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27岁麻醉师崩溃大哭,同事隔着玻璃举起一张纸…
最后更新: 2020-03-09 08:51:21今天,一张照片看哭很多人:
近日,在武汉同济医院,一名67岁的危重病人出现炎症风暴先兆,27岁的上海医师魏礼群在对他进行气管插管的时候,病人的病情急转直下,最终病逝。
魏礼群瞬间痛哭崩溃,迟迟无法释怀,同事们劝导也难以平抑悲伤和失败感。他说: 病人身后可是一个家庭啊! 隔着玻璃,同事为他举着纸希望大家理解,纸上写着:
“对不起,他很难过尽力了!!!”
据了解,魏礼群是上海华山医院第四批支援武汉医疗队队员,是一名麻醉科医师。
除了他之外,同济医院光谷院区还有5位来自上海的麻醉科医务人员,他们分别是华山医院的罗猛强、洪姝、曹书梅,和瑞金医院的缪晟昊、谭永昶。
身为麻醉医生,他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插管
所谓插管,就是在呼吸困难的患者气管内插入塑料导管,外接呼吸机,从而帮助患者呼吸。对一个成熟的麻醉医生来说,完成插管动作通常只需要在十几秒。
从左到右依次为华山医院麻醉护士洪姝,麻醉医师曹书梅、罗猛强、魏礼群。他们是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插管冲锋队”的部分成员。 本文图片除注明外均来自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 赖鑫琳 摄
然而,在隔离病房内,等待插管的都是新冠肺炎重症患者。
新冠病毒传染性极强,而麻醉医生需要将一根导管从患者口腔插入声门,因此,他们成了离病毒最近的人。
为了更好地帮助病患,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成立了一支20人的“插管冲锋队”。队员两人一组,每组12小时待命。之所以要两两分组,之所以被称为“冲锋队”,是因为他们工作时身处险境,需要相互照应。
吸痰还是盲插?20秒关乎生与死
几天前,瑞金医院的缪晟昊当班。缪晟昊是“90后”,不穿白大褂时,就像校园里走出来的大学生。但他已在瑞金医院工作了5年,是一名经验丰富的麻醉医生。能凭一双眼睛判断导管是不是准确地插入了声门。
当天,有一位老年患者需要插管。根据经验,缪晟昊知道很多老人喉咙里有痰。插管前,护士会准备好用于吸痰的吸引器,这次也不例外。但当缪晟昊打开患者口腔的时候,他还是吃了一惊: 一口浓痰严严实实地挡在声门前,厚得就像是嚼了一整天的口香糖。
怎么处理?吸痰还是盲插?他必须在几秒内做出判断。因为这时候患者已无呼吸,若不及时接通导管吸氧,生死就在须臾之间。
用吸引器吸痰,耗时20秒,患者氧饱和度会不断下降。这么浓厚的痰液,极有可能吸不出。若浪费这20秒,为插管留下的腾挪余地就很小。
盲插。停顿了一两秒后,缪晟昊作出决定。他身上有与年龄不相称的从容,“每当站到患者头端,就感觉周遭立即安静下来。”他后来说。
他此时戴着三层手套,感觉远不如平时敏锐。导管一点一点滑向患者气管深处。近了,近了,猛然间,他的右手获得了导管滑过声门的触感—— 一种凭千百次操作获得的、难以言传的“落空感”。
导管立即接通呼吸机。缪晟昊看到导管内壁上有了细密的雾气。成了!
听到咝咝漏气声,感觉病毒要钻出来了
谭永昶和缪晟昊同年入职,同时被派到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哥俩并肩作战了5年,配合得极为默契。工作时不用说话,只用眼神就行。
谭永昶在为患者插管。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前些天,谭永昶值班时,接到病区通知:一个患者的气管导管部分脱落,需要重新插管。
谭永昶知道,这次插管暴露风险极高。导管部分脱落,意味着患者肺部—导管—呼吸机之间的封闭回路已经被打破,成为半开放状态。从患者肺部、气管排出的气体携带大量分泌物释放到空气中,形成高密度气溶胶。进入房间危险重重。
更糟糕的是,从病房打来的电话还告诉谭永昶,这位患者有鼻出血症状。鼻血可能流到口腔里,给插管另增一层难度。
插管冲锋队队员互相在对方防护服上写名字,准备进入隔离病房进行插管。
当谭永昶和同伴进入病区时,临床医生已在病房外等候。他们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万一插管失败,立刻切开患者气管,通过有创呼吸机为患者供氧。
走进房间, 谭永昶听到了咝咝的漏气声,气体从患者体内排向空气。谭永昶感觉弥漫的病毒要钻过头套、防护服、口罩,钻进他的口鼻。
他用酒精纱布掩住患者口腔两侧,以减少气溶胶逸出。他在可视喉镜的屏幕上只看到模糊一片,患者嘴里的血液和分泌物让喉镜失去了效用。
谭永昶给患者注射镇静药物。等到患者自主呼吸停止,他的搭档拔去旧导管,尝试将一根新导管插入声门,但喉镜上看不清声门位置,导管插不进去!
时间在流逝,患者饱和度在下降:70%、67%、63%、60%、58%……还是插不进去。 谭永昶知道,这个数值一定不能低于50%。
他立即过去帮忙。 凭着多年经验(事后他说“也是运气比较好”),他终于将导管插入声门。 连上呼吸机,患者胸廓起伏了,氧饱和度逐渐回升:60%、65%、70%、75%,一直上升到99%。
“插管冲锋队”的成功记录又增加了1个,又有一名患者重获生机。
上海华山医院麻醉医生曹书梅(左)、麻醉护士洪姝(中)、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麻醉医生王晶晶组成的插管冲锋队。
据了解,冲锋队成立至今已成功插管超过50次,大多数时候都很顺利,但还是会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
比如,这次病人病情急转直下,最终病逝。
不过,看到魏礼群如此自责,网友纷纷宽慰:别难过了,保重自己,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他已经尽力了!
人同此心,感同身受,医者仁心,当感怀铭记。
本文综合自:上观新闻、澎湃新闻
相关作者: 宰飞 赖鑫琳 黄伊罕
标签 新冠肺炎- 原标题:病房内,上海27岁麻醉师崩溃大哭!同事隔着玻璃举起一张纸,看完所有人都…
- 责任编辑: 奕含 
-
昨日12-24时,上海无新增确诊病例
2020-03-09 08:49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宁静否认改为美国国籍
2020-03-09 08:25 明星那点事儿 -
国家卫健委:新增40例,其中湖北36例
2020-03-09 08:2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湖北各机场即将复航?武汉机场:提前准备 未定时间
2020-03-09 08:14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在外来输入病例增多的形势下,机场如何守国门
2020-03-09 08:08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全体援鄂医疗队员,武大邀你们明年来赏樱
2020-03-09 07:27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李强走访看望医疗机构、保洁班组,向全市各界妇女同胞致以节日问候!
2020-03-09 00:05 上海观察 -
上海四套班子领导集中走访企业,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支持抓好防疫工作和复工复产复市!
2020-03-09 00:05 上海观察 -
12天打通口罩产业链!又一个“火神山”速度
2020-03-08 22:45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国家卫健委:落实10项措施推动建立保护关爱医务人员长效机制
2020-03-08 21:27 新冠肺炎抗疫战 -
降电费、减资费、免房租……中央企业让利“抗疫”助推复工复产
2020-03-08 21:27 聚焦安全返程复工 -
湖北产地的水果不能吃?谣言
2020-03-08 21:27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战“疫”日记:春天来了,胜利近了,武汉越来越美
2020-03-08 21:25 新冠肺炎抗疫战 -
面对疫情,用哪些方法可以调节紧张情绪?心理学专家来解答 | 用“心”战“疫”
2020-03-08 21:21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一线医务人员抗疫巾帼英雄谱”发布
2020-03-08 21:20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国家卫健委:湖北以外首次无本土新增确诊病例
2020-03-08 21:19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两部委要求:推进农民工返岗复工健康信息出行互认
2020-03-08 21:18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今晚,她们是夜空中最亮的“星”!
2020-03-08 21:17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战“疫”说理】增强“四心” 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2020-03-08 21:1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温暖而有力量!习近平与“半边天”的故事
2020-03-08 21:10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相关推荐 -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 评论 49习近平抵达莫斯科,在伏努科沃专机机场发表书面讲话 评论 31习近平乘专机抵达俄罗斯首都莫斯科 评论 33县乡两级不作精简要求,传达什么信号? 评论 250瑞银30亿瑞郎收购瑞信,政府提供90亿作保 评论 230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