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点 | Opinion more
-
功夫片没落,我们需要哀叹吗?
一诺千金、义薄云天、扶危济困,在务实功利的当代准则里,够兑现几厘KPI?在自贬自嘲为社畜与打工人的众生眼里,仁者无敌的自我加冕,又剩多少实现可能?[全文]
-
《黑客帝国》又来了,我们自己的大IP在哪?
国产IP开发,充满了割一波韭菜就跑的鸡贼暴发户气质,只能对着一堆又一堆不成熟的、注水成瘾的日更网文,锁死于低段位的艺术品格中,与“毫无新意、侮辱观众、集各种烂梗标配于一身”等量齐观。[全文]
-
《爱情神话》,有意无意之间把“租界文艺”给续上了
丈母娘痛骂女儿嫁了个瘪三洋女婿,不止是电影里骂,邵艺辉在一个访谈里说:“上海的很多老外,一点也不精英,也没有钱,其实是一个挺屌丝的状态。”她觉得这是多元性的体现。这样讲多元,我能接受,至少比不少文宣作品境界高。[全文]
-
让“流量”演伟人,有何不可?
“流量”和“伟人”之间确实形同天堑。而且,一旦大批爱豆带着偶像包袱进组,人人都要获得足够的镜头和戏份,客观上会造成一个本就枝蔓迭出的题材变得愈发杂沓破碎。但也要看到,在“谁来饰演伟人”这道门槛上,中国影视的标准本就是逐渐放宽放活的。[全文]
-
国人为何不再“迷信”奥斯卡了?
你一边认定它代表了世界,一边又苦于美国人看不懂自己,殊不知,“美国人看不懂的”,也是世界的一部分,甚至可能是,更大更真实的那部分……[全文]
-
中国式姐姐:牺牲不行,不牺牲也不行
批评影片不够女权的观众,似乎为现代女性设定了某种一蹴而就的标准,跨过这条线就是现代独立女性,没跨过这条线就不是,完全忽视了在现实夹缝中艰难生存的中间地带。这个标准是谁设定的?为何这么设定?它能适用于多少女性?批评者可能自己也回答不出来。[全文]
-
“李焕英”票房第二,第一个吃螃蟹的徐峥后不后悔?
并非所有二分法都要归于零和游戏。说两者谁赢谁输,本身暴露的就是短视以及对电影行业的缺乏了解。可以共存,甚至可以共荣,不是非要选出谁来代替谁、击败谁。[全文]
-
《你好李焕英》逆袭《唐探3》,仅仅因为“好哭”?
商业的成型,肇始于情感的诉求,你不能因为自作聪明地算清楚了前者,就想当然地忽略了后者,永远不能。[全文]
-
“最强国庆档”票房大缩水,谁的错?
号称史上最强国庆档谢幕,春节档加国庆档的双份料,行业信心满满地要冲击去年票房纪录,却被泼了一盆冷水。虽然没什么惊喜,倒也没什么惊天烂片,问题究竟出在哪一步?[全文]
-
《夺冠》,才应该是疫情后首部上映的中国电影
2013年时,我曾与母亲有一段对话。我从电脑前抬起头来告诉母亲,郎平回到女排国家队执教了。母亲略感惊奇,兴奋地回答:“你也关注吗?‘铁榔头’回来了!我们又要开始拿冠军了!”[全文]
-
为何中国多年来一直拍不好体育电影?
虽然这些年对唯金牌论的反思也提供了许多理性的、有价值的声音,但必须承认也必须理解,对一个曾被烙上过东亚病夫恶名的国家来说,用竞技体育的胜利来自证民族尊严的渴求(甚至可以说是执念),这种群体情绪的历史合法性并不应该被嘲讽。[全文]
-
《八佰》还未上映先惹风波,“国军悲情论”生不逢时了吗?
新世纪的头十年,网络上充斥着“国军悲情论”——“国军才是抗日主力,为什么没人拍国军”。然而到了十年之后本片上映之时,相当多的另一部分人认为,如果电影想讲这个,那对不起,我不想看。这种对本片主旨理解的割裂,无疑让电影的主创和宣发感叹“人心不古,生不逢时”。[全文]
-
电影院,开门了
随着疫情得到控制,电影院这个承载着大众梦想和回忆的场所,终于“解封”。我们对着电影院叫:芝麻,开门。如果喊声还不够响,就召唤一支队伍一起喊。《这个杀手不太冷》里的玛蒂尔达排第一。她敲门,一边含泪默念,请你开门。开门,你才能知道,“胃很暖和”是什么感觉。[全文]
-
影院关门的这半年里,我们损失了什么?
虽然电影院重启,但前景似乎也不是那么美好。暑期档大概率也是凉凉了。电影院系统经历了6个月的停摆,它需要一个缓慢的启动过程,就像火车的启动一样,需要时间。至于这个时间要多久,现在谁也说不清楚。[全文]
-
中国电影市场为何每年这么多烂片?
别看每年中国电影市场有这么多的炮灰电影,但每年依然有这么多的电影等着被拍出来,就是因为有太多的电影本质上就是一种欺诈,而这些操作又不好监管,因为这可归为完全的市场行为。[全文]
-
疫情背景下,互联网会借势革院线的命吗?
《囧妈》这种线上投放的模式是否有进一步复制、推广的可能性呢?恐怕很难,因为行业内的实际状况,远还没有发展到这样的周期。视频网站这些互联网平台和实体院线并不是二元对立的关系,他们其实都面临着共同的结构性问题。[全文]
-
《囧妈》免费是“爱心福利”还是资本缠斗?
在对徐峥“交口称赞”和“人人喊打”的冰火两重天中,真正的问题在于,这场缠斗的双方根本不是徐峥和院线,而是以字节跳动公司为代表的网络流媒体巨头和传统院线之间,围绕着中国电影这块日渐做大的蛋糕而进行的“火并”,最终谁会成为胜利者还未可知。[全文]
-
为何在中国,好莱坞大片逐渐不敌国产片?
这些年来好莱坞大片越来越不思进取,天天拍各种续集电影,观众逐渐审美疲劳;反观国产片,一直在突破,一直在探索新的题材,一直在努力给观众新的惊喜。[全文]
-
连葛优的《两只老虎》都不好笑了,中国喜剧怎么了?
陈佩斯的绝活,是贼眉鼠眼演英雄,这就是错位;赵丽蓉的绝活,是半老太太玩时髦,这也是错位;赵本山宋丹丹的绝活,是老实农民上电视,这还是错位。更何况,《两只老虎》走得还更远、更丰厚一些。可它为啥还是“不好笑”?[全文]
-
金鸡奖改为每年一届,电影人闻鸡起舞
说这个事之前呢,我先说一说中国影视行业的鄙视链。大家都知道,做话剧的看不起做电影的,做电影的看不起做电视剧的,做电视剧的看不起做网络剧的,做网络剧的看不起做网络大电影的,做网络大电影的看不起做栏目的,但是这个鄙视链到做栏目的还没有到头……[全文]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春节档总票房破40亿
-
《长津湖》在港上映,观众:最好的国民教育课
-
《长津湖》票房升至中国影史第三
-
破50亿元!
-
《长津湖》上映5天,票房破18亿
-
《长津湖》票房破13亿
-
2天6亿!《长津湖》破11项纪录
-
张艺谋执导抗美援朝题材电影定档建军节前夕
-
国家电影局:坚决整治“XX分钟看电影”等短视频侵权行为
-
2021年中国电影总票房破百亿
-
“李焕英”反超了
-
17.36亿!春节档首日电影票房创多项纪录
-
多地影院关门,2021春节档危急
-
因技术原因,电影《天下无拐》撤档
-
国庆档票房超39亿
-
国庆档首日票房破7亿,创今年单日记录
-
第3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获奖名单出炉
-
《八佰》最新票房出炉:华语电影首度问鼎全球冠军
-
中国导演赵婷《无依之地》获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
-
影院要开门了,《唐人街探案3》们为何不上映
-
-
· 中国电影 ·
2012年末,一部3000万制作的小成本电影《泰囧》意外收获10亿票房,再次引发舆论对当代中国电影发展的讨论。今天的中国电影,似乎不靠明星就很难赚钱,票房惨败的导演责怪体制,电影圈内怨声载道。急到一时,甚至开始责怪观众的品味不够格调。那么多人哀叹电影叫好不叫座,可能就是不够好。一些学者直接哀悼:“中国电影已死”。
-
2.7分,创下情人节档史上最低分的它首日挣了1.43亿
-
《水门桥》临时入局排片率近1/3,“害惨”《狙击手》?
-
拍《流浪地球2》,中科院都来了…
-
“与虚构的好莱坞超级英雄比,我国的英雄主义电影通常改编自真实事件”
-
你就说吧,是不是玩不起…
-
爱奇艺回应电影《时光机》争议
-
退出+1
-
伊朗博主:为什么国际上展示的中国电影总是悲观或脱离时代的?
-
全国电影总票房超400亿元 国产片33部票房过亿
-
遭编剧集体抗议,《永不消逝的电波》海报改了
-
一到这儿,DNA就动了
-
用枪打飞机被指“抗日神剧” 吴京:这是真事,是中国人的智慧
-
抗美援朝电影排片惨淡,导演:我不跪求支持,当年他们都没跪过
-
快上映了,漫威总裁“急”了:《尚气》里真没傅满洲!
-
暑期档票房为何暴跌25亿?
-
票房只有2000万,算失败吗?
-
它火了,就能给传统戏曲“续命”?
-
这配乐实在上头
-
“猫眼、淘票票服务费太高了,你比国家收得还多?”
-
澳门影院复工了,内地影院尚未排上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