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点 | Opinion more
-
“新冠经验几乎为零”,农村疫情怎么样了?
刚开始的设备只有一个体温表、一个血压计、一个听诊器,我自己买了一台氧气机,黄石市卫健委给配了一台氧气机,一共有两台氧气机,其他就没有了。[全文]
-
面对高峰挤兑,我国医疗行业如何不“破防”?
建设一张ICU床位需111万元,但每年运行费用超过440万元,其中药品耗材333万元,人工约111万元。而受限于居民收入,医保人均总量因素,基层医院面临患者支付能力不足的问题。[全文]
-
从“赤脚医生”到“健康中国”,我们为世界提供一个新参考
当下正在推进的医疗改革,与“医疗新基建”、中国巨大的人口规模和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我们一定能创造出健康中国的新模式,为全世界提供新的参考。[全文]
-
一边是看病贵,一边是公立医院亏损,问题出在哪儿?
事实上,门诊复诊病人对于三甲医院来说都是“接一单赔一单”。复诊病人主要是定期开药,现在医院药品“零加成”,倒贴药房成本0差价售药,经济效益远不如检查化验项目多的初诊病人。[全文]
-
三明医改,如何在质疑声中乘风破浪?
三明医改也一度面临着激烈的争论,立场的分歧、视角的不同,都导致对三明医改的不同看法。三明以闻过则喜的态度,理性对待一切评判,不断完善政策,用事实证明了三明医改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成功改革。[全文]
-
集采“灵魂砍价”,患者拿到手的药质量会下降吗?
我们把这么一个需要巨大投入、大量研发的高度垄断行业搞成了恶性竞争的农贸市场。过去的所谓竞争,是你给的回扣多,你就能活下来,这其实极大遏制了我们的研发……[全文]
-
心脏支架降价,为什么还有人担心?
“支架降价这么多,以后还能买到么?”“商家无利不起早,为什么会突然大幅降价?”“支架降价会不会影响医院和医生的积极性,以后需要心脏支架手术的病人就要排长队等候了?”[全文]
-
防疫常态化,医疗经济怎么补短板?
补医疗服务的短板,要聚焦两个领域:医院的建设,医生的培养,但不能走造成短板的老路,而是应该有“后疫情时代”的新思路。2017年,国家开发银行推出了一个“长江经济带水资源保护”的绿色债劵,在医疗领域,可以推出类似的“白色健康金融”专项债券。[全文]
-
抢救儿科:不是“能不能”,而是“做不做”
该院儿科的35位医务人员运营的是一个岌岌可危的儿科。这是一群走钢丝的人,这是保障一县人民健康的人民医院。一家公立医院,历年的主题教育活动一样不落,前后两则“说明”的行文满是“思想政治教育”,为何领导班子会麻木、不作为到如此程度?[全文]
-
医保个人账户改革,怎么看反对声?
有的高收入职工,医保“个人账户”里有几万元、十几万元。本来这笔钱都是用于支付自己的医药费,百年后可以让亲人继承。现在这笔钱的来源减少了,换谁都觉得不太舒服。但是,基本医疗保险的本质是“基本”,讲究社会成员之间的同舟共济。[全文]
-
这三方面决定了美国疫情的走向
《纽约时报》发文控诉美国前期防疫不利,点出CDC、FDA和HHS三名老大的错误——面对中国发出的警告,没有一个人表示出必须毫不犹豫防御的紧迫性,相反,不断等待检测剂研制,不断限制检测人群,让各大医疗机构难以部署诊断测试。医疗系统官员只是“灯塔国”内部相争的一个缩影。[全文]
-
“利”害了,我们的医疗
大医院运营成本高,存在“小病大治”倾向。而跟风扩张的中小医院,往往容易陷入“盲目扩建——经营成本提高——人员待遇下降——技术骨干流失——医院口碑受损——亏损加剧”的恶性循环,加剧基层医疗的衰败。[全文]
-
感谢中国网友的支持,我在意大利议会的腰板更硬了
当时我带上口罩发言的时候,就感觉到整个议会的会场气氛变得很奇怪。他们不理解为什么我要带口罩。我之所以这么做,不仅仅是为了保护我自己,减少感染病毒的几率,也是在保护当时在座的所有人,但是他们当中的很多蠢人不理解这一点,认为我在传播恐慌情绪。[全文]
-
谁在从美国引起公愤的医疗账单中获利?
一位有心脏病的患者被急救车送往最近的医院抢救,患者在抢救成功后收到了医院开出的一张10万美元的高额账单,他的心脏受到了更大的打击,因为那家医院没有进入这位患者所购买的医疗保险的报销目录。[全文]
-
就医形势多严峻?这三个故事也许未来能化解
《卫健法》审议通过当日,是北京民航总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杨文医生在值班时遭到暴徒残忍杀害的第四天。很多网友在沉痛悼念杨文医生的时候,都期许这部法律能够为医务人员提供安全、有尊严的执业环境。事实上,《卫健法》对医疗事业和人民健康的思虑远不止于此。[全文]
-
恶性杀医事件,不能止步于严惩凶手
实际上,就以前这些医闹事件来说,按笔者一位朋友,某地卫健委干部的说法,“现有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足够让当众辱骂医务人员的人拘留两星期,在医疗机构扰乱秩序的人拘留一星期起步,只要有人执法和保护执法者。甚至工会在发卫生纸之余也可以代理职工的人身侵权诉讼。”[全文]
-
公立医院不姓“公”,社会办医也不全是“莆田系”
“莆田系”降低了大家对社会办医的好感,中国目前社会办医的主体力量确实也还是“莆田系”,但我知道很多现在也在不断改进,它们也认识到医疗行业的特殊性——不像一般的一锤子买卖,宰人就可以挣钱;医疗服务是信誉产品,必须要有好的口碑,才能可持续发展。[全文]
-
诊断10个植物人,可能就有4个是误判
我们的病人需要更多的社会关照,但是很不幸,目前残疾程度非常严重的植物人仍然不被归入到残疾人的行列,他们不能够享受到残疾人的一系列的社会保障以及福利。[全文]
-
对比中美医改,既要自信又要清醒
虽然中国医改还面临巨大挑战,比如住院患者医保报销比例仍处在较低水平,公立医院公益性的核心体制机制还没有建立,医务人员薪酬制度改革的力度不大、尚未破题等问题。但对比中美医改,既要自信,又要清醒。[全文]
-
医改的出路在哪里?
一方面让医院饿着肚子去讨钱,另一方面又让医保基金捂着钱袋不愿给。某些“专家”声称,这种制度体现了市场博弈、充分制衡;而在广大医务人员看来,这种畸形的制度纯属“逼良为娼”:“大检查”“大处方”泛滥,比如开一堆疗效不明确的中成药。[全文]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互联网+”医疗服务能否纳入医保?国家医保局回应
-
国家卫健委:已有7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落地实施
-
中国24年前独创“基本医保个人账户”,为何要改?
-
代表委员建言“免费医疗”,实施条件是否已成熟?
-
医保改革引发群众疑问顾虑,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答问
-
国家医保局:进一步做好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
-
连年缴费又未享受医保,能否减少个人缴费?国家医保局回应
-
辽宁一医生遭“枪击” :左眼贯穿伤,嫌疑人是患者亲属
-
医保“灵魂砍价”再现!
-
口腔种植体系统集采产生拟中选结果:平均降价55%
-
国家医保局:近期有一些新冠治疗的新药陆续申报上市
-
上海将新冠治疗相关药品临时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
医保谈判今再开启,“天价抗癌药” CAR-T等首次开谈
-
国家医疗保障局:全面排查并取消医保不合理限制
-
国家卫健委:以地市为单位,把方舱医院升级为亚定点医院
-
北京:国家集采药品中选结果11月执行,药价平均降幅预计超50%
-
药监局要求修订板蓝根注射液说明书:不良反应项列入过敏性休克
-
微生物污染防控不足,葛兰素史克被暂停集采申报资格
-
第七批集采中选结果预计11月下旬在上海正式执行,含胃癌等疾病用药
-
国家医保局:医保药品目录调整专家评审工作已结束
-
-
· 医疗改革 ·
生老病死都离不开医疗机构,但目前医患关系的恶化愈演愈烈,恶性医闹事件层出不穷,严重挫伤了医生的职业情感。媒体也往往将矛头对准医疗机构,指责以药养医,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因此,医疗改革势在必行。但在改革中,需要兼顾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平衡,医护人员与患者的利益,以及医疗事业的发展与医保制度的完善。
-
演小品、唱黄梅戏…方舱医院医生感慨:医患关系回来了
-
上海版“药神”今日期满释放
-
孕妇因窗口太低跪着看病?医院:搬了凳子她不想坐
-
老人病危家属4次求救,医生却说等拍完照…
-
“肾脏在心脏里”?
-
你没看错,患者家属带了5个小弟去找医生...
-
这部让人不敢看第二遍的高分纪录片催泪回归
-
一颗心脏,让他们辗转20城狂奔20万公里
· 以大爱之名 -
麻醉医生带病坚持工作,科室主任却写下这8个字
-
网红不顾劝阻执意怀孕 医生:以爱的名义绑架我们
-
孩子左腿骨折 医生包扎右脚…
-
无痛分娩为什么在中国推广难?
-
兑现承诺,他在轮椅上连做3台手术
-
落户上海遇阻后,“医闹”女教师评职称再引争议
-
为病人愿当小丑!网友被这个动作魔性的护士暖到了
-
天津一医院儿科医生超负荷工作均已病倒 儿科停诊
-
央视还原“榆林产妇坠楼”:本人要求剖宫产因何未如愿
-
15000次按压,医生救回心脏骤停两小时的病人
-
“人若没了,别找医院医生麻烦” 这个家庭感动了医护人员
-
苦寻28年终于找到恩人,对方却说:我该为你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