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万公里之外遥控“挖掘机”,中国如何解决世界难题
这次嫦娥六号承担的任务,是去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背面采样返回。38万公里有多远?如果我们乘坐高铁去月球,以300公里左右的平均时速,大约需要53天才能到达。嫦娥六号任务,相当于在38万公里之外遥控一台月球“挖掘机”,难度之大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中国航天人是怎么来解决这个世界级难题的呢?
6月2日早晨6时23分,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成功着陆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的预选着陆区。着陆成功,只是完成了这次月面工作任务的关键第一步,马上要进行的采样任务,更为艰巨。
根据嫦娥六号拍摄传回的着陆区影像图,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地面实验室里,科研人员迅速地还原了着陆点周围的地貌。还原后的地貌,要求跟嫦娥六号在月球表面的着陆区完全一致。
这里也被称为嫦娥六号的“预训练场”。因为落月后,嫦娥六号并不是直接开始取样,而是要先通过在这里进行试验验证,并把操作指令上传到月球后,才开始实际采样。
在现场记者注意到,采样封装分系统副主任设计师金晟毅拿着一个小本子,一直在反复地翻。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金晟毅:本上记录了我们之前历来所使用的一些经验教训和一些理论依据,对我们的参考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记者:38万公里之外遥控“开挖掘机”,有多难?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金晟毅:难度其实肯定是非常大的,毕竟也是人类首次,但是熟能生巧,我们都有验证器,在验证器基础上,我们经过了成百上千次的这种反复演练练习,所以说才会比较有信心去执行这样的任务。
在这群年轻的面孔中,记者发现了一位熟悉的老航天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2004年,我国探月工程立项,当时已经年近60岁的叶培建担任“嫦娥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20年来,“嫦娥”工程的每一次任务,他从未缺席。嫦娥四号着陆月球背面,嫦娥六号去月背采样,都是他最先提出来的。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叶培建:到(月球)背面采样,这是世界的第一次。我们中国科学家如果最后能够拿到月背采回的月壤来做科学研究,这将会出很多科技成果。航天的产品有这么一个特点:一次成功不代表次次成功,我们要次次成功,还是要付出很大的努力的。
钻取过程持续了约3个小时,获取了月球背面不同深度的月壤样品。
嫦娥六号任务副总设计师 王琼:我们是希望获得月壤以下一定深度的样品,并且保持它的层序,科学家们能够对它开展研究,能够研究月面以下的样品的信息更加丰富。
与钻取不同,表取是使用机械臂,通过表面铲取的方式来采集月球样品,实现多点的自动采样。为此,科研人员设计了十多个表取采集点位。
这次月背采样,由鹊桥二号中继星提供通信支持。跟嫦娥五号相比,中继星支持地月之间联系的时间,由48小时缩短到40小时。任务时间缩短,也让嫦娥团队要设法提高采样效率,跟嫦娥五号比,嫦娥六号在智能化和自主化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马如奇:采样任务从一开始的时候,只要是你发一条指令,然后它就把整个任务都给连贯起来了,然后比如说像我们的触月、采样,然后到放样,整个过程中只需要一条指令把它就全给连起来全部执行了。有很多中间状态的一些遥测参数都不需要人工去判读,智能化的软件在后面就可以判读了,这样的话就效率提高了。
从月面传回的监控录像上看,表取采样的过程看似波澜不惊,但实则不少操作都惊险万分。表取过程中,就遇到了难题。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贾晓宇:今天出现了一个光线比较差的情况,导致我们准备的A方案实际上当时精度已经达不到要求了。
贾晓宇在任务中负责的是图像分析和机械臂的精调。尽管做足了各种准备,但降落点月面光线比预想的暗,影响了采样过程机械臂操作的判读。经过反复精调,机械臂的铲挖精度终于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贾晓宇:我当时一点都不慌,因为其实除了那种方法,我们还备了另外两种方法进行调整,只是可能代价是时间稍微长一点,但是其实我当时心里是非常有底的。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金晟毅:虽然说是看起来很惊险万分,实际上对我们来说也是十拿九稳的一件事情。因为我们做过很多的验证测试,我们可靠性都能达到非常高的一种水平。
让航天人意想不到的是,表取结束后,月面出现了一个“中”字。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贾晓宇:最开始选采样点只是根据表面看到的图形选出来的,铲挖的时候再翻出一些新的感兴趣的样品来,然后我们会根据翻出来的样品来动态调整我们采样点的位置,“中”字的斜的收笔和“中”字的头部其实就是这样产生的。本来我们可能除了“中”字之外还会多铲几铲,但是最后发现“中”字的最后一笔形成以后,正好这个样品容器也几乎要满了。各种意外催成了一个“中”字的产生,可能是注定中国要在月球上留下自己的印记。
(总台央视记者 崔霞 文为明 王刚)
- 原标题:38万公里之外 中国航天人如何遥控月球“挖掘机”?
- 责任编辑: 林铃锦 
-
中国团队新研究显示创新中药可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
2024-06-05 07:26 医学 -
我国科学家研发出低功耗类脑芯片
2024-06-01 21:20 -
这项技术全球只有三条路线,美国、日本和中国
2024-05-31 07:51 科技前沿 -
我国大推力氢氧火箭发动机垂直双工位试车台建成投用
2024-05-30 21:21 航空航天 -
谷神星一号海射型遥二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2024-05-29 16:56 航空航天 -
我国首个大西洋载人深潜科考航次任务圆满完成
2024-05-29 06:41 蛟龙号 -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一次出舱活动
2024-05-28 19:12 航空航天 -
韩国宇宙航空厅正式成立
2024-05-27 16:15 航空航天 -
丁薛祥出席202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主场活动
2024-05-26 20:12 -
我国首艘海岛(礁)综合地质调查船正式列装
2024-05-25 07:22 南海局势 -
犹如“火车变轨”,全球首例古潜山裸眼侧钻分支井技术成功应用
2024-05-19 19:37 能源战略 -
我国种猪有了“国产芯”!打破高度依赖国外局面
2024-05-18 15:02 聚焦三农 -
北京:拟探索分体式飞行汽车城际通勤+城内摆渡应用新业态
2024-05-16 18:03 -
我国量子计算机重大突破!这根“线”一度被日本垄断…...
2024-05-16 10:15 科技前沿 -
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怎么建?要攻克三大难题
2024-05-16 10:10 超级工程 -
“超级显微镜”升级!上海光源线站工程通过国家验收
2024-05-15 17:02 科技前沿 -
谷歌放大招,AI搜索引擎来了
2024-05-15 08:41 大公司 -
硬刚!“中企起诉美国防部”
2024-05-14 17:34 -
“类人速度”新模型来了,AI进入《她》时代?
2024-05-14 10:02 人工智能
相关推荐 -
卸任在即,他仍叫嚣:对华,不能犯对俄同样的错误 评论 27“这是国家恐怖主义,应受制裁” 评论 275“现代特洛伊木马”筹谋多年,以色列下了盘大棋? 评论 299“这一炸,中国大陆更警惕” 评论 531黎巴嫩对讲机爆炸致20死,以色列“转移作战重心” 评论 364最新闻 Hot
-
卸任在即,他仍叫嚣:对华,不能犯对俄同样的错误
-
美军中导还要留在菲律宾,菲高官扬言:想让中国“夜不能寐”
-
创纪录,“相当于140个银河系相连”
-
“这是国家恐怖主义,应受制裁”
-
“巴勒斯坦不建国,就不会承认以色列”
-
马来西亚20家福利院被曝性虐待,涉案集团创立人为邪教组织头目
-
“美国在十国中垫底,是唯一明显异常值”
-
“美国领先了数十年,现在却落了下风”
-
无视俄方多次抗议,印度军火商卖给乌克兰武器
-
怕场面“太难看”,乌克兰放弃这一计划
-
“现代特洛伊木马”筹谋多年,以色列下了盘大棋?
-
“这一炸,中国大陆更警惕”
-
印度“月船4号”获批,计划2027年实现月球采样返回
-
FBI查完了,称伊朗黑客窃取特朗普竞选资料,发给了拜登
-
黎巴嫩对讲机爆炸致20死,以色列“转移作战重心”
-
她叫嚣:从乌克兰学习经验,台海2027年“有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