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飞控中心青年人才群体:曾处置神十一可能与空间碎片碰撞险情
最后更新: 2023-01-30 08:58:00在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行星探测工程飞行控制和航天器长期管理任务中,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以下简称“飞控中心”)担负指挥调度、轨道设计、空间操控等关键岗位职能。这个平均年龄不超过35岁的年轻团队,出色完成了17次载人航天、4次探月工程、我国首次火星探测等任务,填补了50余项国际国内空白,攻克了30余项深空探测飞控技术难题,用青春书写航天强国的铮铮誓言。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青年科技人才群体在党旗下宣誓。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供图
坚定不移自主创新,把航天事业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飞控技术是支撑航天事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之一,唯有自主创新才能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飞控中心青年科技人才群体攻坚克难、敢闯敢为,推动我国航天飞行控制技术和任务支持能力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助推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
2021年6月11日,我国首批次火星探测工程4张影像图发布,其中一张火星车与着陆平台的“着巡合影”惊艳世界。想要精确操控近4亿公里外的火星车移动、释放、成像,难度巨大。“不仅需要综合考虑地形、距离、方位、光影,还要规划成像时机和最佳合影点,特别是WiFi相机释放过程具有不可逆性,这意味着释放机会只有一次,成像时机也就只有一次。”火星车遥操作团队负责人张辉说。
为此,张辉团队花费3年时间准备,设想各种临界与极端条件,不断优化完善成像方案,并通过难以计数的仿真验证、两阶段内场联试进行验证。经过反复推演,他们突破了地外天体巡视器精确控制释放技术,完成了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飞控中心青年科技人才群体工作场景。 新华视界 图
从零起步攻克技术难关,是飞控中心青年科技人才群体的“家常便饭”。中心遥操作团队副总师于天一还记得受命担任嫦娥三号任务遥操作主任设计师时的茫然和急迫。由于专业跨度大,他带领团队成员从零开始,查阅文献资料,学习基本概念,深入研究图像处理、任务规划等陌生领域,终于突破了月面地形建立、月球车路径规划与行走控制、虚拟现实操作与控制等关键技术,见证了“玉兔号”月球车第一次踏足月球,立起五星红旗的时刻。为了成功取回月壤,嫦娥五号任务前,中心遥操作组组长荣志飞和团队连续奋战48个小时,高效精准控制着上组合体的月面采样分系统完成1次钻取采样和12次表取采样,为我国探月工程“三步走”战略打下了坚实基础。
空间站建造任务航天器类型多样、状态复杂,特别是载人飞船、货运飞船、实验舱创新采用自主远距离导引的快速交会对接技术,面临的技术难题多。飞控中心青年科技人才群体开展快速交会对接、复杂构型大型航天器精密定轨预报及碰撞规避等技术研究,取得一系列创新成就。
聚焦实现自主可控,他们还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飞行控制软件,建成开放交互式任务规划系统和分布式飞行控制决策指挥信息系统,助力空间站建设、火星探测等任务连战连捷。
“每次在飞控大厅里看到火箭腾飞的画面,我都深切地感受到,‘我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不是一句口号。”中心空间站长期管理团队负责人胡国林说。
多次成功处置重大太空险情,确保航天器在轨运行安全
飞天之路危机四伏,时刻面临着惊心动魄的考验。
“舱压异常!”2021年12月5日18时22分,飞控中心长管厅突然传来故障告警声。胡国林第一时间带领值班班组,与其他系统工作人员一边迅速开展故障排查,一边呼叫航天员确认身体状况和设备状态。经过半小时的天地协同排查,故障定位为核心舱某设备受太空环境影响引起的虚假警告。尽管虚惊一场,空间站运控各分系统仍迅即启动应急协同机制,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相关准备工作。
对航天测控来说,最考验操控的不是复杂的程序,而是突然来临的“太空抢险”。
李晓宇第一次加入飞控中心的大型试验任务团队,就被任命为上行控制操作控制组的组长。2018年5月21日,担负月背通信使命的“鹊桥”中继卫星如期发射,中继卫星还没入轨就传来了异常信号,这让李晓宇吓了一跳。
紧急情况下,一毫秒都耽误不得。李晓宇根据专家指导,现场选择参数,现场生成数据代码,直接发送入注。
争分夺秒的抢救工作持续了3个多小时,共发送500余条指令,实时快速生成7帧注入数据,全部准确无误。当卫星下行载波信号传来,李晓宇双手有些颤抖,衣服也被汗水湿透。
“每一次发射任务,每一次载人飞船返回任务都如履薄冰。在每一次正常的背后,都有许多故障的应急处置方案,我们随时准备着,以防出现一些没有预见到的情况。”于天一说。
2016年10月18日凌晨4时许,飞控中心正在执行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突然,计算机接到空间目标碰撞红色预警。此刻正值飞船入轨后第14圈,距实施交会对接仅剩不到24小时,如不实施紧急规避控制,6小时后,搭载航天员景海鹏、陈冬的神舟十一号飞船可能与空间碎片发生碰撞。
情况万分紧急,飞控团队空间预警规避岗位迅速启动复算程序,在确认复算结果后,测控通信指挥部迅速下达紧急规避命令。既要成功规避碎片,又要确保按时交会对接,这是一个必须快速求解的超级难题。4时30分,中心轨道团队拿出了4种规避策略及影响分析,决定将原计划实施的远距离导引控制提前,轨道控制团队成员马上进行控制策略计算。8时59分,一组组应急控制数据从中心准确发出,30分钟后,神舟十一号飞船按计划顺利变轨,红色预警成功解除。
近年来,飞控团队在历次重大航天任务中多次化险为夷,成功完成了天宫一号紧急避险、天舟一号货运飞船躲避空间碎片、玉兔二号失联救援等太空抢险任务,控制中国空间站成功规避空间目标危险接近,确保了航天器在轨运行安全。
“80后”“90后”担纲关键岗位,呈现一次次“初始即完美”的精彩表现
飞控中心被称为航天飞行控制任务的“神经中枢”,所有指令从此发出,所有数据在此汇聚,所有信息从此传输,其岗位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而飞控中心关键岗位全部由“80后”、“90后”青年科技人员担纲,他们全力以赴面对一项项高密度、高强度、高难度的任务,圆满完成一次次关键控制。
2020年,当时28岁的鲍硕担任嫦娥五号采样返回任务总调度,成为飞控中心的首位女调度。
月面采样是航天界公认的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航天器在48小时内不仅要完成一系列规定动作,还要定时定点实施月面起飞。为顺利完成这次任务,鲍硕抓住一切时间学习,推演流程、模拟故障、练习口令。由于总调度要在48小时内时刻保持清醒,她提前一个月调整作息,确保自己能够坚持48小时不睡。最终,在她的调度下,采样任务完成时间比预计提早了7个小时。
每次成功的背后,都有这群青年人不遗余力集智攻关、不舍昼夜编写预案、不辞辛劳推演联调的身影,只为呈现出祖国航天一次次“初始即完美”的精彩表现。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担负着“太空加油”的重任。身怀六甲的姜萍毅然挑起重担,带领团队日夜攻关测控方案。为确保“太空加油”万无一失,姜萍和团队设计编写了400多个显示页面、200多个交会对接重要事件,多次在地面开展无线联试,组织上百次程序演练,一遍一遍改进程序、解决问题。那段时间,姜萍和团队成员经常白天演练,夜里修改,白天再演练,甚至在产假期间她也悄悄跑来机房加班。最终,天舟一号成功实现“太空加油”首秀,并进行了推进剂在轨补加,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此项技术的国家,为我国空间站组装建造和长期运营扫清了能源供给上的障碍。
“我的身后是整个飞控,是中国航天,责任重大不敢半点马虎懈怠。”只有28岁的高健已经五次担任载人飞行任务的北京总调度,对肩上重任有深刻理解。“要不断学习成长,成为在轨航天员和航天器最有力的支持。”
坚守和传承,培养出一批批高素质创新青年人才
如今,飞控中心有65名青年人才担任型号指挥、总师、设计师等职务,70%以上的技术创新来自青年团队,80%的科技成果奖主要完成人是青年技术骨干。飞控中心如何培养出一批批高素质创新青年人才?
飞控中心“北京明白”调度团队负责人杨彦波告诉记者,飞控中心建立了技术人才库,实行“一人一策”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个人特长和特点安排合适的岗位。
以总调度岗位为例,总调度是统领全局的岗位,从接收信息、分析处理,到有序指挥、发送指令,组织遥控天上的飞行器,使命重大。“别看他们年轻,在选拔进调度团队前,每个飞控人需要在基础岗位上积累一定的经验和能力,熟悉涉及航天工作的各方面专业,这是基本素质要求。”杨彦波说。
进入调度团队后,需要经过2至6年的时间深耕航天项目,参与从立项、论证、设计到实施的全过程。“经过长期参与,熟悉了项目的内容和涉及的技术,清楚飞行任务的系统如何运转,从而能够把任务合理分配给各个岗位。”杨彦波说。
“总调度说出的每一句‘北京明白’,都包含沉甸甸的责任。”杨彦波介绍,总调度口令繁多,要保证绝对不出错误,还要为航天器注入精确指令,否则航天器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本身就是一种严酷的心理考验。“还记得我第一次坐上北京总调度主岗时,心里突突直跳,高考都没有那么紧张。”
要当好总调度,更加关键的是锻炼出强大的抗压能力。“面对任务中会出现在预案外的意外,能快速反应,保持头脑清楚、思路清晰、临危不乱。”杨彦波认为,这需要年轻人在岗位上日复一日“苦行僧”式地不断积累。
看似风光无限的航天事业背后,是常年超负荷的工作和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飞控中心青年科技人才群体像拧螺丝一样把自己拧在值班岗位上,把建设航天强国的壮阔实践作为施展才干的广阔舞台。“能够赶上伟大的新时代,是人生莫大的幸运。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我们始终以老一辈航天人的故事和精神激励自己,当好星空守望者,成为祖国航天事业持续发展的生力军。”杨彦波说。
航天事业的成功,需要一代代航天人的坚守和传承。这个成员基本为中共党员的飞控队伍,用飞控大厅内悬挂的标语宣告着自己的追求与承诺:“全力以赴誓夺圆满成功,严慎细实确保万无一失。”
(张驰、杨文佳)
- 原标题:北京飞控中心青年人才群体:曾处置神十一可能与空间碎片碰撞险情
- 责任编辑: 夏雨 
-
大庆油田启动首个纳米调驱先导试验,预计增产原油31万余吨
2023-01-30 08:34 能源战略 -
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发生6.1级地震
2023-01-30 08:12 地震 -
重庆磁器口汪精卫跪像神奇失踪?景区回应
2023-01-30 07:50 -
易炼红会见洪秀柱:大力促进台商投资创业
2023-01-30 07:43 两岸关系 -
我国移动物联网连接数占全球70%
2023-01-30 07:26 科技前沿 -
国铁集团:2023年预计投产新线高铁2500公里
2023-01-30 07:03 高铁世纪 -
教育部:所有竞赛结果均不得作为中小学生招生入学依据
2023-01-29 21:06 中西教育 -
揪出粮仓“硕鼠”!中纪委通报
2023-01-29 19:25 廉政风暴 -
胡鑫宇尸检已完成,家属申请异地公安侦查
2023-01-29 19:04 疑案追踪 -
“胡鑫宇家属决定尸检,查清真相”
2023-01-29 16:41 疑案追踪 -
全文|上海市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行动方案
2023-01-29 16:14 上海观察 -
北京:疫情已处于低水平散发状态
2023-01-29 15:32 抗疫进行时 -
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新冠感染治疗药物先诺欣、民得维上市
2023-01-29 15:28 抗疫进行时 -
湘潭落马书记曹炯芳:感觉要被查,与妻子一起烧外币
2023-01-29 15:14 廉政风暴 -
春风浩荡征途新 看广东如何播下“春天第一粒种子”
2023-01-29 13:40 -
金门酒厂等台湾食品企业注册问题,国台办介绍新进展
2023-01-29 13:32 台湾 -
胡鑫宇遗体被发现,警方通报:发现一支录音笔
2023-01-29 11:27 疑案追踪 -
律师:胡鑫宇遗体在学校附近被发现,DNA鉴定为其本人
2023-01-29 11:20 疑案追踪 -
教材删除岳飞《满江红》?专家:统编语文教材从未选过
2023-01-29 10:14 -
我国已批准三款新冠口服药,有何区别?怎么选用?
2023-01-29 10:02 抗疫进行时
相关推荐 -
石破茂都不敢提了,他又开始拱火:搞“经济北约” 评论 45“中国同意了,能赶上春节” 评论 158德国今年怕是又要当“欧洲病夫” 评论 91欧洲议会爆激烈交锋,欧尔班:对华加税损人不利己 评论 213与澳合作开发停滞多年,他不忍了:已找中企商谈 评论 55最新闻 Hot
-
石破茂都不敢提了,他又开始拱火:搞“经济北约”
-
外媒炒作“A股遭遇27年来最严重跌幅”,太心急了吧
-
“中国同意了,能赶上春节”
-
欧洲议会爆激烈交锋,欧尔班:对华加税损人不利己
-
关键里程碑!“中国又一领域缩小与西方差距”
-
《天佑美国圣经》,原来是在中国印刷的
-
她激怒俄方:不可接受!
-
飞行员执飞航班时死亡,紧急迫降
-
“谈到中国,他态度明显不那么强硬了”
-
与澳合作开发停滞多年,他不忍了:已找中企商谈
-
克宫、特朗普均否认
-
拆分谷歌,美国司法部要打响四十年来“第一枪”?
-
“重启中英关系,他俩都打算访华”
-
时隔近50天,他俩终于要通上话了
-
彻底急眼!“240多家酒商该筹钱给中国交保证金了”
-
墨西哥希望美国公司帮忙减少对华依赖,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