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嫦娥四号成功进行月面生物实验!月面长出第一株嫩芽
关键字: 嫦娥四号月面生物实验月球植物据@央视新闻官方微博1月15日消息,今天,嫦娥四号上搭载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发布最新试验照片,照片显示试验搭载的棉花种子已长出嫩芽,这也是在月面长出的第一道“绿色”。最新传回的图片显示,棉花嫩芽长势良好,这是在经历月球低重力、强辐射、高温差等严峻环境考验后,月球上长出的第一株植物嫩芽。祝贺!(央视记者崔霞)
据观察者网此前报道,在人类航天活动中,植物上天已不是新鲜事。上世纪40年代,美国就将玉米种子发射升空并成功回收。此后,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植物栽培实验基本成为航天活动,尤其是宇宙空间站的标配。可以说,太空生命科学研究一直是航天研究的热门领域。
而本次由重庆大学牵头设计的科普载荷“月面微型生态圈”将首次被送入月球表面,这将是人类首次在月球表面开展生物学实验。下面这个罐子,就是“月面微型生态圈”:
月面微型生态圈实验模型 图丨封面新闻
据专家介绍,“月面微型生态圈”是一个由特殊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圆柱形“罐子”,高18厘米,直径16厘米,净容积约0.8升,罐子表面也贴有我国国旗以及重庆大学和研究中心的标志。整个罐子重量为3公斤,成本造价在千万元以上,单里面相机就达60万元。包括抗高低压的电池、抗辐射抗低温的镜头在内的40多个主要零部件,都体现了现今中国最尖端的技术。
而小“罐子”里乾坤大,里面将放置土豆、拟南芥、蚕卵(蚕卵后改为果蝇卵,并增加酵母、棉花、油菜共六种)作为生物样本,以及土壤、水、空气以及照相机和信息传输系统等科研设备。
据了解,“月面微型生态圈”其实就是在模拟动植物在地球的生存环境。装置里面会带有水和配备好的营养液,通过一定的技术让罐子里的温度保持在1℃-30℃之间,控制好里面的湿度、养分。
月面微型生态圈模型内部 微博截图
另外,动植物的光合作用是靠吸收月球的自然光来进行的,整个装置里面是没有灯光的,是通过“罐子”中的光导管吸收月球表面的自然光进行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供昆虫卵吸收,然后昆虫卵排出二氧化碳和生活垃圾提供给植物种子。
截至目前,“月面微型生态圈”已经经历了几十次修改。在两年的时间里,项目能够迅速成熟完善,除了重庆大学的投入,还有深空中心联合的28所高校科研力量以及航空集团等多家单位的支持。
嫦娥4号科普载荷实验长生箱 微博截图
本次月面生物实验的目标是在月球表面实现动植物的一个生命周期。这两种植物将生根发芽,将开出月球表面第一朵花。与去年NASA空间站开出的外太空第一朵花不同,本次“月面微型生态圈”实验位置距离地球38万公里,比离地300多公里的国际空间站遥远得多,所处月面环境也比国际空间站内部复杂得多。
同时,马铃薯还可作为人类太空生存食物来源,其实验价值更加重大。
实验过程预定将会持续约三个月。届时,这项生物实验将通过小型照相机,向全球直播。
- 原标题:嫦娥四号成功进行月面生物实验!月面长出第一株嫩芽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连政
- 最后更新: 2019-01-15 13:53:23
-
南极冰盖下800米,中国钻取深冰芯
2019-01-15 13:13 南极探险 -
美方问他:中继星能否多留两年?我们探月也想用
2019-01-15 07:00 航空航天 -
美国以为在欧洲一呼百应 但就有人不配合:华为比对手好太多
2019-01-14 22:15 华为 -
-
国家航天局:目前在论证月球科研基地
2019-01-14 17:12 嫦娥奔月 -
贵吗?航天局:花费跟修一公里地铁差不多
2019-01-14 16:38 嫦娥奔月 -
叫板小米!三星将在印度推出新廉价智能手机系列
2019-01-14 09:57 手机 -
超低轨卫星降轨:日本花了1年,中国只花了1天
2019-01-13 10:12 -
华为最新回应:因个人原因涉嫌违反当地法律,终止雇佣关系
2019-01-12 21:10 华为 -
高通CEO:想提供芯片,先交10亿美元给苹果
2019-01-12 15:10 大公司 -
7nm制程工艺落后 英特尔临时CEO:我们有庞大潜在市场
2019-01-12 09:22 TMT观察 -
“说这个太空信号来自外星人,就如说天狗吃太阳不靠谱”
2019-01-11 20:50 -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致贺电
2019-01-11 17:31 航空航天 -
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五星红旗闪耀月背
2019-01-11 16:50 航空航天 -
快看!嫦娥四号落月视频首次公开
2019-01-11 16:48 航空航天 -
三星寄望“翻身”之作:S10将于2月21日发布,售价或达1万2
2019-01-11 16:40 手机 -
美国政府关门 哈勃望远镜上照相机推迟维修
2019-01-11 15:52 -
加拿大捕捉到15亿光年外神秘太空信号,外媒暗示外星问候
2019-01-11 13:30 -
外星人来了?这则消息刷屏,刘慈欣的答案是…
2019-01-11 09:44 科技前沿 -
360度月背全景来了
2019-01-11 09:14 航空航天
相关推荐 -
“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 评论 270“你是逃犯!”中国学者上BBC暴击罗冠聪 评论 262中美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 评论 308CNN:震惊、难过、骇人听闻吧? 评论 396美日联合声明52年来首提台湾,我使馆回应 评论 781最新闻 Hot
-
西欧不要的疫苗,东欧抢上了
-
美首都唐人街爆发冲突:示威者与警方撕打,多人被捕
-
“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
-
“这个时候,中美罕见的合作示范”
-
“你是逃犯!”中国学者上BBC暴击罗冠聪
-
外媒称塞尔维亚关停中企铜矿,紫金矿业回应
-
阿斯利康和强生疫苗遭质疑,美媒急了:给中俄送子弹
-
拜登终于承认:这是危机
-
捷克驱逐18名俄罗斯外交官,美国秒站队,俄方回狠话
-
长赐号被索赔60亿,船上的大批中国货怎么办
-
CNN:震惊、难过、骇人听闻吧?
-
“欧盟想发涉港声明指责中国,被匈牙利拦下”
-
巴拉圭急需中国疫苗,有人嗅到了“断交”的味道
-
俄罗斯对等反制:驱逐10名美外交官,禁止8名高官入境
-
二人大谈中国,提及台湾和新疆问题
-
美日联合声明52年来首提台湾,我使馆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