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会诊西式民主
从古老非洲大陆的埃及,到欧洲边缘的乌克兰,从东亚的“民主典范”台湾到南亚的“和谐”泰国,曾经庆幸“转型”成功、移植了西方民主体制的“国家”如今动荡不安,广场政争到暴力冲突,一轮又一轮此起彼伏。而老牌“民主”国家诸如英美,则不得不通过严厉整肃广场“民主”运动来获得安宁。骄傲的西方之心似乎不再那么自信,各种吞吞吐吐的反思者终于开始出现。继3月1日夜莺歌手《经济学人》发表那犹如漫漫长夜前夕的警示之后,一向喋喋不休的意识形态喜鹊《华盛顿邮报》也在3月29日忍不住发出感叹:西方民主将重蹈雅典民主的悲剧结局。夜莺的吞吞吐吐只能警示,却并不足以提供宽阔的思路。中国人有条件有实力担当起为世界重新规划思想革新的担子。观察者网陆续推出研究员的系列文章,为西方把脉,并深入这场意识形态软战。敬请期待。
-
为何说美国制度是未完成状态?因为包含着“封建性”
一旦将中国的统一和规模作为政治制度发展的一种理性“趋势”而非“例外”,我们对世界制度史的看法便会发生颠覆性转变。前人认为中国近代衰落之因,恰恰包含着今日发展奇迹之因;过去所认为的西方兴起的条件,恰恰在今天造成普遍政治危机。因而,有政治学者将“统一性”作为重要的政治概念提出。
-
香港乱局,照出西式民主的根本问题
“民主”本应该是“人民做主”、“为人民服务”、“有利于人民利益”、“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但香港的“亮点”却展现出悖论式的结果。为什么会发生如此的悖论呢?原因隐藏在西方民主理论的三个误区之中,以及理论误区导致的行为陷阱。
-
黄之锋与瓜伊多,西方“反派角色产业链”上的两个产品
西方国家机器善于源源不断地生产“反派角色”:苏联和中国的共产主义者,拉美的反帝国主义者,非洲和中东的爱国主义者,以及亚洲有独立倾向的领导者们。同时,他们也善于制造“英雄”:近乎圣徒的宗教人士,“热爱自由的反对派领袖”,“受人民爱戴的仁慈君主”……
-
践行民主理念,西方没有做到选举和抽签两开花
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实现民主理念也许可以采取很多种、甚至无数种方式,根本不存在某种唯一正确的方式,选举不是,抽签也不是。推进民主应该多轮驱动,不应单轮驱动。如果这有助于释放大家对民主理念实现方式的想象力,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
诊断西式民主弊病,药方不如试试抽签
摆脱二十世纪以来流行的“民主”、“共和”观念,回到民主、共和的本源,在政治中运用随机抽签实际上是很有道理的、经过深思熟虑的、有助于实现民主和共和理念的。在现代世界,对诊治漏洞百出的西式代议民主重新启用抽签恐怕不啻为一剂良药。
-
西式民主真的倒退了,还是“技术性调整”?
在过去的一代人时间里,许多民主倒退现象发生的关键取决于一个重要的因素,它与制度化的失败有关,这一事实就是许多新兴的和现存的民主国家的国家能力跟不上民众对民主问责的要求。没能建立起治理良好的现代国家是近期民主转型的“阿喀琉斯之踵”。
-
匈牙利大选,“非自由主义”引领东欧浪潮?
从自由主义到非自由主义,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的转变在东欧国家中并不罕见,在波兰、斯洛伐克、克罗地亚等国都发生了类似的情况,那里泛起了一股“非自由主义浪潮”。“我从那里来,知道那里是行不通的。”
-
各领域都在创新,为何就“民主”要死抱两百年前的老古董?
“除了民主,全世界到处都在创新”,说到民主与社会组织形式,我们显然仍自满于1830年代的程序。我们为什么必须抱着两百年的老古董不放手?民主是活生生的有机体,不存在固定不变的形式。
-
西方民主,一场“福利”拍卖会
在精英民主时代,当资本和政权趋于合一的时候,政府在公共服务上的预算还是节制的;但当选票和政权趋于合一的时候,政府的公共服务上的预算就失去了控制。今天西方民主已经演变成为福利拍卖会,谁出价高,票就投给谁。
-
人间正道是沧桑:当中国政体从被质疑到引起西方恐惧
中国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几乎一直是全球最高的。西方舆论总喜欢拿所谓“合法性”、“正当性”做文章,仿佛只有西方国家才享有,而中国政治体制不具有。其实,真正遭遇“合法性”、“正当性”危机的正是西方国家自己。
-
新西兰选举结局“奇葩”,可别连累中新关系
新西兰全民公投决定放弃“赢者通吃”,改行混合比例代表制,开始直接按得票率分配议席,效果立竿见影,此后历次大选,新西兰再也无法组建一党多数政府。工党不是不重视中新关系,然而联合执政的新西兰优先党很可能兴风作浪。
-
球星变政客,有条大路从“罗马”通来
非洲利比里亚大选结果即将揭晓,第三次向总统宝座发起挑战的乔治·维阿再次成为各国媒体关注的焦点。以球星身份进入政坛,维阿并非个例。除他之外,格鲁吉亚的卡拉泽,乌克兰的舍甫琴科也有相似的人生轨迹。他们职业生涯的辉煌期都在意大利,这是巧合吗?
-
王绍光:抽签替代选举成西式民主新动向
从20世纪的最后20年开始,抽签理论在世界各地再次展露头角,逐步替代陷入困境的西方代议制民主。进入21世纪后,“商议式民调”和“公民大会”两大类抽签实践呈现出引人注目的进展。对此,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王绍光撰文探讨了选举与民主的关系,以及抽签如何挑战已近枯竭的代议制民主,成为西式民主新动向。
-
“大数据”将如何颠覆西式民主?
在“大数据”时代,统计数据伴随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这点在政治生活中表现的尤为明显。然而在今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数据预测却出现了“大反转”。这背后实则反映了民众对于政府决策的不信任。
-
文明冲突,也许会在西方内部应验
在全球合作体系中,西方可能暂时依然是最响亮的声音,但这个前提是西方要团结起来。如果美国与当代欧洲观点最反动最沙文主义的人站在一起,那么西方就不复存在了。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欧洲人不应与美国人并肩,而要与更开明的人为伍。
-
中国T恤躺枪,新西兰华人一点不意外
新西兰大选将近,按照民主国家或地区的一贯尿性,各种幺蛾子就会出现,比如议会打架,或中国躺枪,再或者两者同时出现。果然,中国的国产T恤在新西兰大选中引发口水战。其实,对那政客而言,这也只是一桩business。
-
-
资讯 Information more
-
“现在被西方贴上‘威权’标签是一种荣誉”
路透社29日称,路透在达卡的总理官邸采访了哈西娜之子萨吉布·瓦泽德(Sajeeb Wazed)。 瓦泽德说,“你知道我母亲早上告诉我什么吗?”,“现在被西方贴上‘威权’(authoritarian)标签是一种荣誉(a badge of honor)”,他还认为政府对社交媒体管控是必须措施。[全文]
-
孟加拉国大选,美国大使又出来说了几句
孟加拉国12月30日即将举行大选,女总理谢赫·哈西娜(Sheikh Hasina)有望赢得自己的第四任期,为寻摆脱贫困的道路,哈西娜始终对华友好,一直在努力搭上中国经济发展快车,因此也获得了人民支持。 孟加拉反对派表示,“这次大选不会自由且公正”。 这种情况下,不免某些国家对孟加拉国政治说三道四,谈些诸如“巨大的经济成功会不会牺牲其脆弱的民主”之类的老话术。 据美国《时代杂志》12月29日称,因反对派称有数百名“运动人士”遭暴力逮捕,美国携联合国表示“关切”孟加拉大选。 [全文]
-
说好的民主?美报告列“不自由”国家中超7成买美军火
美国非政府组织“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日前发表最新年度“世界自由报告”,列出49个其所谓的“不自由”国家。但俄媒却指出,这些国家中的大多数都得到了美国军事援助。“今日俄罗斯”(RT)11月19日报道,目前的这些“不自由”国家中,至少有35个,即71%是美国军火商的客户,或者在过去三年内接受过五角大楼某种形式的军事援助。[全文]
-
“连累”完脸书,这家数据公司又被曝干涉英国“脱欧”
被控未经许可获得5000万Facebook用户数据、操控美国大选选情的数据分析公司剑桥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再被曝出新丑闻:曾免费为支持英国脱欧的团体提供服务、诱导民众,与其相关的公司还接受了来自英国官方脱欧团体的超额资金。据界面新闻编译美联社3月26日报道,Cambridge Analytica前联合创始人怀利(Chris Wylie)和曾加入支持脱欧团队的志愿者森尼(Shahmir Sanni)透露,在英国脱欧公投期间,官方脱欧游说组织“投离开票”(Vote Leave)曾为一家总部位于加拿大的竞选顾问公司AggregateIQ支付超额费用。[全文]
-
外媒:西方对中国崛起的“神助攻”
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西方曾送上过三次“神助攻”(windfalls),分别是03年伊拉克反恐战争、08年次贷危机和近期的西方民粹主义崛起,现在特朗普可能正送上第四次——毁掉美国“民主灯塔”的形象。主要负责撰写美国政治、经济社评的《金融时报》专栏作家爱德华•卢斯(Edward Luce)对此痛心疾首的,他3月8日对上述历史进行简要“盘点”,观察者网编译该文如下:[全文]
-
美欧暂停资助柬大选 中国送来大礼包
柬埔寨明年7月即将举行大选,由于此前洪森解散了该国最大反对党救国党(CNRP),美国和欧盟大为不满,取消了对该国大选的资金支持,并威胁要采取制裁行动,但柬埔寨首相洪森一直给出强硬回应。日前,中国对柬大选的援助陆续抵达。[全文]
-
经济学人竟称:社交媒体威胁民主
美国总统特朗普频频使用社交媒体与网民互动,冷落了传统的主流媒体,这不由得引发西方精英媒体的担忧。4日,参考消息网援引英国《经济学人》发表的一篇题为《社交媒体威胁民主?》的文章,称社会应约束对社交媒体的滥用。[全文]
-
推特这波操作可算西方媒体双标教科书了
推特一边封俄媒,一边替民主党遮丑[全文]
-
“若资本主义无法根本解决全球焦虑,终遭抛弃”
据参考消息网24日报道,英国《金融时报》网站22日刊发题为《英国商界领袖对资本主义现状提出批评》的文章称,英国一些顶尖商业领袖对资本主义现状提出尖锐批评,认为管理层的贪婪、企业的逃税和投资者的短视让当前局面需要改革与改进。[全文]
-
一场美国学界大战,牵出了个反华先锋
美国教授论文为殖民主义辩护,他还是个反华先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