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计划今年底发射爱因斯坦探针,搜寻定位引力波源
最后更新: 2023-03-16 12:08:24中国计划于2023年底发射一颗新的X射线天文卫星——爱因斯坦探针,有望捕捉超新星爆发出的第一缕光,帮助搜寻和精确定位引力波源,发现宇宙中更遥远、更暗弱的天体和转瞬即逝的神秘现象。
爱因斯坦探针卫星构想图。新华社发(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供图)
爱因斯坦探针卫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袁为民在近期召开的第35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研讨会上介绍,该卫星项目已进入正样的最后研制阶段。
袁为民说,宇宙中有很多壮观和神奇的暂现源和爆发源,它们大多数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可以辐射巨大的能量,在X射线波段呈现复杂的亮度变化,时隐时现,例如正在吞噬恒星的黑洞、恒星死亡时绽放的灿烂“烟火”。
“快速暂现源产生于天体演化以及致密天体形成和演化的关键阶段,我们对其中一些物理本质和过程仍不清楚,它们是宇宙学、星系研究的探针,也是探索极端条件下物理规律的实验室。”袁为民说,X射线是暂现源探测的重要波段,但目前科学家已发现的暂现源只是宇宙中的冰山一角,需要具有极大视场、高灵敏度、高分辨和快速响应能力的新一代探测设备。
爱因斯坦探针卫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袁为民在第35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研讨会上介绍相关情况(3月1日摄)。新华社发(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供图)
科学家从龙虾眼睛奇特的聚焦成像原理中受到启发,设计出一种特殊的新型X射线望远镜,同时具有超大观测视野和更高的探测灵敏度。
“也就是说,这种望远镜在看得很宽的同时,还可以看到更暗、更远的宇宙。正是得益于采用了龙虾眼望远镜技术,爱因斯坦探针卫星可以对目前知之甚少的软X射线波段进行大视场、高灵敏度、快速时域巡天监测。”袁为民说。
他介绍,宇宙中很多天体都有软X射线辐射,加上爱因斯坦探针的灵敏度相对较高,因此这颗卫星的探测目标非常广泛,它的核心科学目标是发现宇宙中的X射线暂现和剧变天体,监测已知天体的活动性;探究这些天体和现象的性质及相关物理过程;发现和探索宇宙中沉寂黑洞的耀发;测绘黑洞的分布,进一步理解其起源、演化及如何吸积物质;探寻伴随引力波事件的X射线信号,以增进对极端致密天体及其合并过程的认知。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X射线成像实验室自2010年起开始研发龙虾眼X射线成像技术,经过多年关键技术攻关,终于获得突破,全面掌握了该项技术,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团队在2022年7月发射的空间新技术试验卫星上开展了该项技术的测试验证,在国际上首次获得并公开发布了宽视场X射线聚焦成像天图。
该领域著名专家、英国莱斯特大学教授保罗·布赖恩表示,这项技术将对宇宙X射线监测带来变革性推动,也显示了爱因斯坦探针巨大的科学潜力。
据介绍,爱因斯坦探针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二期继“太极一号”“怀柔一号”“夸父一号”之后,研制的又一颗空间科学卫星,欧洲空间局、德国马普地外物理研究所和法国航天局共同参与了卫星项目。
(记者喻菲、杨春雪)
- 原标题:中国将发射爱因斯坦探针 探索变幻莫测的宇宙
- 责任编辑: 林铃锦 
-
突破!我国科学家发现两种新矿物
2023-03-16 11:34 科技前沿 -
中国科研团队成功研制“量子芯片冰箱”
2023-03-16 08:21 -
我国科学家首次在国际上实现百兆比特率量子密钥分发
2023-03-14 08:48 科技前沿 -
高校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仅3.9%,“有的政策一边踩油门一边踩刹车”
2023-03-13 08:56 -
西湖大学发现首个“光阴极”量子材料:“可能改变许多游戏规则”
2023-03-10 10:57 科技前沿 -
我国成功发射天绘六号A/B星
2023-03-10 07:25 航空航天 -
毛宁反问:是不是某些国家向荷方施加压力?
2023-03-09 22:13 中国外交 -
21℃的室温超导真要来了?中科院物理所发文: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2023-03-09 20:03 -
我国科学家首创开放式新架构实现615公里光纤量子通信
2023-03-09 15:31 科技前沿 -
中国科学家:我们在太平洋、南海、东海钻了2000多个中国孔
2023-03-07 15:12 2023两会 -
“中国天眼”曾经历一场灾难性技术风险,他们这样化解……
2023-03-07 15:03 2023两会 -
科技部长王志刚谈ChatGPT用梅西举例
2023-03-05 11:36 2023两会 -
刘鹤: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必须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2023-03-03 07:15 -
近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进行了第二次出舱活动
2023-03-02 15:31 航空航天 -
周源委员:建议ChatGPT相关技术设定年龄限制
2023-03-02 13:49 -
我国自主研制空间站双光子显微镜首获航天员皮肤三维图像
2023-02-28 07:09 -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新冠“仪表盘”将终止,中国博士生:只是起点
2023-02-27 09:19 抗疫进行时 -
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深脑成像”
2023-02-26 08:27 -
杨利伟:2023年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已完成选拔
2023-02-25 10:32 航空航天 -
合理吗?美国裁定:AI制作图片不受版权保护
2023-02-24 16:46
相关推荐 -
“中美在一些领域处于红线边缘,但没人想发起战争” 评论 138史上首次,美国众议院议长麦卡锡遭投票罢免 评论 561美英又炒作“担忧”中国海外基建,这次是在秘鲁 评论 131自主装备首次测绘3000米深水地质勘探图 评论 56“IMF应作出改革,反映中国崛起等全球经济变化” 评论 145最新闻 Hot
-
“IMF应作出改革,反映中国崛起等全球经济变化”
-
“印度要求加拿大,限期撤回2/3外交官”
-
马斯克发了个表情包,又激怒了乌克兰
-
欧盟外长会首次在乌克兰举行,波兰外长:不去
-
特朗普在纽约出庭,美最高法院表态
-
共和党议员提交罢免动议,他悬了?
-
国家航天局发布嫦娥八号国际合作机遇公告
-
“豪华黄金周”出境游火爆,中国游客获得“VIP待遇”
-
又酝酿对中国光伏开刀?欧洲业界警告:不要重蹈覆辙
-
得知美国“援乌预算”被搁置,乌克兰连忙降温:我们理解
-
胜选后他明确表态:停止对乌军援,我们的人民正面临更严峻问题
-
佐科宣布:正式启用!
-
“没有中国参与,解决方案难以想象”
-
埃尔多安怒了:再也不指望他们
-
美参议员强行加戏:这样做等同于对台湾宣判死刑
-
iPhone 15热到不能碰?苹果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