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否停止“中国渗透论”?澳大利亚两派学者针锋相对
关键字:【文/观察者网 张晨静】近期来,在澳大利亚有关“中国影响力渗透”的争论就从未停歇……
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28日报道,在这一问题上,澳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已分裂成针锋相对的两大阵营。近日他们各自发表致澳议会的公开信,分别声援和反对澳政府意在打击中国政府在澳影响力的立法行动。
路透社报道截图
两派学者针锋相对
去年底,澳大利亚掀起了一波“反华闹剧”,其政府方面宣布要拟定新的反间谍法案,声称要打击中国政府在澳的影响力。此举在澳学者间引发了严重分歧。
上周,刚有30名澳知名学者联名发表公开信,要求政府暂停这一“反华法案”,停止有关议题的争论,并表示该法案受种族主义驱使,抹黑澳大利亚华人,威胁学术自由等等。
紧接着在这周三(28日),就又有35名研究中国问题的澳学者发表了一封意见截然对立的公开信。
他们声称,有文件显示,中国政府对澳社会和政治的影响力,构成了“令人无法接受的干涉”,并分化了澳大利亚的社会辩论。
“我们坚信,目前这场辩论不是种族主义性质,澳大利亚继续这场辩论至关重要”,信中还说,“近年来,中国影响和干预澳的行动已经越来越大胆,包括影响澳华人社区的公开议程。”
此外,路透社报道称,这批学者还妄称,中国政府的行为具有“危害澳利益和主权的潜在威胁”,但这份文件中并未提供证明其观点的具体实例。
据了解,这两封公开信的签名者中有不少来自同一所大学。
澳国立大学战略与国防研究中心的中国问题研究院倪凌超(Adam Ni)表示,“在同一个院系里,人们对于同一个议题会有非常不同的观点”,他参与了本周这份上书文件的联署签名。而他所在大学的三名员工,则在上周的那份公开信上签了名。
澳总理特恩布尔
“中国渗透”?没有证据
其实,对于28日这份公开信中所提出“中国渗透”的质疑言论,可以在上周那份公开信中找到回应。
在上周的公开信中,学者曾指出,目前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他们对澳社会目前的“中国影响力渗透”争论持怀疑立场,认为这种观点在制造分裂和危险。
“我们没有看到任何证据显示中国试图向澳出口政治体系,或中国的行为侵犯了澳主权”。
而对于目前澳学者出现的“两极化”分歧,英国《金融时报》28日分析称,这凸显出西方大国在想要阻止中国对其国内政治、社会、尤其是华人群体影响时,所面临的复杂局面。
据估计,澳大利亚约有120万华人,这个多元化的华人群体遭遇过种族歧视,尤其是在19世纪淘金热时期。
据悉,中国作为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多年来,澳在双边贸易中获得了不少好处。但如今却总以一种“被害者”姿态,不断在其国内渲染“反华”情绪。
对于这一行为,澳国内不断有学者站出来予以斥责。在今年1月底,澳政论家格雷厄姆·理查森就曾发文怒斥,澳大利亚这一切针对的是一个对澳国家贸易总额贡献达25%的国家(中国),制造很大的噪音来激怒中国人,这是在“经济自杀”。
我外交部也早已表态,称中国无意干预澳大利亚内政,也不会利用政治捐款去谋取影响力。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张晨静
- 最后更新: 2018-03-29 11:58:44
-
9名大臣相继辞职,约翰逊:我不辞 评论 149昨天24例阳性都与这有关,上海:已立案 评论 116中美外长将举行会晤,美方透露“最大重点” 评论 406日本要对俄油气下手,俄方撂下狠话 评论 288广西、桂林通报全州“超生调剂”信访事件:多人停职 评论 593最新闻 Hot
-
520亿美元芯片法案拖2年,多家巨头:投资要缩了
-
赚720亿还嫌少?李嘉诚成了英国通胀大赢家
-
“我伸出橄榄枝,接下来就看中国”
-
美方这话说得很直白了:就是要压中国一头
-
“有钱侄子”来帮拜登搞“美式反腐”,他自己都笑了
-
昨天24例阳性都与这有关,上海:已立案
-
NASA:月球计划相关卫星失联了
-
荷兰农民开拖拉机示威,警察“瞄准射击”
-
近1400亿元!外媒:俄罗斯将对国营天然气巨头征收暴利税
-
涉嫌洗钱?中国厂商vivo在印度44个地点遭突击搜查
-
“如果阿桑奇被引渡美国判刑,就该把自由女神像拆了”
-
原来,拜登犹豫是否对中国半导体征税…
-
中美外长将举行会晤,美方透露“最大重点”
-
为表能源独立决心,他用起默克尔名言
-
俄货轮偷运7000吨乌粮食,土帮忙扣押?俄方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