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纪鹏:邓亚萍受聘教授风波应引起法大人反思
关键字: 邓亚萍受聘法大教授邓亚萍法大教授法大教授不与邓亚萍为伍中国政法大学 邓亚萍有记者问我如何看待“邓亚萍受聘法大教授引发一位法大学生质疑,还有一位法大教授写了不与邓亚萍为伍的微博”引发的新闻风波。当时本着“法大历来事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以不了解情况推脱了。但细想过后,仍有些后悔,因为我曾帮助李宁体育用品公司做股改,也帮过姜昆的鲲鹏网,还答应学校要邀请他们二人来法大做讲座呢。所以我还是想评论一下这个事情。
从这一系列报道所带来的扭曲的舆情导向看,我认为不必小题大做,更不必正题反做。即便邓亚萍不是英国博士,清华学士,就凭邓亚萍在体育方面的成就,只要法大体育教学部从体育教学提出,法大都应破格批准。
中国政法大学有十多个学院和众多科研机构,不仅有体育教学部研究体育竞技,还有人文学院教授音乐和书法。何止邓亚萍,如果今后我们还能聘到彭丽媛、宋祖英、范曾为法大的兼职教授,来法大讲授音乐和书法,难道不是一件好事情吗?法大并非只有一个法学院,法学也并非一个不能交叉的学科。在今天的互联网传播语境下,知识跨界与融合是一个学术机构必须要面对的课题。法大聘请人文与体育精英来做的并非法学教授,法学院,商学院都可以提出聘请本专业的专家做兼职教授,体育部和人文院、外语学院为何不能呢?
当年,北大聘请相声演员侯宝林做北大教授,没听说北大有什么质疑。侯宝林、齐白石这些大师,不要说博士,就连大学也没读过,但在知行合一的学术传统中,他们恰恰是今天的大学里最需要呼唤的鲜活学术养分。再看一看美国的著名NBA和football球员来自美国名牌大学的不胜枚举,哈佛、MIT、普林斯顿、杜克和耶鲁并不拒绝体育精英的加入,相反,这是欧美大学的另一个形象与维度。
大学最重要是有大师做教授,一所综合大学有各个研究与实践领域的大师做学校的教授,那是这所学校风气兴盛的起点。否则画地为牢,在一个封闭保守的环境下谈学院派会使一个大学失去学术生气。法大不能聘请体育专家做教授,那体育大学要聘请法学家做兼职教授岂不也要遭受体大学生诟病了。可今天的社会,体育大学的学生难道不该多掌握些法律知识,增加一些法律课程吗?至少中国现在还缺少一部完善的《体育法》。
今天的社会无论是一个人,一个学校,还是一个国家,不往综合素质提高,不朝综合国力发展能行吗?真心希望我们法大招聘与一所综合大学相应的各界专家、大师为兼职教授的政策不要动摇。
至于有人偏要把邓亚萍和办人民网亏损连起来,这联想的有点远。法大看中的是邓亚萍的体育造诣,这对法大学生培养至关重要,而不是请她来教法学和管网站。这种非黑即白的狭隘观点该被正视了。
相反,邓亚萍受聘一事,倒是应引发法大人反思。一是应注重对学生办事遵守程序的培养,想了解邓亚萍的聘任程序,可否先通过校内程序,把事情原委都了解清楚,发现问题,学校行政解决不了,再往社会上求助媒体不迟。二是法大平时就要多和媒体做沟通,公布新闻发言人和电话,建立良好的公共传播关系。世界上最好的沟通莫过于开放话题与讨论,这样大家有疑问,便于向校方了解。这类动辄就制造舆论虚惊的事就少了。
我写这篇文章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不要让社会谈中国政法大学色变,我们法大坚持聘请相关专业领域里的杰出人才、专家和大师做兼职教授的政策不应变也不能变。同时也请社会对法大师生的质疑精神给与理解,学法的人思维定式就是怀疑和质疑,否则当律师的打不赢官司,当公检法的破不了、判不了案。
您别见怪,该来法大照来就是了。
- 原标题:邓亚萍受聘教授风波应引起法大人反思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陈佳静
-
中美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 评论 150CNN:震惊、难过、骇人听闻吧? 评论 353美日联合声明52年来首提台湾,我使馆回应 评论 763韩正视频会见克里:期待美方承担应尽责任 评论 90“造神者”耐克,还能傲慢多久 评论 112最新闻 Hot
-
长赐号被索赔60亿,船上的大批中国货怎么办
-
CNN:震惊、难过、骇人听闻吧?
-
“欧盟想发涉港声明指责中国,被匈牙利拦下”
-
巴拉圭急需中国疫苗,有人嗅到了“断交”的味道
-
俄罗斯对等反制:驱逐10名美外交官,禁止8名高官入境
-
二人大谈中国,提及台湾和新疆问题
-
美日联合声明52年来首提台湾,我使馆回应
-
美日要共同拿出45亿美元,研究5G、6G技术
-
白宫准备的汉堡,菅义伟“没碰”
-
“中国又成全球经济抵御崩溃堡垒”
-
又来威胁:“能绞死美国的绳索”不能卖给中国
-
“或许,这是中美关系一抹潜在亮色”
-
巴基斯坦爆发反法示威,法使馆呼吁民众离开
-
菅义伟启程访美,美媒:日本会走上对抗中国之路吗?
-
一季度GDP出炉!比2019年同期增长10.3%
-
澳前防长鼓吹“印太10年内开战”,军方连忙出面降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