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交部:欢迎美方来访就中美经贸问题进行对话磋商
关键字: 美国中美关系中美贸易战据新华社4月25日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24日表示,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和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将在未来数日率领代表团前往中国就贸易问题进行磋商。对此,外交部发言人陆慷今天回应称,我们欢迎。
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 洛杉矶时报
特朗普当天在与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双边会议前告诉媒体,中美双方对磋商相当认真。
中国商务部日前表示,中方已收到美方希望来北京就经贸问题进行磋商的信息,中方对此表示欢迎。
近期,美国发布对华“301调查”报告,抛出500亿美元征税产品建议清单,之后又考虑再对中国1000亿美元出口商品加征关税。多方学者认为,美国此举有违世界贸易组织原则和精神,将严重损害全球多边贸易体系。
刚刚结束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春季会议呼吁各国反对单边主义、捍卫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系。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日前表示,美方依据其“301条款”,公布对中国征税产品建议清单的措施,完全抛弃了多边规则,是典型的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行径。中方已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项下,将美方相关征税建议措施诉诸世贸组织。
另据外交部消息,关于美方最近表示姆努钦财长来华就中美经贸问题进行对话磋商一事,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在今天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上次我在这已经说过了,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已经表明过中方的态度,我们收到了美方希望来华就经贸问题进行谈判的信息,中方是欢迎的。我在这可以再次重申,我们对此表示欢迎。
以下为记者会实录:
问:昨天,美国总统特朗普称,姆努钦财长将在几天后访华。你能否介绍具体情况?姆努钦财长和美方其他官员将在什么时候来华同中方商谈中美之间贸易摩擦问题?
答:我们注意到了特朗普总统的表态。关于你提到美方近日表示姆努钦财长将来华就中美经贸问题进行磋商,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已经表明过中方态度:中方已经收到美方希望来北京进行经贸问题磋商的信息,中方对此表示欢迎。具体情况还是建议你向主管部门了解。
问:近日,在加拿大举行的七国集团外长会联合公报提及了一些涉华内容。中方有何评论?
答:我们注意到,日前在加拿大召开的几个国家外长会发表了联合公报,提及一些涉华内容。我们认为,这部分内容假借国际法名义,在东海、南海问题上指手划脚,还对中国人权状况妄加评论。中方坚决反对这种罔顾事实、不负责任的言行。
中方在有关海上问题的立场是明确的,也是一贯的。中方始终致力于同直接相关当事国通过谈判协商妥善管控和解决有关争议,推进各领域合作,共同维护本地区相关海域的和平稳定,维护航行和飞越自由以及海上航道安全。关于人权问题,中国政府一向高度重视和促进自身人权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人民最有发言权。
我们要求这几个国家尊重客观事实,特别是在有关海上问题上,能够尊重本地区国家维护稳定、聚焦合作发展的努力,停止无事生非地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我们敦促个别国家摒弃意识形态偏见,客观公正看待中国人权事业发展,停止利用所谓人权问题干涉中国内政,不要再枉费心机了。
问:据报道,本周二,美国法院判定一家私募股权公司合伙人犯有内幕交易罪。你是否知晓相关情况?对此有何评论?
答:我不掌握你所说的情况。这里我想指出,有关方面如果提出一些涉及其他国家的指控,一定要有事实依据。
问:据报道,美国驻香港总领事24日称,中国不遵守WTO规则,损害美利益,中国的经济体量和在国际经济中的成功催生了可以无视全球贸易规则的想法。我们希望中国作出改变,并遵守其在WTO框架下和美中双边谈判中作出的承诺。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美方愿意谈遵守WTO规则,这很好啊。如果大家关注这两天在日内瓦世贸组织内正在进行的讨论,就可以发现,广大WTO成员是多么希望美国能遵守WTO规则、维护以WTO规则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
至于中国是否遵守WTO规则,美方如果真的认为中国违反了WTO规则,是否可以提供具体的证据?WTO成员是否遵守了WTO规则,也只能在WTO框架下来判定,而不可能由任何一个成员单边作出裁定。事实上,中国自从加入WTO以来,严格履行成员义务,遵守WTO规则,始终是多边贸易体制的积极参与者、坚定支持者和重要贡献者。中国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恰恰是遵守国际规则、靠中国人民辛勤劳动和努力拼搏得来的结果。
我昨天也说过,中美经贸领域有一些分歧不足为奇,可以通过双边协商来解决,也可以在共同认同的多边框架下处理,但不可能有任何单边解决的办法。
问:据报道,欧盟24日发表了《2017年香港特区年度报告》和《2017年澳门特区年度报告》,对港澳特区事务进行评论。中方对此有何回应?
答:香港、澳门回归以来,“一国两制”成功落实,成就举世公认。欧盟这两份报告不顾事实,对中国内部事务妄加评论,试图对中国内政和特区事务加以干涉,这完全是徒劳的。我看不出来能达到任何目的,只会招致中国人民的反感。
问:据白俄罗斯总统网站消息,24日,卢卡申科总统发表年度国情咨文表示,中方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建立在相互支持和共同发展原则上的新型国家间相互协作模式。白俄罗斯是“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和平等的参与者。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得到了白俄罗斯的积极响应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也为中白合作提供了良好机遇和广阔平台。现在,中国已成为白俄罗斯第三大贸易伙伴,以中白工业园为代表的重大合作项目取得积极进展。中白共建“一带一路”的成功实践,再次印证了以互利共赢为宗旨、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的“一带一路”合作,给参与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能够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问:近日,媒体报道了好几起涉海外中国公民的交通安全事故。“五一”长假即将来临,又是中国公民赴海外旅游的高峰期,请问外交部对赴海外旅游的同胞有什么安全方面的提醒?
答:这个问题正当其时。近期海外连续发生几起涉及中国游客的交通安全事故,造成多名中国公民人身和财产重大损失。外交部和中国驻有关国家使领馆高度重视,积极开展处置工作,全力维护中国公民合法权益。
在这里,我也想发出特别提醒,“五一”假期将至,有计划出国旅游的朋友们,在规划行程时要重视安全问题。建议大家多关注中国领事服务网、“领事直通车”微信公众号、“领事之声”微博发布的有关海外安全风险的相关提醒信息,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尊重当地风俗习惯,注意交通安全,尽量避免“红眼”行程。如遇紧急情况,在拨打当地报警电话的同时,也可拨打86-10-12308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电话或与中国驻当地使领馆取得联系,寻求帮助。
外交部和中国驻外使领馆一直并将继续做有关国家工作,协调相关方面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为中国游客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
希望大家高高兴兴出行,平平安安回家。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何书睿
- 最后更新: 2018-04-25 22:25:23
-
特朗普突然这样夸金正恩
2018-04-25 20:44 特朗普 -
朝韩首脑会晤彩排,会场细节曝光
2018-04-25 18:43 三八线之南 -
“自我矮化”!韩国驻华记者因为这事儿憋屈坏了
2018-04-25 16:55 三八线之南 -
印军:千机大演习一架未摔,光辉战机表现最好!
2018-04-25 16:00 印度惊奇 -
这项数据,印度连续两年超过中国
2018-04-25 13:58 龙象之间 -
“真要做到这一步?”美国想“拉黑”华为,日本叫苦
2018-04-25 10:29 日本 -
日本人“国家正常化”的愿望,只能寄托在“中国世纪”
2018-04-25 07:54 日本 -
朝鲜要改革开放?这事没那么简单
2018-04-25 07:30 朝鲜现状 -
下一个6年:削减军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018-04-24 22:30 俄罗斯之声 -
三星手机雪崩式溃败中国:从20%跌到0.8%
2018-04-24 21:07 -
中印领导人为何要举行非正式会晤? 外交部回答
2018-04-24 18:56 中国外交 -
中方回应“金正恩就游客重大伤亡事故表慰问”
2018-04-24 18:15 -
为了首脑会晤晚宴 韩国从三八线摘了几颗菜
2018-04-24 17:32 三八线之南 -
美制裁俄波及印度,60亿美元S-400订单要黄?
2018-04-24 17:03 凉战 -
日本民进党要改名“国民党”?台湾网友:太幽默!
2018-04-24 16:13 日本 -
印媒:中方同意恢复共享水文数据
2018-04-24 15:27 龙象之间 -
金正恩向中方表示慰问 看望伤员
2018-04-23 23:45 -
32名中国游客在朝遇难 习近平作重要指示
2018-04-23 19:20 中国游客 -
柬1个月抓119名中国电信诈骗嫌犯 系与公安部合作严打
2018-04-23 18:56 中国外交 -
外交部:习近平莫迪将围绕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行沟通
2018-04-23 18:21 龙象之间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美防长嘴硬,被最新公开的群聊原文“打脸”了
-
“美国人批评欧洲有道理,这不是侮辱”
-
被抗议后美方改行程,丹麦媒体:外交小胜
-
法国、意大利、西班牙都拒绝了
-
“欧洲试图打破马斯克的星链霸权”
-
美国盟友都三缄其口,“五眼联盟”里有人跳出来了
-
算盘珠子崩一脸:跟中国争,得搞国有化
-
阻止中国采矿,美议员张嘴就来…
-
荷兰大臣劝民众“买中国货前三思”,结果…
-
西方媒体急跳脚:埃尔多安拿捏欧美软肋,没人管得住他
-
无罪!李在明可以竞选韩国总统了
-
华尔兹急眼:我全责,但他是败类
-
特朗普拟对中国下“毒计”,美国农民“被吓傻了”
-
又打压!美方扬言就是要“遏华”
-
这也能扯上中国?
-
“本国优先”?印尼前外长:各国政府要说服自己的民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