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习近平: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当今中国正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进行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新。我们的实践创新必须建立在历史发展规律之上,必须行进在历史正确方向之上。我多次强调,各级党委(党组)和领导干部应该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一些我国历史知识。今天,我们以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为题举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目的是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全文]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全文]
-
-
-
-
内蒙古发掘1500多年前的北魏皇帝祭天遗址
新华社呼和浩特10月28日电(记者殷耀、勿日汗)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考古人员近日对位于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境内的北魏皇帝祭天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据了解,这是我国首次发掘北魏皇家祭天遗址。[全文]
-
-
联播+丨中国建设怎样的考古学 习近平这三个词传递满满的自信
联播+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为题举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我们的实践创新必须建立在历史发展规律之上,必须行进在历史正确方向之上。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全文]
-
时政新闻眼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为何选了这堂“冷门”课?
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了一场以考古为主题的集体学习,这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66次集体学习唯一的一堂考古课。在这堂课上,习近平总书记就考古和历史研究工作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在那次座谈会上提出,要深入研究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起源和特质,形成较为完整的中国文化基因的理念体系[全文]
-
-
-
“河南”何以成为中国青铜文明之母?
近年来,二里头文化是否是夏文化等问题在学术界产生了激烈的争论。但毋庸置疑的是,二里头遗址和文化在中华文明史和国家形成史上占有重要历史地位,对延伸中国历史轴线、增强中国历史信度、丰富中华文明历史内涵意义重大。[全文]
-
这二十年的考古发现很可观,但似乎没有推翻《剑桥中国上古史》
我依然觉得《剑桥中国上古史》不是过时的作品。在2017年春天,我在芝加哥大学开了一门中国古代史的课程,以《剑桥中国上古史》为基本参考书。教这门课以后,愈发觉得这本书没有失去它的价值,在某几方面仍然可以作为古代史学的典范。[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