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力:戏仿的法律保护和限制——从《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切入
关键字: 戏仿鬼畜版权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近期,B站、抖音、快手等平台整顿了大量改编影视作品的视频,在引发各界关注的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若干值得思考的问题:在著作权的规范下,所谓“鬼畜改编”的底线究竟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些改编?
对此问题,一篇网络热文呼吁国内视频网站不要“被海外版权方一咋呼,就火烧火燎地下架”,轻易地将立法机关争取到的公众福利拱手让人。此说一出,同样也引来了网友的热议。
实际上,在2006年,苏力老师便就《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谈及如何看待戏仿作品的问题。其中讲述的种种社会心态与文化面向,至今仍有启发意义。观察者网特转载于此,以飨读者。】
一、问题的界定
先是偶尔的调侃,然后是都市、校园里日益增多的各种戏说、搞笑和各种作品的“搞笑版”,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乃至美感也正经历着一场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相应的意义深远、时而争议纷纷的变化。
2006年初,一位普通观众观看了电影《无极》后,有“受骗上当的感受”,花费了5天制作了视频作品《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以下简称《馒头》),放在自己的网页上,迅速在全国传播开来,[2]引发了一场有关侵犯热映电影《无极》[3]著作权或其他相关权利的纠纷。一场诉讼正在酝酿。[4]相关讨论也从网络向其他平面媒体扩展,甚至惊动了国际媒体,[5]甚至惊动了政府相关部门。[6]
法律争论自然难免。由于使用了《无极》以及其他作品中某些受著作权保护的材料,更由于《无极》作者[7]“引而不发,跃如也”的诉讼威慑策略,如今渐次习惯了依法治国的法律人自然首先,也应当,从现行《著作权法》的具体条文切入。结论趋向于肯定;至少, 《馒头》作者如何获得《无极》素材,这就是一个最软的“柿子”。[8]这是一种相对狭窄的、纯技术性的法律思路。
但对于还不那么习惯依法治国的民众(也包括一些法律人)来说,总有些,甚至总得有些,生活拒绝实在法的规训,否则生活还有什么意外和惊喜?历史岂非已为立法者或制定法所终结?网络上以各种激烈言词反映的网友观点几乎是一边倒地支持《馒头》,[9]尽管未必能代表民意,却不可忽视。许多社会和文艺界人士,[10]即便是一些专门从事知识产权研究和实务的法律人,[11]也直觉感到,《馒头》争议不应当仅仅套用现行《著作权法》。更有学者敏锐指出了“‘馒头血案’的宪法视角”,[12]或是指出了《宪法》中关于保护、鼓励科学文化发展的相关条款,[13]或是试图重新解读《著作权法》第1条,扩展了法律分析的视野。但宪法上也规定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14]因此很难令人信服地说表达自由权总是应当优先于财产权,或相反。[15]此外,目前中国宪法还没有司法化的制度条件。只是这都意味着法律人要有一种相对开阔的法律思路。
有一点值得关注,某网上调查显示,有85%以上的网民认为《无极》作者小题大做,[16]似乎要求《无极》作者“高姿态”,不了了之。这种看似和气生财、也许与“和谐社会”一致的纠纷解决自然有其道理和好处,但当代中国公众也许会因此失去一个凝聚社会共识,澄清和发展相关法律,界定相关产权的机遇;当类似事件再次降临之际,我们会不会再次陷入这种民意投票似的纠纷解决?在这个意义上,网民的看法是有局限的。未雨绸缪要求法律人有一种长远的眼光,制度的视角;在但不限于有关知识产权法的传统中,充分考虑当代中国的社会语境,附着于但不限于《馒头》个案,比较全面的考察和推进我们的法学研究、法律实践和制度建设。这就是本文追求的思路。
目前,关于此纠纷的许多具体细节(包括是否真的会进入司法)还是雾里看花,匆忙表态或者是无的放矢,或者会乱箭伤人;但若是待尘埃落定,则可能当事后诸葛亮,或只有打扫战场的份。这种尴尬处境促使本文以《馒头》作代表,综合考虑其他类似或相关的事件和现象,基于现有的报道材料展开法理分析;尽管有偏好和判断,却力求公允展示这类纠纷中可能涉及的一般的利害关系,避免匆忙的判断。换言之,这是一篇法学论文,而不是一个法律的个案分析。
本文的结构如下:下一节分析《馒头》以及类似作品的娱乐性构成,指出这代表了一类相对新颖、数量日益增加、但没有相关法律明确涵盖、本文称之为戏仿或有戏仿因素的作品。第三节继续分析戏仿的另一主要特点:批评性,包括文艺批评和社会批评。鉴于这两个因素所具有的社会价值,也鉴于相关制定法的缺失,第四节试图在平衡保护和促进知识产权发展的一般政策层面上论证,中国社会必须,或通过修改立法或基于个案的司法解释,给予戏仿适度的法律保护。第五节更细致地论证与戏仿相关的一些更具体的关于“合理使用”的考量。基于当代中国实际,第六节集中讨论戏仿可能涉及的侵犯个人人格(名誉)和市场价值(声誉)的问题。第七节则进一步考察电影作为消费品的特殊性,从消费者权益保护以及当代中国的文化、社会建设的视角提出法律制度回应戏仿的诸多意义。
- 原标题:苏力:戏仿的法律保护和限制——从《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切入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吴立群
- 最后更新: 2018-05-15 11:48:27
-
银幕上的大老婆是怎样被围剿的?
2018-05-14 10:00 中国电影 -
因为这一幕,中国视频网站被欧洲合作方取消转播权
2018-05-12 14:30 -
一本日记,给你看反清复明的秘闻
2018-05-12 09:04 -
明朝闭关锁国,是一种进攻性策略
2018-05-11 09:00 趣读 -
“上海的演员里头,丹凤是事儿最少的”
2018-05-07 11:24 -
中国历史,至少有三千年与运河有关
2018-05-05 08:39 -
就因为她穿旗袍,外国网友吵翻了
2018-05-02 16:55 -
元代就有水力纺纱机,却昙花一现
2018-04-25 10:00 大国工匠 -
当今的人权运动该如何延续生命力?
2018-04-18 11:00 -
谁说书生百无一用?人家还会跳墙呢
2018-04-17 09:10 趣读 -
在明朝,麒麟不止是祥瑞,还是外交媒介
2018-04-12 15:30 趣读 -
这个新加坡人写了美国版《小时代》还搞了个亚洲人种“鄙视链”
2018-04-09 13:56 中国电影 -
中国之声响彻好莱坞,这些表演征服了歪果仁!
2018-04-04 11:39 中国梦 -
他们抵制脸书、谷歌和苹果,但发现自己无处可逃
2018-04-03 18:36 趣读 -
为什么《头号玩家》在中国这么火?
2018-04-03 16:35 -
文化和旅游部:新浪视频、爱奇艺等因提供恶搞视频被罚
2018-04-02 17:17 网络战线 -
“不怕被其他歌手淘汰,而怕被时代淘汰”
2018-04-02 16:23 明星那点事儿 -
在古代,好酒的江南人这样玩转四季时令
2018-03-31 08:25 趣读 -
“网络文学20年20部作品”榜单出炉,你看过几部?
2018-03-29 19:47 -
窑洞里的读书人 | 习近平: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
2018-03-26 15:46 趣读
相关推荐 -
深陷“反犹”风波,超70名美议员要求她们立即离职 评论 137美官员到访商讨战后加沙治理,他说:希望哈马斯加入 评论 173美国投下唯一反对票,中方:极大的失望 评论 439世界如此混乱,出路在哪里?他们提到同一个词 评论 133最新闻 Hot
-
“美官员到访商讨战后加沙治理”,巴总理:希望哈马斯加入
-
加沙高校又有学者遇难,曾将哈马斯突袭比作“华沙犹太人起义”
-
俄沙“振臂一呼”:所有OPEC+国家都应加入
-
这个时候,美国和圭亚那举行联合空中演习
-
他敦促国会赶紧“打钱”,“中国正在太平洋伺机而动”
-
丹麦通过法律:焚烧古兰经违法
-
“西方主导的不公正国际秩序应当终结”
-
美使馆人员行贿窃取情报,被西班牙驱逐
-
韩国与荷兰将强化芯片同盟,“与中美有关”
-
委内瑞拉公投后,圭亚那:已与美国、巴西等国商讨
-
“美国不断军援下,加沙被炸7周堪比二战末期德国”
-
“欧洲的保护主义者会利用他”
-
德国这州规定:想获得公民身份“不能反犹”
-
“新加坡和中国将30天互免签证”
-
伊朗宣布“发射成功”:2029年前要把宇航员送入太空
-
“请安理会行动…”以色列:辞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