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点 | Opinion more
-
疫情之下,中国导游的“葡萄牙春节”
到了那一天,我想所有的华人们也能第一次安安稳稳却又内心焦灼地呆在家中,带着对家人和国家的思念,看着祖国的春节晚会,听着那句“祝福全世界海外华人华侨新年快乐”进入2021年传统中国年。[全文]
-
在意大利为中国说话有多难?
我的家庭中西合璧,所以我太知道意大利人的思维了。我问我丈夫:“你会不会觉得刚才的事情是你错了?”他从不认为自己有不对的时候。再比如中国疫情比意大利好多了,很多人不会去想中国政府或人民做出怎样的努力,而是认为中国是“专制国家”,人民听话。[全文]
-
去年春节吃完火锅,我们就急着筹备口罩了
当我打开自己家的前门,我那冻得发冷的脸颊一下子吹到了一股暖流,我也感觉到火锅的香味已经充满了整个屋子。此刻,我知道了我们将要享用的大餐是什么,瞬间变得更饿了。[全文]
-
在英国过春节,不能委屈了中国胃
2017年,大二,我在美国威斯利学院交换,当时的美国非裔舍友很喜欢追中国古装剧,我在宿舍看春晚直播时,央视的杂技节目成功吸引了她的注意。等到中国演员表演合唱时,这位美国舍友居然用蹩脚的中文叫出了两三个男演员的名字。[全文]
-
人在海外,无论如何都要看春晚
随着留学生与定居华人越来越多,加拿大的年味儿也越来越浓。可是,和我曾经感受到的过年气氛相比,这里的年味儿不够“真”。每每想起小时候与家人团聚的热闹场景与习俗,总会让我潸然泪下……[全文]
-
疫情之下中国人的牛年大吉
你是中国人,牛年春节到来之际,尽管还有因疫情防控而带来的种种不便和不如意,但是你的心情是轻松的,是开朗的,是从容的。因为你深切体会到自己生活在一个正在不断走向繁荣富强和全面胜利的国家,而且属于一个对自身的道路、制度、理论和文化越来越自信的民族。[全文]
-
砂锅菜的咕嘟声,最配饿肚子的咕噜声
天寒地冻的季节,房间里有一口不断升温的砂锅,锅里炖着肉和菜,等人有所觉察的时候,整间屋子都被热气和香味塞满,好不好吃不是最重要的,只要能守着一口砂锅,零下二十度的冬天都显得不那么难熬了。[全文]
-
疫情之下,山民开始“抢山”砍伐…
村民之间普遍默认互不得罪的逻辑,形成了利益共谋。正如有农民说“人家过年去砍棵树,你要是举报了,人家可要记你一生。”如此一来,村民不举报护林员,也不互相举报,护林员也不管村民,最终山林砍伐的规模越闹越大。[全文]
-
全民宅在家,北京的霾又是从哪来的?
“新冠病毒把环保专家们多年来所谓雾霾形成原因与机制重大研究成果击得粉碎:初二起北京持续雾霾,请环保专家解答,到初五,已连续四天大气重度污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全文]
-
地方政府有权利创设休息日吗?一切为了大局
对于休假的规定基本上仅能够来自于国务院,这也就是为什么当APEC以及进博会召开的时候,地方政府进行的都是调休而不是放假的原因。当然,并不是说地方政府不可以临时性的要求企业停工停业,尤其是出现突发事件的时候。[全文]
-
鲤鱼,曾经的“淡水鱼王”,如今为啥不受待见了?
前两年美国“亚洲鲤鱼”泛滥,就有调侃喊话说,中国人应帮忙去吃掉一些。调侃终究是调侃,且不说美国鲤鱼适不适合食用,就在中国人自己的餐桌上,鲤鱼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低。三文鱼、鳕鱼、鲽鱼……人们的选择越来越多,吃鲤鱼,大概只剩下仪式感了。[全文]
-
“女人不上桌”这个问题为什么总在春节被“鞭尸”?
过年期间外地媳妇回夫家,外地女婿回娘家的吐槽很多,但感受到的家庭温情恐怕更多。就当前的情况而言,跨省婚姻的夫妻双方因长期生活在城市,又因“半工半耕”的原因而缺乏和对方父母长期生活的经历,对对方的从小生活的地域文化其实是缺乏深度体验的。[全文]
-
这个春节,国际奢侈品出尽了洋相
在看过太多奢侈品春节期间扎堆推出的红色限量产品之后,那些没头没脑的大红产品有时候会让人感觉更像是一枚枚小型红色导弹,一年年地消退中国消费者对于所谓“中国春节特供”的热情。[全文]
-
过年不让放鞭炮,村民们想了这办法
对于那些反对“禁鞭令”的人而言,农村生活是场景化的,是他们的观赏对象,于是他们对农村的最大愿望是想让其变成他们理想中的样子——一种他们幻想中的美感,所以对于他们而言,禁鞭是不对的,因为这破坏了他们对于农村的想象。[全文]
-
在澳大利亚过年:祖国给我们底气与自信
的故乡是号称中国第三大岛、长江出海口的崇明岛。我小时候家乡很贫穷。刚到澳大利亚时,那里与我的家乡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最近几年我经常回去,见证目睹了家乡的巨大变化。崇明的大气智慧规划,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全文]
-
都说龙由猪而来?对,也不对
虽然我们对龙的来源有很多猜测,比如老辈人都认为“蛇”就是“小龙”,但唯一在考古证据链上比较完整的,偏偏就是猪。可在一些记载中,也提到部分少数民族存在鱼、鳄鱼、老虎等动物作为原型的龙。龙最终形象的定成,与千百年来各民族的不断迁徙和融合分不开。[全文]
-
锅里炖着大黄鱼,这是对中国人辛苦一年的犒劳
由于捕捞水平长期不高,除了沿海居民,中国人对海鱼大多陌生。但有一种海鱼曾成为国民鱼,它是海边人家的家常,还曾是内地许多城市居民童年的美味记忆。而当年千帆相竟争捕它的场面,不知要比如今纪录片里表现的查干湖冬捕壮观多少倍。它就是大黄鱼。[全文]
-
民国废春节,到底意欲何为?
民国时期将1月1日设作元旦,元旦放假,这没毛病,大家开心地过了。等到农历春节到了的时候,大家依然是照常的开始筹备春节,基本上要从小年/祭灶一直折腾到元宵。这个时候跳出来说,春节不许过,老百姓几千年的惯性怎么刹得住?[全文]
-
在老家蹑手蹑脚到客厅夜生活,被我妈……
八十年代有一本风靡中国大陆的小说,是陕西作家路遥写的《人生》。小说最后,被城市打败的高加林回到老家,原本绝望的他,发现故乡的亲人并没有嘲笑他,而他望着“满川厚实的庄稼,望着浓绿笼罩的村庄”,“单纯而又丰富的故乡田地”,终于泪如涌泉。[全文]
-
春节抢头香,星罗棋布的台湾寺庙都是怎么来的
目前台湾一座大寺的修缮翻新,动辄需要数千万台币资金;大型宫庙的一次巡香绕境,相关产业可以产生近40亿台币的产值;中元普度活动的市值更达到了200亿台币;而台湾人每年光烧掉的金银纸就价值130多亿台币。[全文]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祝福中国丨牛气冲天
-
焦点访谈:为了总书记的嘱托温暖人心
-
金牛迎春丨艰苦奋斗老黄牛
-
新年攻略,来这里开启新一年的“红红火火”吧
-
无论在哪里过年,习近平这些话不能忘
-
习近平这样“典”亮春天 | 东风随春归 发我枝上花
-
焦点访谈:为了总书记的嘱托 情暖社区
-
春节期间依然污染频发,为何?
-
一声爸妈,就是过年!
-
这个春节,一起向英雄致敬
-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向习近平致新春贺函
-
国的怀抱·家的温暖·你我的梦——辛丑年春节感怀
-
金牛迎春丨为民服务孺子牛
-
今年春节,这张特殊贺卡,你想送给谁
-
新影像·春节特辑丨年味中国
-
春暖中国
-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拜年
-
习近平这样“典”亮春天 | 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
多国政要给中国拜年!他还特意献诗一首
-
催泪!2020欠下的团圆,2021一起补上
-
-
-
过年聚餐要不要取消?
-
湖北这些活动全部取消
-
故宫角楼年夜饭6688元一桌,已订满
-
一年一度“后备厢摄影大赛”开始!
-
捐款千万的中国首位跳伞女兵 过年吃的是…
-
央视春晚准备就绪!
-
春节出境游预计达700万人次 赴日游居第二
-
台名嘴吐槽加班机被砍:蔡英文这是曲线促统啊
-
新年家乡菜争霸,你那什么最好吃?
-
台当局拒批176班两岸春节航班 5万人将受影响
-
狗年春联大赛已经开始了
-
豆瓣评分2.1,上映4天即紧急撤档的《逐梦演艺圈》又杀回来了
-
看这里!春运火车票预售时间表出炉
-
《红海行动》定档年初一 2018春节档或成史上最强
-
春节未解之谜:鸡蛋是怎么装进油桶的?
-
歪果仁过起春节来,比我们自己都嗨
-
“双涡轮增鸭”再现高速 开两千公里被追尾
-
返程行李箱里塞满了父母的爱
-
微信红包先抢后抢差距居然这么大?有人做了个实验
-
当你身体不舒服向家长求助的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