械可以畅通无阻;另一方面只有土地平整,后续向田中注水的时候才不会因为高低不平而漫出农田。
降水量低 土壤盐碱化曾一度加剧
可能大家觉得奇怪,吉林省以肥沃的黑土地闻名,为什么要改良盐碱地呢?大安市所在的吉林西部虽然地处中国东北平原,却不是人们印象当中一望无际的黑土地,按照土质区别,这里相当一部分属于苏打盐碱地。大家来看我脚下的土壤,由于这里降水量低,蒸发量大,土壤当中的盐分不断被带到地表,就形成了这样白色的硬邦邦的土壤,它的酸碱度在10以上,农作物很难正常生长。而作为以农业为支柱产业的大安市,日益加剧的土壤盐碱化,成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卫星视角看变化 盐碱地飘出“稻花香”
但是近几年,大安市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来看两张吉林一号卫星从50万米高空拍摄到的遥感影像,这张卫星图拍摄于两年前,中心点就是大安市的一片土地,由于盐碱度过高这里是白花花的一片,几乎是寸草不生。在同样的区域,我们从去年拍摄到的影像就能看到盐碱地上已经种满了庄稼,荒凉的土地开始有了生机。
改良盐碱地 粮食产量新的增长极
想在盐碱地上种出水稻,除了平整土地,还要有充足的地表水。大安市周边有嫩江和松花江流过,但过去由于没有足够的引水和排水系统,因此只能望水兴叹。近年来大安市兴建了一系列引水和排水工程:通过修建水渠,将一百多公里外的松花江的水引到这里的道字泡进行蓄水,再通过泵站将水引到连接渠中,然后按需分配到附近的农田。接着通过向土壤施入特制的改良剂不断泡田洗田,将土壤的盐碱度降低到8左右,这些工作都要在插秧之前完成,等到今年秋天,这里就会呈现出稻谷飘香的景象了。
截至目前,大安市已经改良盐碱地近13万亩,水稻平均亩产在400公斤以上。而除了水稻以外,燕麦、小麦等多个品种目前也在吉林西部的盐碱区域进行示范种植,这些从盐碱地上多长出的庄稼,是吉林省粮食增产的底气所在。虽说盐碱地改良是一个长期系统性工程,但我们相信只要坚定信心不懈努力,吉林西部的盐碱地一定会呈现出更多生机与活力。
标签 春耕- 原标题:万象“耕”新丨全国备春耕从南到北陆续展开
- 责任编辑: 孙启敏 
-
我国首条跨海高铁,有新进展
2023-02-04 21:47 高铁世纪 -
巩固放大国家战略任务叠加优势,深化对战略内涵的认识!陈吉宁调研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
2023-02-04 21:41 上海观察 -
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在这些重点领域深化合作!
2023-02-04 21:05 上海观察 -
“多人当街持械砸车”,警方通报
2023-02-04 20:25 依法治国 -
胡鑫宇事件背后的流量“生意”:主播扎堆县城,炮制谣言泛滥
2023-02-04 19:43 网络谣言 -
-
江国荣:“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让我备受鼓舞、倍感振奋
2023-02-04 19:06 老外讲故事 -
上海设计从“巨富长”登陆伦敦哈罗德
2023-02-04 17:58 上海观察 -
一克红霉素、拇指大小提纯蛋白也能进口? 上海:再“微量”都有十部门围着转
2023-02-04 17:49 上海观察 -
男子当街殴打女子?岳阳警方通报
2023-02-04 17:19 依法治国 -
吉林高三女生失踪92天 其父最新回应
2023-02-04 16:57 疑案追踪 -
公开信“胡鑫宇请给心理指导师五分钟”引争议,北京市社心联回应
2023-02-04 15:49 疑案追踪 -
1018.1万人次,上海地铁客流重回千万
2023-02-04 14:54 -
眼前一亮,这竟是初中生做的…?!
2023-02-04 14:36 -
云南省军区原司令员姚双龙逝世,曾在边境战斗中打出国威军威
2023-02-04 13:32 -
香港运输及物流局:6日起撤销广深港高铁可售车票数量限制
2023-02-04 11:33 香港 -
成都二仙桥附近突发大火伴随爆炸声,目前火势已被控制
2023-02-04 11:01 -
安徽省委书记:让企业家事业上有成就、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
2023-02-04 10:33 -
湖南疾控:2月7日起开展新冠病毒抗体检测服务,费用32元
2023-02-04 10:31 抗疫进行时 -
上海一周丨兔年开局,上海的首要信号
2023-02-03 21:56 上海观察
相关推荐 -
洪森:北约正走向亚太,令人担忧 评论 38财政部:多地现财政紧平衡,整体来看健康安全 评论 112今年香会现场:中美如何“交手”? 评论 157乌军开始“反攻”了?俄国防部称击退“大规模进攻” 评论 242“太行110”重型燃气轮机通过产品验证鉴定 评论 380最新闻 Hot
-
洪森:北约正走向亚太,令人担忧
-
“乌克兰在俄境内建立特工网,这就是他们干的”
-
今年香会现场:中美如何“交手”?
-
沙利文放风:期待在“某个时候”拜登能与中国领导人会晤
-
新加坡防长:日本得做点啥,让中国放心
-
涨价8%以上!土耳其将再次提高黑海海峡通行费
-
英国首相访美期间,要为他“拉票”?
-
“美国严重短缺,向中国药企紧急求助”
-
他点赞的“反变性”电影遭限流后,推特安全主管辞职
-
5G对华依赖度降不下来,“制裁”华为代价有多大?
-
印度耗资百亿卢比的大桥又塌了
-
乌军开始“反攻”了?俄国防部称击退“大规模进攻”
-
他倒打一耙,叫嚣中国“侵略”美国
-
“中国是最重要贸易伙伴,德国在亚太这么干,是在走钢丝”
-
“20余国情报官员在新加坡会晤,包括中美”
-
波兰武装组织宣称“参与袭击”俄边境,波官员紧急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