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点 | Opinion more
-
就该理直气壮地喊出:Chinese New Year!
中国向来不介意“文化挪用”,但对外时,我们自然要理直气壮地将这个节日翻译为 “Traditional Chinese Calendar New Year”,或者更自信点直接使用汉语拼音“Xinnian”或者是“Chunjie”。[全文]
-
双奥仅隔14年,一个全新的中国喷薄而出
如果说2008年那一次中国向世界发出的声音是“奥运会你好!我终于来了!”,那么2022年的这一次,世界听到的声音就已变成了“奥运会你好!还是我来吧!”[全文]
-
新疆维吾尔族也过春节,一起写对联,跳麦西来甫
春节时候,我们维吾尔族的乡镇都会组织大家一起挂灯笼、贴对联、贴窗花,还有春节活动,非常热闹。我们也会跳起麦西来甫,大家在麦西来甫熟悉的旋律中一起欢歌载舞。[全文]
-
和阿富汗人一起过年,用松子做一面中国国旗
一个阿富汗同事采购物资,不知拔河绳子的粗细长短,他便站在商店现场来电话询问,中国人习惯是多少人参加?广告牌灯箱做好了,我们考虑安装在大门前还是十字路口,引来塔利班交警看稀罕。大胡子哨兵看不懂,我便给他讲“中阿经贸”,一群人说好。[全文]
-
春节年俗里,有中国的文明智慧
中国人对于世俗幸福生活的追求不是俗不可耐的庸俗,而是大俗方是大雅,其中有对于祖先、对于上天、对于给予人类的万物的礼敬与回报。中国人深深地知道祈求不是坐等,反而是要求自己如乾卦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全文]
-
神治→天治→民治,春节意涵的历史性跨越
这个已经走过了四千多年历程的节日还将继续走下去,因为四千年来,无论是在驱鬼祛邪的意义上,还是在顺天应时的意义上,它其实都是围绕着人民的美好生活这个中心主题的,万变不离其宗。如果再用一个词语概括春节在今天这个时代的意义,那就应该是:礼赞人间![全文]
-
为让旅客平安回家,民航不惜一切代价
机场暖通空调系统,以一周为周期每天对空调箱进行滚动消毒,新风口与回风口更是每天消毒,确保病毒不会通过空调系统造成传播。而就笔者所知,有些机场的暖通管理部门甚至还在每一个空调箱内都安装紫外线灯进行消毒。[全文]
-
“想家了吧?想回就回来吧”
在一些地方执行的防疫政策中,从低风险区域到低风险区域的流动,也被列入了多轮核酸检测+隔离观察的对象,动辄对返乡人员家中贴上封条和居家隔离提示卡,则不免为老百姓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全文]
-
在英国过春节,不能委屈了中国胃
2017年,大二,我在美国威斯利学院交换,当时的美国非裔舍友很喜欢追中国古装剧,我在宿舍看春晚直播时,央视的杂技节目成功吸引了她的注意。等到中国演员表演合唱时,这位美国舍友居然用蹩脚的中文叫出了两三个男演员的名字。[全文]
-
疫情之下中国人的牛年大吉
你是中国人,牛年春节到来之际,尽管还有因疫情防控而带来的种种不便和不如意,但是你的心情是轻松的,是开朗的,是从容的。因为你深切体会到自己生活在一个正在不断走向繁荣富强和全面胜利的国家,而且属于一个对自身的道路、制度、理论和文化越来越自信的民族。[全文]
-
砂锅菜的咕嘟声,最配饿肚子的咕噜声
天寒地冻的季节,房间里有一口不断升温的砂锅,锅里炖着肉和菜,等人有所觉察的时候,整间屋子都被热气和香味塞满,好不好吃不是最重要的,只要能守着一口砂锅,零下二十度的冬天都显得不那么难熬了。[全文]
-
疫情之下,山民开始“抢山”砍伐…
村民之间普遍默认互不得罪的逻辑,形成了利益共谋。正如有农民说“人家过年去砍棵树,你要是举报了,人家可要记你一生。”如此一来,村民不举报护林员,也不互相举报,护林员也不管村民,最终山林砍伐的规模越闹越大。[全文]
-
全民宅在家,北京的霾又是从哪来的?
“新冠病毒把环保专家们多年来所谓雾霾形成原因与机制重大研究成果击得粉碎:初二起北京持续雾霾,请环保专家解答,到初五,已连续四天大气重度污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全文]
-
地方政府有权利创设休息日吗?一切为了大局
对于休假的规定基本上仅能够来自于国务院,这也就是为什么当APEC以及进博会召开的时候,地方政府进行的都是调休而不是放假的原因。当然,并不是说地方政府不可以临时性的要求企业停工停业,尤其是出现突发事件的时候。[全文]
-
鲤鱼,曾经的“淡水鱼王”,如今为啥不受待见了?
前两年美国“亚洲鲤鱼”泛滥,就有调侃喊话说,中国人应帮忙去吃掉一些。调侃终究是调侃,且不说美国鲤鱼适不适合食用,就在中国人自己的餐桌上,鲤鱼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低。三文鱼、鳕鱼、鲽鱼……人们的选择越来越多,吃鲤鱼,大概只剩下仪式感了。[全文]
-
“女人不上桌”这个问题为什么总在春节被“鞭尸”?
过年期间外地媳妇回夫家,外地女婿回娘家的吐槽很多,但感受到的家庭温情恐怕更多。就当前的情况而言,跨省婚姻的夫妻双方因长期生活在城市,又因“半工半耕”的原因而缺乏和对方父母长期生活的经历,对对方的从小生活的地域文化其实是缺乏深度体验的。[全文]
-
这个春节,国际奢侈品出尽了洋相
在看过太多奢侈品春节期间扎堆推出的红色限量产品之后,那些没头没脑的大红产品有时候会让人感觉更像是一枚枚小型红色导弹,一年年地消退中国消费者对于所谓“中国春节特供”的热情。[全文]
-
过年不让放鞭炮,村民们想了这办法
对于那些反对“禁鞭令”的人而言,农村生活是场景化的,是他们的观赏对象,于是他们对农村的最大愿望是想让其变成他们理想中的样子——一种他们幻想中的美感,所以对于他们而言,禁鞭是不对的,因为这破坏了他们对于农村的想象。[全文]
-
在澳大利亚过年:祖国给我们底气与自信
的故乡是号称中国第三大岛、长江出海口的崇明岛。我小时候家乡很贫穷。刚到澳大利亚时,那里与我的家乡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最近几年我经常回去,见证目睹了家乡的巨大变化。崇明的大气智慧规划,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全文]
-
都说龙由猪而来?对,也不对
虽然我们对龙的来源有很多猜测,比如老辈人都认为“蛇”就是“小龙”,但唯一在考古证据链上比较完整的,偏偏就是猪。可在一些记载中,也提到部分少数民族存在鱼、鳄鱼、老虎等动物作为原型的龙。龙最终形象的定成,与千百年来各民族的不断迁徙和融合分不开。[全文]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新春走基层】视频丨虎年看虎展!来国博感受虎文化
-
新春走基层|虎年第一张照片,叫坚守
-
2022春节返乡置业“退潮”,三四线楼市供销齐跌
-
【新春走基层】列车乘警蒋大兵的春运一天
-
新春走基层丨梅花山上的铁路医生
-
新春走基层|国际班列让“丝路”再飘中国茶香
-
新春走基层丨春寒料峭中的热火朝天——重庆节后生产建设一线见闻
-
春节期间全国快递量7.49亿件,同比增长16%
-
新春走基层|列车上的机械师 手机里的“奥特曼”
-
新春走基层|幸福司莫拉:“农文旅”融合迈入新征程
-
新春走基层丨“棚二代”种上了“五代棚”
-
【新春走基层】攀登吧!巾帼不让须眉的“车梯女孩”
-
新春走基层丨“南菜园”里春来早
-
新春走基层丨古老“糖贡”甜了乡村年味
-
新春走基层丨山村里的“亲情直播间”
-
(新春走基层)医院的别样春节:灯火通明见证平凡坚守
-
从B站到央视春晚,为何“只此一卷”?
-
2022拜年曲来了!
-
微笑中国年
-
新影像•新春特辑|年画里的“中国年”
-
-
· 新春走基层 ·
新春走基层
-
韩国教授声称要“发起运动”,在春节英文译法中去掉“Chinese”
-
过年聚餐要不要取消?
-
故宫角楼年夜饭6688元一桌,已订满
-
一年一度“后备厢摄影大赛”开始!
-
捐款千万的中国首位跳伞女兵 过年吃的是…
-
央视春晚准备就绪!
-
春节出境游预计达700万人次 赴日游居第二
-
台名嘴吐槽加班机被砍:蔡英文这是曲线促统啊
-
新年家乡菜争霸,你那什么最好吃?
-
台当局拒批176班两岸春节航班 5万人将受影响
-
狗年春联大赛已经开始了
-
豆瓣评分2.1,上映4天即紧急撤档的《逐梦演艺圈》又杀回来了
-
看这里!春运火车票预售时间表出炉
-
《红海行动》定档年初一 2018春节档或成史上最强
-
春节未解之谜:鸡蛋是怎么装进油桶的?
-
歪果仁过起春节来,比我们自己都嗨
-
“双涡轮增鸭”再现高速 开两千公里被追尾
-
返程行李箱里塞满了父母的爱
-
微信红包先抢后抢差距居然这么大?有人做了个实验
-
当你身体不舒服向家长求助的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