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校订单班负责人:一些家长学生存偏见,能有20%学生进对口企业就算不错了
在职业院校探索校企合作路径中,“订单式”培养是重要模式之一。企业“按需下单”,院校根据企业需求订立人才培养方案,组建特定班级,校企双方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不过,订单班落地效果尚存疑问:能否有效对接产业所需人才,吸引企业积极参与?
“毕业即上岗”能否实现
大二学生贺杨睿就读于福建一所高职院校汽车专业,今年秋季她即将进入订单企业定岗实习。她告诉半月谈记者,学院和奥迪、丰田等知名大型车企建立“订单班”合作,每个班约40人,只要学生毕业时通过企业的考核,就可直接进入对口企业。
“订单班不意味着必须定向就业,学生也可以另找同类型企业的岗位,加上近年来职校学生普遍都有学历焦虑,所以选择升学的比例越来越高。”贺杨睿说。
这一情况并非个案。半月谈记者走访了黑龙江一所获批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的职业技术学院,该校与一家大型装备制造类企业合作,订单式培养学徒。该校教务处处长说,刚开始时学生普遍兴奋,进合作企业意愿高,但3年学习之后学生会流失约20%,有的选择专升本,有的倾向于待遇更高的企业。
半月谈记者发现,一些学生和家长对订单班存在偏见。他们认为,订单班就是去企业,与其进厂,不如找个稳定轻松的岗位,比如考事业单位等。有订单班负责人直言,能有20%左右的学生去对口企业就算是不错的。
订单班在各地职校广泛开展,但其毕业生高流失率挫伤了企业参与订单班的积极性。调研中,部分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职业院校好的生源都升学了,直接就业的大多是成绩排名后30%左右的学生,他们上岗后还有不少离职的。一名招生就业处负责人说,由于学生在校培养周期长,产出不理想,还占用不少资源,最后留不住人,所以企业投入意愿不高。
想真正培养好订单人才,对企业投入的要求并不低。如沈阳职业技术学院与华晨宝马合作的“宝马班”,每一名学生的培养成本,仅由宝马承担部分就超过10万元,普通企业难以承担这样的投入。
贵州省龙里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手工制茶比赛 杨文斌 摄
三大思维误区让订单班“校热企冷”
由于对职业教育的一些社会观念偏差、“校热企冷”等因素,当前职校开展的部分订单班重数量、轻质量,产教融合流于表面,存在急功近利、只为用人不重教育等问题。
——校企合作重数量、轻质量。多名职校负责人介绍,订单班形式多种多样,有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到学校授课的订单班,有只冠名的订单班,这些订单班在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等方面无实质性内容。部分学校往往仅以签约合作企业的数量来衡量校企合作成果。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青海一所计算机学院曾与一家国内通讯企业开设订单班。但学生反映,企业选派的授课老师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合作培养流于形式,在多方面因素影响下订单班已停办。该学院教师表示:“还是希望企业能派来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切切实实带动学生就业,否则高不成低不就更难就业。”
——企业急功近利。一些企业在与职校达成合作意向时也会提出一些用工要求。一所轻工业类职校校长告诉半月谈记者,有的企业曾提出“若资助11万元能否给企业输送11个学生”,学校是不能答应这种要求的,“不能用‘卖学生’来换取资源”。
一位职校党委书记介绍,订单班的培养需要企业长时间参与和投入,但有的企业对学校仍有这样的心态——你把学生培养好,我招来就用。
——把学生当廉价劳动力。据了解,目前多数订单班采用“2+1”的模式,即两年在学校学习,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但有的订单班培养一味追求即学即用。一名职校教师透露,有企业提出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最多只能给2000元月薪,面对这种情况,学校需要为学生权益把好关。
一所职校负责人说,现代学徒制提出了“招生即招工”、3天在企业、2天在学校的“3+2”培养模式,但企业难以接受这种做法。“一些企业还是把学生作为一个简单的劳动力来看待,没有认识到对企业人才资源储备的重要性。”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实训演练 李一博 摄
让校企合作真“热”起来
受访教育工作者认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未来应该让校企合作真正“热”起来,充分利用订单模式培养出制造业强国所需的成熟技工人才。
如何建立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长期战略伙伴关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要帮助企业转变观念,最核心的一点是,企业要把学校看作自己的人才储备库。”沈阳化工学校医药工程系主任栾淑华表示,可将企业引入人才培养的最前端,让企业从招生开始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保证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需求高度匹配。
“职业教育是面向社会的跨界教育,一方面充分调动行业企业积极性,另一方面要争取实现办学上的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双轮驱动,从而满足职校学生对学历上的更高追求。”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副校长陈志勇说。
河南省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张林认为,为了让订单人才计划相对稳定,可以由行业协会牵头多家企业和院校建立专业产教联盟,形成适配产业链的“1+N”校企合作模式,加强产业投入教育的力量,提炼行业培养标准,并植入特色课程,让人才既符合行业要求又能满足多家企业的特殊需求。
(本文刊于《半月谈》2022年第16期,作者为半月谈记者邓倩倩,参与记者王莹、杨思琪、王林园、张子琪、余贤红、陈志豪)
- 原标题:职校订单班,企业怎么看
- 责任编辑: 林铃锦 
-
成都核酸检测系统崩溃背后,“东软”是家什么样的企业?
2022-09-04 10:04 抗疫进行时 -
国家卫健委:昨新增本土314+1359
2022-09-04 09:11 抗疫进行时 -
警方通报“司机酒驾撞人一路拖行”:刑拘
2022-09-04 08:16 -
祖国统一进入快车道
2022-09-04 08:10 -
上海昨日新增1例本土确诊,为闭环管控人员
2022-09-04 08:01 抗疫进行时 -
大庆通报“孕妇就医流产问题”:全面调查
2022-09-04 07:47 -
多名学生乘坐高铁成密接,2所高校通知:封闭管理
2022-09-03 21:44 抗疫进行时 -
杨红樱、易中天作品被下架?背后上市公司股价已跌去31%
2022-09-03 21:27 产业万象 -
3人组织业主聚集“庆祝小区成低风险区” 警方:行拘10日
2022-09-03 21:08 抗疫进行时 -
上海市场监管局回应“巴黎贝甜无证生产被罚”
2022-09-03 20:36 产业万象 -
宝马女司机疑酒驾撞人拖行,交警怒斥
2022-09-03 19:37 -
中量大校长:每年被取消学籍的90%因为游戏,100%不值同情
2022-09-03 19:01 中西教育 -
四川信管局:各核酸检测点移动网络覆盖良好,没有故障
2022-09-03 18:59 抗疫进行时 -
13省份超20%人口“60岁+”,山东老年人口总数最多
2022-09-03 16:38 养老与社保 -
峨眉山的猴子,饿瘦了?
2022-09-03 16:04 大公司 -
成都官方回应核酸系统崩溃:向全市人民致歉
2022-09-03 15:55 抗疫进行时 -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10年间上升22位——专家谈新时代中国创新之变
2022-09-03 15:50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全面依法治国开辟新境界
2022-09-03 15:45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河北:生态修复展新颜
2022-09-03 15:42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东软回应“成都核酸系统崩溃”:网络故障,正排查
2022-09-03 15:40 抗疫进行时
相关推荐 -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举行出征仪式 评论 30“中国将为普通人打开太空之门” 评论 59没被拜登“赶下台”,埃尔多安还能扛多久? 评论 90王文涛会见日本经产大臣,提出严正交涉 评论 249官宣了!载人登月“已启动”:2030年前首登 评论 614最新闻 Hot
-
五角大楼:被中方拒了
-
“中国将为普通人打开太空之门”
-
“撕破脸”后,二人通话
-
真挂“旭日旗”来了,韩网友怒了
-
“局势或失控,科索沃领导人渴望并梦想成为‘新泽连斯基’”
-
“想要核武器就加入俄白联盟”?托卡耶夫:欣赏卢卡申科的幽默感
-
他在台湾问题上打了个比方,日方急了
-
没被拜登“赶下台”,埃尔多安还能扛多久?
-
美专家担心:100%“买美国货”,高铁就建不成了
-
他当面怼BBC记者:如果你继续侮辱我,现在就可以结束采访
-
王文涛会见日本经产大臣,提出严正交涉
-
戴眼镜也可以上太空?回应来了
-
4名内地女子买特价票被港铁职员报警处理?真相是…
-
官宣了!载人登月“已启动”:2030年前首登
-
“印度崛起有特殊意义,只有中国崛起可与之相比”
-
美国两党这次谈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