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被曝事先知道乌克兰计划炸毁北溪管道
-
李泽西欢迎一切建议和意见 lizexi@guancha.cn
最后更新: 2023-06-07 11:11:34【文/观察者网 李泽西】
据《华盛顿邮报》当地时间6日报道,美国早在2022年6月就从欧洲盟友获悉,乌克兰有炸毁北溪管道的计划,这比北溪管道2022年9月26日被炸毁要足足提前三个月。这进一步标志西方不再认为俄罗斯是“幕后黑手”,不过“乌克兰炸毁北溪”的说法也遭到一定质疑,甚至被批评为“旨在洗清美国的嫌疑”。
《华盛顿邮报》报道截图
据报道,一个欧洲国家的情报局获悉,乌克兰军队计划派遣一小队潜水员秘密袭击北溪管道,这一小分队直接向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瓦列里·扎卢日内(Валерій Залужний)报道。2022年6月,这一情报局将撰写的报告分享给美国中情局(CIA),后者虽然质疑情报真实性,认为信源“不够可靠”,但仍在同月将报告内容分享给德国等欧洲国家。
报告称,6名乌克兰特种作战部队人员计划用假证件租船,再用潜水设备下潜至北溪管道,将其炸毁。鉴于潜水的深度,他们除了携带氧气瓶,还携带了深度下潜所需的氦气。
据报告,乌克兰本计划在2022年6月5日与17日之间开展的“波罗的海22号”(BALTOPS 22)北约夏季演习后炸毁北溪,但计划因“不明原因”被暂时搁置。报告称,这一计划由扎卢日内全权负责的原因是为了避免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知情,这样泽连斯基就可以“合理地否认”乌克兰参与此事。
当地时间9月28日,根据瑞典海岸警卫队公布画面,“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泄漏处的气泡上升到波罗的海表面,形成直径超过1公里的“气泡圈”。图自澎湃影像
《华盛顿邮报》称,这一机密报告是“五角大楼泄密事件”中泄露的一个文件,不过没有在网络上广为传播,《华盛顿邮报》称自己是从泄密者杰克·特谢拉(Jack Teixeira)线上的朋友获取这一报告。这一泄密事件被美国军方认为是“五眼联盟的噩梦”,可能破坏美国与其盟友的情报分享。
据《华盛顿邮报》,“多国”官员确认报告内容的真实性,认为乌方或因发现西方国家知情而临时调整了方案,包括计划日期。应“官方请求”,《华盛顿邮报》未透露撰写报告的国家名称,以及某些内容细节,以“保护信源和情报收集活动”。
美国官方拒绝置评,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沟通协调员约翰·柯比(John Kirby)6日表示美国政府不会就“泄密文件内容”置评,就北溪管道被炸事件将“等待三国调查结果”。
2022年9月,乌克兰官员和一些西方媒体第一时间指控俄罗斯炸毁北溪,但俄方立刻质疑,自己为何要损害自己的经济利益,反指向美国总统拜登曾称会“终结”北溪2号管道的说法。不过,北溪周围的德国、瑞典与丹麦三国除了认为可能是“蓄意破坏”,未作过多猜测,各自开展了调查,但拒绝俄罗斯提出的联合调查提议。
在调查期间,今年2月8日,美国资深调查记者、普利策奖得主赫什在其个人网站发布调查报道,指“北溪”天然气管道系由美国和挪威军方在拜登的授意下策划炸毁,但西方政府和媒体却对此保持“诡异的沉默”。
英国《泰晤士报》制作的北溪事件示意图
这篇长达5000多字的重磅报道,详尽叙述了美国国安部门策划九个多月、拜登亲自下令、美国海军实施、挪威军方配合,最终炸毁“北溪”天然气管道的整个过程。对此,美国白宫和挪威外交部第一时间矢口否认,丹麦首相府、国防部和司法部则表示“无可奉告”,美国的主流媒体也基本对赫什的爆料“视而不见”。
赫什称美国和挪威利用“波罗的海22号”(BALTOPS 22)北约夏季演习的机遇布设了爆炸装置。《华盛顿邮报》则称乌克兰“原计划”紧随此后炸毁北溪。
3月7日,《纽约时报》和多家德媒相继报道称调查线索“指向乌克兰或亲乌团体”。据德媒报道,德国调查人员认为,一个五男一女的六人小组2022年9月6日乘坐由“乌克兰人实际控制的企业”租借到的游艇将炸药运到爆破地点,包括一名船长、两名潜水人员、两名潜水助理及一名女医生。不过,这六人皆使用专业伪造护照,真正国籍不明。他们还随身携带了氧气与氦气瓶。这与《华盛顿邮报》报道的乌方原计划基本吻合。
德媒称炸毁北溪所使用的“仙女座”号游艇(图源:《华盛顿邮报》)
《纽约时报》报道则称,新情报表明炸毁管道的是一个“亲乌克兰团体”。消息人士称,破坏者极有可能是乌克兰人或俄罗斯人,或是两者结合的组合,“没有美国人或英国人参与”,同时称“没有证据表明包括泽连斯基在内的乌克兰政府人士或俄罗斯政府参与了行动”。
对于相关说法,乌克兰政府和军方情报官员当时否认参与此次袭击,也不知道是谁发动了袭击。乌克兰总统办公室顾问波多利亚克当时发布推特称,“乌克兰与波罗的海的事故无关”,并补充说,他没有关于亲乌克兰的“破坏组织”的信息。
同时,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也在社交媒体“Telegram”上做出回应,表示“西方媒体被这样的消息所轰炸,针对北溪管道的恐怖袭击调查有了另一个版本:A—不是俄罗斯;B—(亲)乌克兰团体”。她接着表示,这些信息都是那些不想在法律领域进行调查,想千方百计转移公众对事实注意力的人发布的,卷入该事件的西方政权不应该“泄密”,而是应该回应俄方的官方要求,至少应该考虑赫什的新闻调查材料,而不是用“匿名恶作剧”取而代之。
赫什3月批评《纽约时报》报道“没指出信源”。赫什4月初再度发文表示,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德国联邦情报局把这一“故事”植入美国和德国媒体,意在转移视线,洗清美国的嫌疑。他认为,根据德国媒体所述,用这么小的“仙女座”号游艇来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过于荒谬”。
5月22日,德国《时代》周报进一步报道称,调查人员在涉嫌炸毁北溪的船只上发现炸药痕迹,参与行动的6人中有一人可能是乌克兰公民。该男子一名亲属在电话中向记者表示,他目前仍在军中服役,但称该男子去年秋天,即爆炸案筹备期间,一直没有离开过乌克兰。
嫌疑男子照片(图源:德国“每日新闻”)
无论如何,据《华尔街日报》3月报道,美欧的调查人员愈发察觉,俄罗斯和亲俄分子都不是这次破坏行动的幕后黑手。《华盛顿邮报》4月报道称,据一名欧洲高级外交官,“不要谈论北溪事件”如今已成为北约和欧盟会议的不成文规矩。此人认为,事到如今,即使确定乌克兰与北溪事件有关,西方国家也不太可能停止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减少反俄政策或改变在俄乌冲突中的策略。西方外交官员和领导人认为,深入挖掘“令人不安的真相”没有任何好处,他们不愿考虑“盟友”牵涉其中的可能性。
就《华盛顿邮报》6日的报道,乌克兰尚未回应多家媒体提出的置评请求。俄罗斯也尚未置评,不过就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被毁事件,扎哈罗娃及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瓦西里·涅边贾(Василий Небензя)6日相继批评西方“立刻假设俄罗斯是元凶,与北溪事件如出一辙”。
据《纽约时报》5日报道,美国政府在2022年一直担心俄罗斯的潜在反击措施,因此多次试图阻止乌克兰扩大战局,尤其反对其袭击俄罗斯本土,但近期越来越不担心俄方的潜在回应,不断扩大军备输送力度,就乌克兰近日参与的对俄本土袭击“完全无所谓”,有五角大楼官员称“战争就是如此”。
《纽约时报》认为,这是因为美国高层愈发认为“俄罗斯不仅是战略输家,也将是军事输家”,但同时“相对于战局升级,美国更担心俄罗斯取胜的可能性”,且认为美国去年“高估了俄罗斯进一步扩大战局以反击的可能性”。而多名俄罗斯官员等人近日则批评俄官方对“乌克兰与西方的冲突升级挑衅行为”没有采取有效的实质性反制措施,导致乌克兰与西方“愈发肆无忌惮”。
标签 北溪- 责任编辑: 李泽西 
-
“禁飞令”下,印度航空一赴美航班突发故障迫降俄罗斯
2023-06-07 10:57 俄罗斯之声 -
布林肯访沙遭中东媒体“泼冷水”:再见美国,你好中国
2023-06-07 10:46 美国一梦 -
多家美媒密集放风:布林肯将在未来几周内访华
2023-06-07 10:35 中美关系 -
美对华政策“两头挨批”,他叫屈:我们其实很努力
2023-06-07 09:42 中美关系 -
世行上调中国2023年经济增速预期至5.6%
2023-06-07 09:17 -
美方表态:“不确定”谁炸的
2023-06-07 08:55 俄罗斯之声 -
我驻英使馆:所谓“海外警察站”是彻头彻尾政治谎言
2023-06-07 08:22 不列颠 -
绍伊古:已挫败乌军3日内多次反攻 歼敌3700余人
2023-06-07 08:19 乌克兰之殇 -
洪都拉斯总统卡斯特罗将于6月9日至14日访华
2023-06-07 08:09 -
亲历第20届“香会”,600位代表最关心什么?
2023-06-07 07:40 -
伊朗驻沙特大使馆重新开馆
2023-06-07 07:28 -
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被毁致一城市被淹,安理会紧急开会
2023-06-07 07:09 乌克兰之殇 -
华春莹灵魂反问:若这事发生在美国,主人会怎么做?
2023-06-06 23:01 中美关系 -
美媒已经开始害怕了:这样的AI假信息恐淹没明年大选
2023-06-06 22:55 美国政治 -
“与中国‘脱钩’不可行,将付出巨大经济代价”
2023-06-06 22:26 -
普京听取汇报,俄方称水坝遭乌克兰蓄意破坏
2023-06-06 22:10 俄罗斯之声 -
他也放风:“期待”有机会与中方同行交谈
2023-06-06 21:31 -
如何看待中国申请加入CPTPP?马来西亚部长直截了当:欢迎
2023-06-06 20:24 -
“中方传达强烈讯息,鼓励外资回归或扩大规模”
2023-06-06 20:09 -
武契奇无奈:我还能咋办?不生产不卖了?
2023-06-06 19:13
相关推荐 -
-
“西方傲慢又虚伪,而世界似乎只按意识形态行事” 评论 45“中国人很聪明,现在向他们卖车变得有点困难” 评论 226马克龙表态撤军,尼日尔:基于相互尊重的时代开始了 评论 222今起存量房贷利率批量下调,有人“一天省下一年工资” 评论 222俄方:炸毁坦克后,发现对方用德语喊“别开枪” 评论 506最新闻 Hot
-
“西方傲慢又虚伪,而世界似乎只按意识形态行事”
-
“他渡过孤独一周,召唤盟友却无人应答”
-
泽连斯基是否竞选连任?乌第一夫人回应
-
“涉及普京,他最新表态或将激怒克宫”
-
供应北美拿补贴 中韩企业合建摩洛哥电池厂
-
“中国人很聪明,现在向他们卖车变得有点困难”
-
越南要借西方开发稀土,挑战中国?
-
美国完成首次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 3年前采集
-
今起存量房贷利率批量下调,有人“一天省下一年工资”
-
马克龙表态撤军,尼日尔:基于相互尊重的时代开始了
-
美国关切后,印度被迫推迟?
-
俄方:炸毁坦克后,发现对方用德语喊“别开枪”
-
科索沃发生冲突致4死,武契奇:永远不会承认科索沃独立
-
“美国试图插手,委内瑞拉谴责”
-
他宣布再次参选,曾称不允许执政党“右转”
-
被拜登爽约过的他们将缺席此次峰会,美方“失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