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赤字太低,财政不够积极?央行和财政部究竟在争什么
关键字: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央行财政部央财互怼【观察者网 综合报道】
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7月13日发表于媒体的一篇题为《当前形势财政政策大有可为》的文章,引发了一波有关央行与财政部、金融与财政的热烈讨论。
7月16日,署名“青尺”的财政部官员在财新网发表了一篇题为《财政政策为谁积极?如何积极?》的回应,将争论推向白热化。
随后,官员、媒体、学者纷纷发声,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思路。
那么,抛开双方的“嘴炮”不谈,这波讨论热潮争议的焦点究竟是什么?问题背后的又有着怎样的历史原因和现实情况?
央行徐忠和财政官员在争什么?
徐忠在其文章中以小标题的方式指出了财政方面的三大主要问题(详细争论见文末):
1. 赤字率低,财政政策不是真的积极——财政部门收的税不少,钱却没花在刀刃上。
2. 国有金融机构资本不足问题凸显,财政资金说好要向国有金融机构注资,却没有真正掏钱。
3. 地方性政府债务信息不透明,将隐形债务推给金融机构,但金融机构处于弱势,很难对地方政府的不规范操作进行约束,导致地方债乱象发生。
而财政官员“青尺”的文章则对徐忠指出的财政三大问题逐一作出解释:
1. 赤字规模和财政政策力度之间不能简单等同,因为我国除中央财政赤字外,还有各级地方财政所设的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预算外融资举债。
2. 财政部门给金融机构注资掏的是真金白银,要是让央行控股商业银行,将是极大倒退。
3. 金融机构是地方债务乱象的“共谋”、“从犯”,不是弱势而只能幻想的“傻白甜”,地方政府举债不规范的操作手法很复杂,这不是基层财政部门能独立做到的事情,金融机构一定有参与其中并且获利。
背景:财政想扩权,央行不答应?
据微信公众号“前沿观察”称,事实上,此次徐忠博士发文,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出面评论财政政策了。上个月底,徐忠在一个公开论坛的演讲上就指出了眼下我国财政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但未引发太多关注。
当时,在外界看来,徐忠的发言像是为央行“挡子弹”,原因是去杠杆给市场的压力越来越大,有市场声音呼吁央行货币放松。
而央行与财政部之辩,最早还要追溯至去年底由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黄奇帆在财新年会上的一番发言。
会上,黄奇帆讲到外汇储备时表示,前些年,因为顺差扩大、人民币升值,热钱不断流入中国,外汇储备越来越多;由于当时还要求强制结汇,企业的外储都是央行一家买,央行则通过吸收外汇储备,释放基础货币;而这种被动释放基础货币的方式,导致国内货币政策受到干扰,于是央行搞了一个“池子”,也就是用央票,把这些多发的货币存起来,不让其流到市场。
但这早已是过去的事,外汇占款飙升的年代早已结束,央票也基本没有再使用。相反,因为外汇占款带来的被动释放基础货币的数量不足,所以央行才创设了一系列的SLO\MLF\PSL等工具。
黄奇帆指出的这一问题没有错,外储管理不当,确实会干扰中国基础货币的释放,干扰了中国的货币政策的运行。因为太多或太少都会带来干扰。
但在演讲中,黄奇帆将这一“老生常谈”的问题上升到了“金融改革”。黄奇帆说,“不仅是金融监管体制要改革,而且外汇储备体制也要改革,如果不改革的话,会造成中国通货膨胀、金融乱象、脱实就虚源头的源头的源头。”
而黄奇帆开出的药方则是把大部分外储归到财政部去管,财政部可以发行国债将资金输入中投公司等机构进行投资。黄奇帆讲了这样做的四点好处,包括减少对货币政策的干扰,并提及美国也是财政部主管外汇。
对于黄奇帆的发言,当时在场的徐忠,外管局副局长陆磊,以及社科院学部委员、货币专家余永定,都进行了反驳。徐忠当时的说法是,我国的财政和国外的财政不尽相同,“中国的财政是吃饭财政,地方政府还有那么多中央财政不承担责任的债务,在这种情况下,去发这个国债,相当于空手套白狼。”并认为黄奇帆的想法很美好,但现实很骨感,“如果看一看外汇储备投资的收益率跟投资机构的收益率,对这个问题得出的结论也许完全是相反。”
所以,徐忠在文章开头所讲的“中国财政部喜欢与美国财政部对比,强调自己权力太小”其实是意有所指的,即“财政部想学美国扩权央行不答应”。
“前沿观察”称,上一轮银行改革,财政部拿不出钱,所以央行组建了汇金公司,来对银行进行大改组,而公司名称中的“汇”就是指外汇。
成立汇金公司,持有国有银行的股份,这是央行的设想,也是央行的操作。可是到了2007年,财政部发一笔特别国债,就把央行这单子给抢了过去。从此汇金归了财政,央行被砍了一只手臂。
由此可以看出,外汇对于央行的重要性;要是直接将大部分外汇都归给财政部管理,那对央行的影响可不小。
“前沿观察”还称,徐忠上月底的发声和13日的发声之间有一件重要的事,即双方文中多次提到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指导意见》于上周发布了。根据该意见,央行之外的一些系统,比如国资系统、发改系统、地方政府等部门手中所掌握的大量金融资产今后大都要划拨给财政系统。
央行希望财政为银行掏钱?
此外,双方还在争论,上一轮银行业重组改制,究竟是财政救了银行,还是银行自救。
青尺文章提到:1998年,全国财政收入只有9800亿的时候,财政就设计了一套很好的注资方案,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为商业银行注资。这次发债注资的结果也很好,形成了收益率较高的资产,资金紧张也得到了缓解。
然而在央行看来,这是银行自救的结果。因为当时四大行购买特别国债的资金,大部分来自于央行降准所释放的可使用储备资金,而后财政部又将发债所筹资金重新注入四大行作为补充资本金。
央行方面认为,财政这是“空手套白狼”,没拿一分真金白银,到现在,这个钱部分还挂着账,最后都是靠银行自己来吸收的。
而现在,银行又面临着一些压力,虽说情况没有当时糟,但还是需要补充资本金。有估算认为,银行需要5000亿资本补充,还有说需要8000到9000亿的。
对于上一次就没掏钱的财政部,央行这次也没指望它发挥作用,便在今年3月联合三会同外管局一道发了一个名为《关于进一步支持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的意见》的文来自救。所以,徐忠此次文中的相关内容,也是对财政的“预防针”——要么掏钱管事,不掏钱的话就不要想着干涉。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吴娅坤
- 最后更新: 2018-07-18 19:00:39
-
央行非常规降息?专家预计9月还要降准
2018-07-18 17:34 今日财经 -
疯狂的IPO:钱荒、洗牌和被高估的独角兽
2018-07-18 17:25 中国经济 -
又要罚谷歌43亿欧元!
2018-07-18 17:23 谷歌 -
合肥长鑫DRAM正式投片 国产存储跨出重要一步
2018-07-18 17:12 科技前沿 -
吴亚军的怒火和龙湖高管的焦虑症
2018-07-18 17:05 中国房市 -
网贷平台再爆雷:银豆网实控人失联,CEO报案
2018-07-18 15:23 互联网金融 -
夏普手机清空微博 网友:这是又要退出中国市场?
2018-07-18 13:47 -
20年后,国企仍旧是不可或缺的吗?
2018-07-18 10:40 国企备忘录 -
学者:个税四年翻番的速度要止住
2018-07-18 10:13 政策风向标 -
财政官员谈地方债乱象:金融机构才不是“傻白甜”
2018-07-18 09:21 中国经济 -
万达电影并购万达影视 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说清楚?
2018-07-18 08:52 -
谁该为P2P爆雷潮负责?
2018-07-18 08:43 -
因执法疏漏 证监会1.3亿内幕交易处罚被撤销
2018-07-18 08:40 依法治国 -
200多亿P2P平台爆雷 员工:一天一碗泡面,汤都喝干净了
2018-07-18 08:04 -
近期网贷平台退出增多
2018-07-18 07:00 -
雀巢处境艰难:股东不满,多次干涉业务决策
2018-07-17 20:20 -
京沪高铁上市钟声临近?
2018-07-17 19:46 高铁世纪 -
“关税几乎全免!”他们牵手了
2018-07-17 19:08 观察者头条 -
中兴解禁后首个大单:中国移动
2018-07-17 16:53 IT新浪潮 -
币圈大佬回应“割韭菜录音”:在区块链,不干坏事也能赚很多钱
2018-07-17 16:43 疯狂比特币
相关推荐 -
从2000兆帕潜艇级热成型钢的“登天”说开去…… 评论 21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评论 117“趁纳瓦罗不在,他们冲进白宫劝说特朗普暂停关税” 评论 171“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评论 140最新闻 Hot
-
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
特朗普“抱怨”后,日本考虑放宽汽车进口安全标准
-
“五角大楼里完全崩溃了”,3名美国防部高官被解雇
-
“趁纳瓦罗不在,他们冲进白宫劝说特朗普暂停关税”
-
泽连斯基回应:停火30小时太短,建议30天
-
韩国一战机飞行训练中掉落机炮吊舱和空油箱
-
“美国在地球上跟中国争,却把太空主导地位拱手让出”
-
内塔尼亚胡:摧毁哈马斯前不会结束军事行动
-
超900人签署“反关税宣言”,包括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
“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
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
黄仁勋访华盼继续合作,特朗普回应
-
中国男子在TikTok“神评”美国关税,米尔斯海默秒答:赞同
-
“内地电影票房过亿那一刻,香港电影就被颠覆了”
-
美国税局代理局长刚上任三天就被免,“贝森特抱怨他是马斯克的人”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