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峰委员建议:将“袭医”与“袭警”同罪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事实证明,医护人员是战胜疫情的中坚力量,是保障和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白衣战士。然而,近年来暴力伤医事件却屡屡发生,即使疫情期间也仍有发生。
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暴力伤医事件也引起了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们的关注。
据《北京日报》5月23日报道,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台联会长高峰建议,与国外先进医护体系看齐,将“袭医”与“袭警”同罪,加强震慑效应,提高犯罪成本。
高峰说,即将实施的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提高了对威胁、危害医疗卫生人员人身安全的重视程度,但在实际中仍存在有效抓手不足等问题。
“以往案例对袭医惩处过轻,往往行政拘留加低额罚款,震慑不足,暴力伤医有恃无恐。”高峰说,警察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医生同样也是。我国应与国外先进医护体系看齐,将“袭医”与“袭警”同罪,提高犯罪成本。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高峰之外,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还有多名代表委员呼吁加大对暴力伤医行为的打击力度。
譬如,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律协副会长吕红兵建议,将伤害、杀害医务人员列入刑法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的法定加重情形,更好地发挥刑法的威慑作用,避免类似行为的重复性发生。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金台律师事务所主任皮剑龙指出,维护医护人员人身安全需要加大对暴力伤医行为的打击力度,从立法到执法都要对该行为坚持从严惩罚。
“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仍发生暴力伤医事件,伤害的不仅是医生的心。”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副院长、危重症救治中心主任陈玮表示,对待暴力伤医行为司法机关一定要保持严惩态势。
“今年6月1日开始,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将正式实施,其中明确规定要保护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医院不再是普通场所,而是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共场所,在公共场所伤害医务人员,法律要依法严厉打击。”陈玮认为,预防和打击同样重要,司法机关在打击暴力伤医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同时,也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每一位公民的法治意识,让伤医事件不再发生。
- 原标题:高峰委员建议:将“袭医”与“袭警”同罪
- 责任编辑: 林铃锦 
-
特写:“ 这位代表的话让我印象深刻 ”——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谈人民至上
2020-05-23 15:15 2020两会 -
“咱老百姓的事,是总书记最深切的牵挂”
2020-05-23 15:14 2020两会 -
涉港草案这条内容公布后,香港教育局局长表态
2020-05-23 15:04 香港 -
明日下午,王毅出席记者会
2020-05-23 14:56 2020两会 -
三星回应手机系统崩溃
2020-05-23 14:46 手机 -
人大代表呼吁保障外卖骑手等“新兴职业”的劳动权益
2020-05-23 14:39 2020两会 -
-
两会审议现场,人大代表张伯礼哭了
2020-05-23 14:01 2020两会 -
习近平: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
2020-05-23 12:48 2020两会 -
时政新闻眼丨今年首次下团组,习近平为何重点谈这个话题
2020-05-23 12:35 2020两会 -
首次“下团组” 习近平讲话中28次提及这个关键词
2020-05-23 12:30 2020两会 -
-
李强代表:建好“两张网” 探索城市治理现代化新路
2020-05-23 11:26 2020两会 -
这回,民法典草案有哪些亮点?
2020-05-23 10:01 2020两会 -
第一观察 | 今天,总书记强调了这两个字
2020-05-23 09:56 2020两会 -
习近平与内蒙古,这几个故事你知道吗
2020-05-23 09:55 2020两会 -
习近平“下团组”分析为何不提全年经济增速目标
2020-05-23 09:54 2020两会 -
美国商务部:将33家中国企业或机构列入“实体清单”
2020-05-23 09:28 中美关系 -
黄之锋所在“港独”组织卖“非国产”口罩,被查了
2020-05-23 09:22 香港 -
黄之锋再放狂言还不忘捞钱,被狠批“汉奸”
2020-05-23 09:09 香港
相关推荐 -
德企巨头顶住政府施压,“中国市场事关生死存亡” 评论 38波兰总理:将停止向乌克兰提供武器 评论 294普京会见王毅 评论 62“与中国走太近或丧失主权”?柬埔寨首相驳斥 评论 127华为推出新手机是为了给她难堪?中方回应 评论 449最新闻 Hot
-
“法国又推出一个将中国电动车排除在外的武器”
-
波兰总理:将停止向乌克兰提供武器
-
“巴基斯坦是过去式,加拿大是印度的新头号敌人”
-
亚美尼亚指责俄“做得不够”,佩斯科夫:这是阿塞拜疆内政
-
“与中国走太近或丧失主权”?柬埔寨首相驳斥
-
“对中国电动汽车征税,还很遥远”
-
克宫回应拜登涉普京言论
-
“乌克兰如溺水之人”,波兰威胁上了
-
“违抗”民意修好关系,日韩领导人获“肯尼迪勇气奖”
-
福岛核事故再爆丑闻,日环境大臣:遗憾
-
纽约时报:布林肯访问当天,乌克兰炸了自己
-
“国庆住我家”,可行吗?
-
被质询访华时华为发新机,美商务部长:不爽
-
绍伊古马不停蹄访问伊朗:加强俄伊军事关系
-
近20年来首次,“叙利亚总统将访华”
-
德国政客这脑回路,北溪竟然还和华为扯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