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点 | Opinion more
-
让老人住车库,是子女不孝吗?
虽然现实中确实存在出于各种原因以各种方式被子代弃养而被动独居的老人,但用孝道沦落、伦理危机等道德色彩浓厚的框架去理解老人独居现象,不仅解释力缺乏,而且有失偏颇。其实,不仅年轻人希望和需要独居空间,老人同样也有这个需求。[全文]
-
如何认识中国人口的现状及未来?要抛弃几个幻想
我认为中国今天应该抛弃幻想,不要以为现在人口流动趋势出现任何意义上的逆转,改革要下决心,比如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国范围内探索建设用地指标和补充耕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加强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投资、做好收缩城市和农村的减量规划。[全文]
-
人口老龄化带来冲击,养老金会亏空吗?
现在中央政府已经开始补贴养老金和医疗,这源于地区养老金的不均衡。虽然有些贫困地区养老金有亏空,但南方一些省市养老金相对富余。未来全国统筹起来,集中调度,可以保证养老金至少在短期内不会有亏空。 [全文]
-
如何缓解人口困局?眼下有个“一石数鸟”的办法
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是一整盘大棋。单独地去看生育率下降、农民工进城、提升教育、老龄化等问题,都找不到良好解决办法;只有综合起来,才能有比较全面的方案。而方案的根本,是深化与城市化进程相关的制度改革,如市民化、户籍制度、公共服务均等化及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等等。[全文]
-
为什么印军总是财大气粗买买买?
近几年,包括印度在内的国际舆论界普遍存在一种奇怪说法——虽然中国军费多、装备先进,但几十年没打过仗,已没什么战争经验;而印军拥有丰富的边境战斗与反恐维稳经验,这些中国都无法比拟……[全文]
-
除了延迟退休,养老金缺口还有什么填法?
按照国外的反垄断实践结果,国内对垄断企业加以监管和限制的时候,针对垄断企业获得的超额利润,也可以考虑建立一个特殊的征税或者分红机制,起码将部分垄断利润向养老保险基金进行转移支付,这样可以补偿一些面对垄断处于弱势的消费者的经济损失,并补充全社会的养老保障需要。[全文]
-
这三方面决定了美国疫情的走向
《纽约时报》发文控诉美国前期防疫不利,点出CDC、FDA和HHS三名老大的错误——面对中国发出的警告,没有一个人表示出必须毫不犹豫防御的紧迫性,相反,不断等待检测剂研制,不断限制检测人群,让各大医疗机构难以部署诊断测试。医疗系统官员只是“灯塔国”内部相争的一个缩影。[全文]
-
谁在从美国引起公愤的医疗账单中获利?
一位有心脏病的患者被急救车送往最近的医院抢救,患者在抢救成功后收到了医院开出的一张10万美元的高额账单,他的心脏受到了更大的打击,因为那家医院没有进入这位患者所购买的医疗保险的报销目录。[全文]
-
美国养老金不宜投资中国股市?恐怕逃不过真香定律
假设6000亿美元的养老金里有10%的资金配置到MSCI全球可投资市场指数中,那么最后投资到A股市场中的资金就是6000亿*10%*3.39%,约20.34亿美元,即142亿人民币。这样的规模,说实话也仅仅可能只是北向资金一天的规模而已。[全文]
-
2035年养老金将耗尽?是制造恐慌还是现实?
近期,中国社科院的一份报告再次将目光聚焦在养老保险这一关乎民生的问题上。根据这份《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预测养老金将在2035年耗尽。一石激起千层浪,网友们都在哀叹:我的养老金呢?!但我们仔细研究这份报告,结果没有想象的那么糟。[全文]
-
弥补当前社保制度的短板,不该忘了前30年的经验
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路径不同,新中国在经济发展起步的阶段,就建立了门类齐全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一制度超越了西方国家“先发展市场经济、再建立社会保障”的路径,避免了经济发展早期巨大的社会成本,走出了一条社会和经济同步发展的道路,实现了人力资源水平的大幅度跃升。[全文]
-
老百姓会和周围人比较,政府怎么做才能满足?
政府说:“我为人民做了那么多好事,人民还不支持我吗?”但人民、百姓未必这样认为,而是说:“周围人比我得到的更多”。如果党和政府只讲,因为我帮老百姓做了啥,就应该得到支持,老百姓会认为做得还不够,甚至默认应该这么做,导致党和政府的负担会越来越重。[全文]
-
“停药、停用耗材”背后,是谁在绑架患者
医改深化势在必行。“停药”和“停用耗材”是既得利益集团抗拒医改造成的矛盾表面化。个别人片面强调困难,强调“神药”不可或缺,散布恐慌情绪,是在绑架群众对抗改革。[全文]
-
10%国资股权充社保,不是随时变现填坑
每当党和政府采取具体措施,或改革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或加深加宽养老资金池,国内外总有人反应迅速,立即联起手来极力唱衰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这一次“不得不变卖国资说”就是这样的恶例。[全文]
-
大病医保《柳叶刀》点赞还不够,我们得自己讲好故事
中国不仅在高铁、基建等硬件领域有自身的优势,在推动改革、改善民生方面的优势也逐步体现了出来。尽管中国医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大病保险制度推行之快、覆盖之广、群众感受之深,已经和美国形成了鲜明对比,体现了中国的制度优势。[全文]
-
有时候,不给老人让座也是一种“礼貌”
中国的“社区养老模式”具有“西式养老村模式”的一些优点:养老服务的获取方便,集约化。同时,中国社区养老可以经常见到子孙,更贴合中国特色的老人需求。 缺点则是青老人独立的生活空间较少,空气、风景较差,社会环境紧张。[全文]
-
表态支持后又变卦,特朗普为何反对两党医保案?
当特朗普取消保险公司补贴的消息宣布后,两党议员们立刻积极开始两党联合谈判。两党表面上是为了服务选民,背后的道理是他们都从保险公司游说团那里拿了好处。现在金主有难,以往的政治献金当然会起作用。[全文]
-
从2万降到7000多,国家是怎么和外企把药价谈下来的
包括这次价格降幅最大的曲妥珠单抗在内的一批药品,专利期将在2019年之前过期。能够快人一步登上医保名单,即便专利过期后出现了有竞争力的仿制药,这些企业也已经拥有了相当的市场份额,占据了先机。[全文]
-
药占比超过30%不给报销,真的假的?
医保部门对医疗费用的控制,并不会简单粗暴到“拒付药占比超过30%的医疗账单”。医保部门常年审查医院提交的医疗费用中的不合理内容,管理内容远比盯住“药占比”一项科学得多。在审核医疗项目的同时,医保部门还有多种医疗费用控费标准。[全文]
-
一季度就出财政赤字,好事啊,还嫌太晚太小呢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政府财政出现了1551亿元的赤字。我国财政赤字一般出现在下半年,在第一季度就产生赤字,这是二十来年没有发生过的情况。第一季度的财政赤字是一个良好的信号,这是打破地方经济对于土地财政和房价依赖的怪圈的必要手段之一。[全文]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陈一新:要掀起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的强大攻势
-
两办:防止人口流失县城盲目建设
-
报告:中国农村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20%
-
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落地:每人每年缴纳上限1.2万元
-
媒体:个人养老金制度即将出炉
-
织密社保网络 增进民生福祉
-
郑秉文:今年可能人口负增长,现在是建立养老金最有利窗口期
-
人社部:今年1月起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
北京:16项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门诊报销
-
发改委:不能让农村老年人八九十岁还要自己劈柴做饭
-
中国一人户数量超1.25亿
-
帮助过18万人的蚂蚁相互宝告别后,穷人的保险谁来保障?
-
国家医保局:将适宜的中药和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
北京连续30年、江苏连续21年人口出生率低于1%
-
日本地方城市“看不到年轻女性了”
-
韩正:做到全国一盘棋,更好保障劳动者与退休人员养老保险权益
-
北京人口蓝皮书:常住人口连续下降至2189万,受教育水平全国领先
-
民政部:我国将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
-
养老护理员现状:200万人才缺口,一些地方老人照顾老人
-
灵魂砍价又刷屏!代表国家医保局谈判的为何是她?
-
-
· 养老与社保 ·
“社保”全称“社会保险”或“社会保障”,是国家为百姓应对社会风险建立的保障机制,主要项目包括养老社会保险、医疗社会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现代社会保险由俾斯麦建于19世纪的德国。我国的社保起步比较晚,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全国基本医保覆盖率超过95%。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养老保险覆盖面不足、不同人群之间的保障差距、未富先老等等,这些都是未来中国的民生问题焦点。
-
2020年养老金有这些新变化!多省份公布调整方案
-
80后成为无养老金可领的第一代?人社部这样回应
-
宜春市民建议主动放弃养老金、否则驱逐 官方回应
-
天津一医院儿科医生超负荷工作均已病倒 儿科停诊
-
老人办养老保险认证被要求举报纸拍照:证明活着
-
外国记者体验“中国式养老”:在这里度过余生是一件幸福的事
-
带病老人住养老院去世 法院驳家属索赔:别推卸责任
-
40岁男子啃老20年 81岁父亲欲携子住养老院
-
5地出台“独生子女照料假” 最长有20天
-
这可能是奇葩说史上最戳心的一段
-
英国90后女议员痛批政府:有钱修白金汉宫 没钱付养老金
-
美国爸爸这一抱,医院收了39.35美元
-
医生病假期间工资变负?医院:不够扣保险
-
12%的千禧一代预计自己会工作到死
-
一张照片两种舆论:国外聚焦裸体,国内网友却担心……
-
空巢老人夜夜报假警“求聊天” 常泡好茶等民警
-
老年人家中还有失能父母 该送进养老院吗?
-
英男子探望痴呆母亲按次收费 十年捞117万
-
北大教授钱理群卖房入住养老社区 每月房费2万
-
拾荒老人坚持每天擦垃圾箱:就想力所能及地做点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