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三代核电技术“国和一号”研发完成
今天(28日)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宣布,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国和一号”完成研发。“国和一号”是我国十六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代表着当今世界三代核电技术的先进水平,是我国核电技术研发和产业创新的最新成果。
国和一号,也称作CAP1400,是我国在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三代核电技术的基础上,依托国家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重大专项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先进核电型号,具有安全系数高、经济性能好、创新成果多等特点。
国家电投核能总工程师 “国和一号”总设计师 郑明光:“国和一号”它能够为社会提供强大的电力。比如它每小时可以为电网提供150万度电,那么每年的话基本上能够提供将近130亿度电,在冬天的时候也能够为社会提供供热。
“国和一号”从2008年启动研发,历时12年科研攻关,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三代核电自主创新体系和产业链供应体系,填补了我国核电产业的多项技术和工艺空白,推动了我国核电行业和技术整体升级换代。
国家电投核电重大专项办公室主任 郝宏生:有477家单位参与整个项目的研发,26000多名工程设计人员参与其中,自主的研发、自主的设计、自主的制造、自主的运维,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全方位的提升,由二代升级为三代。
“国和一号”核电机组设计寿命达60年,发生严重事故的概率相比二代核电机组降低100倍。单台机组年发电量可满足超过2200万居民的用电需求,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超过900万吨。
我国两大三代核电技术:“国和一号”与“华龙一号”
目前,我国已拥有两种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分别为国和一号与华龙一号。国和一号是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之一,由国家电投集团在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核电技术的基础上,开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技术,采用“非能动”安全设计理念,单机功率达到150万千瓦,是我国自主设计的最大功率的核电机组。
华龙一号是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在我国30余年核电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行经验的基础上,推出的三代核电技术,采用“能动+非能动”安全设计理念,我国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这两大核电技术采用不同的技术路线,都代表着我国核电研制能力的最高水平。
历时12年研发 取得大量技术突破
“国和一号”从2008年启动研制,至今经过12年科研攻关,取得大量技术突破。如今我国已全面掌握三代核电关键技术,实现了自主核电技术从二代到三代的跨越。
截至2020年8月,“国和一号”累计形成知识产权成果6513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052项,形成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新装置、新软件392项。并且“国和一号”也已通过评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出口权,为我国三代先进核电的规模化、批量化发展与“走出去”提供了有力保障。
总台央视记者 李厦:核电技术研发能力的不断提升,要依靠重大装备的生产制造能力作为支撑。在我身后的这个庞然大物就是“国和一号”核电机组当中采用的核心组件,叫做蒸汽发生器。这个大家伙的长度达到24米,最大直径6.5米,重量超过了800吨,这也是我国迄今为止建造过的最大的蒸汽发生器。要把这个庞然大物造出来,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的攻关和创新。
上海电气核电设备制造部部长 余升:为了这台蒸汽发生器,我们设置了30余项的关键工艺,创新和改进,最难的是深孔加工的精度要求非常高,我们要在圆形的板上打25,000多个孔,最多一根头发丝的直径的偏差,我们进行了长达半年的设备调试和加工实验。
在十多年时间里,“国和一号”研制团队攻克了主管道锻造、主泵制造、数字化仪控系统研发等一系列制约我国核电发展的难题,并且积累了大量试验数据填补了国内标准基础数据方面的空白,形成了三代核电设计、建造、材料、焊接、无损检测等技术标准,实现了我国核电从技术到产业的跨越。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总经理 王明弹:“国和一号”除了解决了一个我们知识产权的问题,解决了一个我们设计能力的问题,还解决了我们装备制造的问题,我们建造的问题,我们调试的问题,我们管理的问题,(发挥了)核电项目对整个工业行业的引领的作用。
我国核电建设能力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核电作为投资巨大、安全性要求极高的高科技产业,实现自主化离不开强大的国力支撑。经过30多年不间断积累的核电工程建设和运营经验,目前我国的核电建设能力已经走在了全球前列。
目前,我国已完成5台国际三代核电机组的建设,数量居全球第一。其中三门核电一号机组为美国AP1000全球首堆,台山核电一号机组为法国EPR全球首堆。过硬的核电建设能力,严格的技术安全审查,使得这些“全球首堆”能够为世界其他三代核电机组的建设提供极有价值的经验和信息。
国家电投核电重大专项办公室主任 郝宏生:我们从现在核电的建设能力来讲,我们是世界领先水平,那么我们的核电技术水平应该是和世界并跑。
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我国在建核电机组13台,总装机容量达到1387.1万千瓦,居全球第一。成熟可靠的核电建设能力使我国核电发展的步伐不断提速。据测算,到2025年,我国在运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70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十四五”及中长期,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在我国清洁能源体系中的作用将更加凸显。
国家电投核能总工程师 “国和一号”总设计师 郑明光:电网的总体的需求还是在不断地提升,(“国和一号”)我认为还是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在保证安全性不变的前提底下,使它的经济性得到进一步地增强,建设周期能够进一步缩短,同时使造价能够进一步降低。
- 原标题:我国三代核电技术“国和一号”研发完成
- 责任编辑: 李天宇 
-
报告: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首超核电
2020-09-27 16:10 能源战略 -
一箭双星!长四乙一周内再起飞
2020-09-27 13:01 航空航天 -
二季度智能手机均价涨10%,中国5G手机出货量大增
2020-09-27 12:06 手机 -
“基建狂魔”再添利器!国产最大盾构机下线
2020-09-27 10:08 超级工程 -
“中科院解决卡脖子问题”靠不靠谱?
2020-09-26 08:19 -
科技部:我国已有4个新冠疫苗进入三期试验,进展顺利
2020-09-25 16:39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继华为小米之后,OPPO也要造电视
2020-09-24 18:09 TMT观察 -
打造行业智能体,共建全场景智慧
2020-09-24 12:26 华为 -
目前,全球120个国家和地区使用北斗
2020-09-24 10:47 北斗照耀 -
华为轮值董事长:美国打压影响仍在评估,求生存是主线
2020-09-23 09:51 华为 -
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次重复使用箭上产品
2020-09-22 19:53 航空航天 -
华为联合英特尔发布新款服务器
2020-09-22 17:07 华为 -
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某组合动力发动机首飞成功
2020-09-22 09:21 航空航天 -
长四乙成功发射海洋二号03星
2020-09-21 14:15 航空航天 -
天问一号完成第二次轨道中途修正
2020-09-21 09:04 航空航天 -
上半年我国激光显示专利超7000项,走在世界前列
2020-09-20 09:43 科技前沿 -
韩正武汉调研华为、长江存储等:集中力量攻克卡脖子技术
2020-09-18 09:48 科技前沿 -
中科院院长:把美国卡脖子清单变成科研清单
2020-09-16 21:08 科技前沿 -
荣耀发布游戏本,英特尔站台
2020-09-16 18:17 TMT观察 -
国内首个超导量子计算云平台上线
2020-09-15 14:29 科技前沿
相关推荐 -
美国海军为啥落后中国?“看看这艘军舰,就明白了” 评论 84特朗普再回应:不想跟中国发生战争 评论 315美媒惊呼:美国高校,这么快就跪了?! 评论 199“耗资230亿美元挑战中国制造,仅四年就凉了…” 评论 190“中美博弈胜负取决于四点,中国都占优” 评论 98最新闻 Hot
-
台“友邦”也急了:美国不打钱,我怎么拆华为设备?
-
特朗普:正在讨论割地
-
美国海军为啥落后中国?“看看这艘军舰,就明白了”
-
不装了?以色列防长威胁“永久占领”加沙
-
英国国王要美国加入英联邦?特朗普回应
-
特朗普再回应:不想跟中国发生战争
-
特朗普官宣第六代机,紧盯中国
-
对华关系,欧盟还在挣扎:很吸引人,但…
-
美方:乌克兰同意举行总统选举
-
美媒惊呼:美国高校,这么快就跪了?!
-
“半场就开香槟的美国油气业,现在却直挠头”
-
在这个问题上,“无论美国做什么,欧洲都必须与中国合作”
-
网易云音乐致歉
-
为了造更多坦克,欧盟想找回“钢铁初心”
-
美国靠不住了,北约急得给“差生”加作业
-
“耗资230亿美元挑战中国制造,仅四年就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