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国务院负责巴以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辞职,“迄今为止辞职的最高级别官员”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据《华盛顿邮报》当地时间6月21日援引三名知情人士报道称,美国国务院近东事务局负责以色列-巴勒斯坦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安德鲁·米勒(Andrew Miller)已于本周辞职。报道称,他对于拜登政府对以色列的“熊抱政策”(指表面上很热情,实际上想进行一定约束)持怀疑态度,这也显示出美国外交官员试图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及其极右翼联盟“决裂”的努力受挫。
当地时间6月21日,米勒向同事们传达了自己已决定辞职的消息,但提及的是“家庭原因”。他表示,此轮已持续八个月的巴以冲突让其精疲力尽,并很少能见到家人。米勒称,如果不是因为这些“家庭责任”,他宁愿留在工作岗位上,为自己的信念而奋斗,包括在那些他所不认同的政府政策相关领域。
《华盛顿邮报》称,米勒的辞职消息此前从未被报道过。目前,此轮巴以冲突造成的平民死亡人数之多,正让拜登政府内外“愈发感到沮丧”。一些人担心,拜登最亲密的顾问小圈子一直把持着对政策事务的影响力。此前,已有多名美国官员因不满美国政府处理本轮巴以冲突的方式而辞职,而米勒是迄今为止辞职的主要负责巴以问题的最高级别官员。
美国负责巴以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安德鲁·米勒(资料图)
据报道,对于米勒的离职,美国国务院中的许多人感到意外。几名美国官员称,米勒在巴以冲突的各方中间都受到尊重。“在国务院任职期间,他是以色列安全的坚定支持者,对打击反犹主义有着深厚的感情。”一名多年来与其密切合作的国务院高级官员说。同时,其他一些认识米勒的人则说,他也是巴勒斯坦人权利和国家地位的坚定支持者。
在专注于巴以问题之前,他曾是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的高级政策顾问,在奥巴马政府期间,他曾担任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埃及和以色列军事问题负责人。
一名熟识米勒的美国官员称,米勒“从一开始就走在了前面”,意识到拜登政府所谓“熊抱”战略的风险,他认为,美国作为以色列最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支持者,对以影响力本可以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对于米勒的离职,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马修·米勒(Matthew Miller)表示:“安德鲁(米勒)每天都能带来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视角。这里的每个人都很遗憾看到他离开,但我们希望他接下来一切顺利。”
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副总裁兼外交政策主任苏珊娜·马洛尼(Suzanne Maloney)称,“米勒的离开对整个政府,尤其是国务院来说,将是一个损失。这是一个明显的迹象,表明这场(巴以)冲突给那些一直在努力应对其对美国及其盟友的安全影响的人,造成了整体损失。”
曾为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政府都提供政策建议的中东问题专家亚伦·大卫·米勒(Aaron David Miller)则称,安德鲁·米勒是一位“聪明和有创造力”的外交官,然而,美国国务院近东事务局的官员们已经很难影响政策了。“他是那群被困住的、友善且能干的外交官的一员, 那些官员在去年10月7日(此轮巴以冲突爆发)之前甚至之后对于美国政策几乎没有影响力。”
资料图:美国总统拜登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澎湃影像)
对此说法,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马修·米勒予以了反驳,他称自去年10月7日以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已访问中东八次,美国负责近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芭芭拉·利夫(Barbara Leaf)均陪同出访,并且广泛依赖她的工作。
当前,拜登政府的加沙问题政策在政府中间引起了严重分歧,包括国务院、五角大楼和其他联邦机构均有人因此提出辞职。据悉,美国国务院官员最近还收到了一些鼓励因巴以冲突而辞职作为抗议方式的电子邮件。
据《赫芬顿邮报》去年10月19日报道,在继美国国务院政治军事事务局主任乔希·保罗(Josh Paul)因不满军援以色列辞职之后,有更多的人准备正式向拜登政府就巴以冲突的处理方式提出反对意见,越来越多的人考虑像保罗一样辞职,还有人则在筹备一份批评美对以外交政策的内部“异议电报”。
去年10月19日晚间,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向美国国务院全体员工写信承认,他知道以色列和哈马斯之间的武装冲突给美国外交官带来了情感上的伤害。“我知道,对于你们中的许多人来说,这段时间不仅是职业上的挑战,也是个人的挑战。”布林肯补充称:“我们在该地区的一些同事,特别是我们在当地雇用的员工,直接受到暴力的影响,包括失去亲人和朋友。”
去年11月13日,《赫芬顿邮报》又披露消息称,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给美国国务院工作人员的一封电子邮件中还承认,国务院内部在拜登政府处理当前巴以冲突的问题上存在分歧。
布林肯在这封电子邮件中写道:“我知道,对于你们中的许多人来说,这场危机带来的痛苦对个人造成了深刻的影响。”他表示:“每天看到婴儿、儿童、老人、妇女和其他平民在这场危机中受苦的画面,这种痛苦令人揪心,我自己也有这种感觉。”布林肯表示:“美国国务院的一些人可能不同意我们正采取的方法,或者对我们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有自己的看法。”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责任编辑: 熊超然 
-
“对华反补贴调查实操人,找到了”
2024-06-22 10:19 欧洲乱局 -
国家发改委主任会见德国联邦副总理
2024-06-22 09:59 德意志 -
“印度基础设施差,人民热情,会主动问‘要喝水吗’”
2024-06-22 09:40 印度惊奇 -
他抵华后最新表态,“出乎意料”
2024-06-22 09:21 德意志 -
被问请美军帮忙?菲“小总统”找补:误会一场
2024-06-22 09:17 南海局势 -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强烈谴责
2024-06-22 09:02 巴以恩仇录 -
菲商业团体罕见发声:谴责菲军方
2024-06-22 08:56 南海局势 -
“吉尔吉斯斯坦独立30年没有修新铁路,中吉乌铁路把我们改变了”
2024-06-22 08:48 -
更多细节披露:菲方向中国海警泼洒不明液体
2024-06-22 08:01 南海局势 -
不满拜登,美负责巴以事务副助理国务卿辞职
2024-06-22 07:58 美国政治 -
中方:美国不能一走了之
2024-06-22 07:57 -
古特雷斯:不能让黎巴嫩变成加沙
2024-06-22 07:53 -
TikTok“加大进攻”:首度曝光多年来与美秘密谈判细节
2024-06-21 23:03 -
“有人说别让中国敲诈马来西亚,我这么回应”
2024-06-21 21:39 -
赴澳“网红”景点打卡的中国游客增多,我总领馆提醒
2024-06-21 20:36 中国游客 -
澳防长着急:想和中方恢复对话,越快越好
2024-06-21 19:40 -
“此次访华,不要对我期望太高”
2024-06-21 19:35 德意志 -
普京刚走,后脚就跟来,美国在紧张什么?
2024-06-21 19:35 俄罗斯之声 -
禁止卡巴斯基在美国销售,雷蒙多还扯上中国…
2024-06-21 17:24 美国政治
相关推荐 -
抓住任期尾巴访问非洲,拜登打的什么算盘? 评论 17“投赞成票的欧盟国家,要注意了” 评论 163美国把中资挤走,印度就能钻空子? 评论 111“美国人醒来发现:中国变全球第一,那又如何?” 评论 245冲突一周年,中东距离“全面战争”还有多远? 评论 107最新闻 Hot
-
美国把中资挤走,印度就能钻空子?
-
“美国人醒来发现:中国变全球第一,那又如何?”
-
“若中方反制,我们将陷入巨大劣势”
-
印尼媒体敲打他勿自取其辱:东盟峰会上提对抗中国?达咩
-
“如果你们不袭击伊朗这几个目标,美国将提供补偿”
-
冲突一周年,中东距离“全面战争”还有多远?
-
“中国排第1,美国排第53”
-
“种族灭绝的一年!”
-
“以色列陷入更大规模战争,正合他意”
-
杜特尔特否认参选:我都这把年纪了,要我死?
-
“他如今只用笔和纸交流,被扣押人员可能就在他身边”
-
“中国这一庞大建设覆盖率达9成,远超美国”
-
特朗普重返“未遂暗杀”事发地,马斯克登台助阵
-
出生率创新低,“不生孩子的该加税”
-
大众CEO最新表态:与其对华搞惩罚性关税,不如…
-
内塔尼亚胡痛骂马克龙:可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