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捷:如果美国违约,我们的8000多亿美债怎么办?
最后更新: 2023-05-29 17:17:47美债上限问题迫在眉睫,但美国两党仍未达成一致。不得已,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将最后期限从最初的6月1日延后至6月5日。
自1939年美国国会设置450亿美元债务上限以来,特别是1960年以来,美国债务上限危机频繁发作,但每每有惊无险,安稳度过。
然而这一次,3年剧增8万亿美元债务、已触及31.4万亿美元债务上限的拜登政府,还能惊险过关吗?中国会否受到美债上限危机影响?对此,观察者网专访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实践教授胡捷,其曾在美联储担任高级经济学家。
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实践教授胡捷接受观察者网专访
【采访/观察者网 高艳平】
美债问题有多严重?
观察者网:美债上限危机是一个老问题,您认为跟以往的危机相比,比如2013年,此次美债上限谈判和危机有何不同和相同点?
胡捷:当然首先历史背景不太一样。美债上限最早可以追朔到1917年美国国会立法,它给行政当局设置了债务上限。这种安排给行政当局提供一个便利,只要你不超过这个上限就可以发债。
但是自1960年至今,随着经济规模的增长和财政支出的膨胀,国会已经陆续提高债务上限78次,共和党执政时49次,民主党执政时29次。每次触碰债务上限之后,直接的应对措施当然就是提升上限,否则政府就没钱可用了。一般来说每次提升上限的时候,都会在国会进行一番讨论。
财政部当然可以举债,但是大的基本原则就是保持收支平衡,所以说每次都会面临一场大辩论:财政部是不是花费过度了;如果提升债务上限,再次触碰上限又该怎么办,等等,这些问题反反复复出现。
问题复杂在哪呢?在于党争,美国的政治体制决定了每次国会讨论债务上限的时候,两党都会争论不休,特别是当行政当局和国会的多数党派观点不一致的时候,这种争论就会异常激烈,无法在财政耗尽之前达成一致意见,甚至出现政府停摆的情况。
回到问题本身,这次跟以前一个比较明显的一个差异点在于,疫情以来的这三年美国国债增长非常快,增长了当下余额的25%,也就是说,美国现有债务余额的1/4都是这三年增加的,达到8万亿美元,平均每年提高3万亿美元债务。这让所有人都比较担忧了,所以共和党的意思是,如果拿不出一个具体的缩减开支的方案,就不要想过关。
从民主党的表态来看,债务上限该提得提,如何缩减开支,另议。很显然共和党是不会同意的,所以说现在双方就在拉锯。
观察者网:那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最重要的不同点在于,此次的债务危机要比以往更加严重?
胡捷:对的,因为这事本身某种意义上是老生常谈,你看1960年来有78次突破了债务上限。
但是,这三年确实是美国政府债务增长最快的。这在某种意义上也不难理解,疫情发生以来,美国财政部实行前所未有的大手笔财政刺激计划,导致三年累积债务余额增长8万亿的局面出现。
100年来,美国联邦政府债务从1992年的4080亿美元增加到了2022年的30.93 万亿美元
观察者网:不少材料里提到,从2001年开始美国出现财政赤字,至今二十多年都是如此,债务雪球累积越来越大;您还提到,其实在1970年代到2000年的约三十年间,美国也一直处在财政赤字状态,2000年短暂出现过财政平衡,2001年之后,再次陷入财政赤字状态。如果看美国经济走势,财政赤字的年份经济大体上是在平稳增长的,是什么导致美国的财政平衡被打破,赤字越来越大,发债上瘾寅吃卯粮越来越严重?
胡捷:这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有一点就是1960年代以后,美国所谓福利社会的理念不断增强。简单说对穷人的照顾、社会福利方面的支出,从上个世纪60年代以后增长比较快。税收每年都在递增,但是支出太多了。也就是说收入的增长速度,赶不上花费增长的速度。所以就逐渐就形成了赤字财政。
2022年的美国财政支出各部分占比,社会保障、健康、收入保障共占了48%,其次是国防占比12%
无论政策界还是学界都存在一个共识:适当的举债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但什么才是“适当”的呢?
欧元区在接纳新成员时要求满足三个条件:第一,债务余额与GDP的比例不能超过60%;第二,每年赤字占GDP的比例不能超过3%;第三,每年政府的利息支出不能超过GDP的2%。
经合组织40多个国家的年均利息支出占GDP的比例大概不到1.8%,而美国2022年是2.4%。债务占GDP的比例已经达到120%左右,在60%理想比例的基础上已经翻了一倍了。赤字率过去几年也都超过了3%。所以从这些指标来看,美国的财政情况明显已经很不理想了。
回到你的问题,美国从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就进入赤字状态,是不是可以接受呢?适当的赤字是可以接受的,而且客观上讲,美国的国债给全世界的金融市场提供了一个无风险的基准资产,这是它在全球金融市场中发挥的特殊作用。
但是债务太多了肯定就是问题。财政的基本原则是必须量入为出,如果做不到,总是要付出代价的。
在2008年之前,美国国债总额与GDP的比例基本控制在60%之下,属于比较健康的状态。过去这14年以来,这个比例不断上升,至今已达到120%,引起了各界更大的忧虑。
比如说疫情的时候,美国推出了天量刺激计划,包括向中低收入美国人发放现金援助以及支援中小型企业的措施。花钱的时候都很高兴,但是现在代价就来了。所以从财政平衡角度来说,美国现在的财政危机已经到了一个比较严重的时候了,现在是必须要认真去面对的时候了。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苏堤 
-
蓝山屯河IPO:假设营收复合增长率30%,上半年却大跌30%
2023-05-29 16:23 观网财经-金融 -
“中国银联首次超过Visa”
2023-05-28 19:12 观网财经-金融 -
如果美国政府这次真的违约会怎么样?
2023-05-27 09:12 -
浙江农民拿到首笔住房公积金贷款
2023-05-26 22:57 观网财经-房产 -
一季度营收增长近60%,拼多多盘前涨超15%
2023-05-26 20:13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工信部:集聚力量突破智能芯片、算法框架等智能产业的“根”技术
2023-05-26 20:03 观网财经-科创 -
1-4月国企利润总额14388.1亿元,同比增长15.1%
2023-05-26 18:32 国企备忘录 -
威邦运动IPO:业绩仰仗第一大客户,地上泳池前景如何?
2023-05-26 17:45 观网财经-金融 -
证监会核准设立摩根士丹利期货(中国)有限公司
2023-05-26 17:38 -
欧盟批准瑞银收购瑞信
2023-05-26 17:11 -
暴力催收太猖狂?国家标准预计三季度出台
2023-05-26 14:46 -
专家:防止“供需”双降,要为消费复苏扫清障碍
2023-05-26 11:02 观网财经-宏观 -
肖仰华:国内大模型真正的短板并非数据和算力,而在"炼制"工艺
2023-05-25 23:00 观网财经-科创 -
阿里回应裁员传闻:谣言!6大业务集团今年将新招1.5万人
2023-05-25 22:58 观网财经-互联网 -
财经大V为非法期货交易平台引流,被判4年10个月
2023-05-25 21:06 -
消费真复苏了?美团一季度业绩大增
2023-05-25 20:25 观网财经-互联网 -
中集天达即将上会,欲成为创业板首家红筹企业
2023-05-25 18:26 观网财经-金融 -
英伟达业绩惊人,市值飙升超特斯拉
2023-05-25 16:29 观网财经-金融 -
合肥三批次土拍成交55.6亿,4宗宅地有3宗封顶
2023-05-25 16:03 -
文心一言市场负责人怒怼科大讯飞:别动不动就碰瓷
2023-05-25 15:24 观网财经-科创
相关推荐 -
“全球首艘”,在沪交付! 评论 86俄沙“振臂一呼”:所有OPEC+国家都应加入 评论 277“美国不断军援下,加沙被炸7周堪比二战末期德国” 评论 142“新加坡和中国将30天互免签证” 评论 199最新闻 Hot
-
俄沙“振臂一呼”:所有OPEC+国家都应加入
-
这个时候,美国和圭亚那举行联合空中演习
-
他敦促国会赶紧“打钱”,“中国正在太平洋伺机而动”
-
丹麦通过法律:焚烧古兰经违法
-
“西方主导的不公正国际秩序应当终结”
-
美使馆人员行贿窃取情报,被西班牙驱逐
-
韩国与荷兰将强化芯片同盟,“与中美有关”
-
委内瑞拉公投后,圭亚那:已与美国、巴西等国商讨
-
“美国不断军援下,加沙被炸7周堪比二战末期德国”
-
“欧洲的保护主义者会利用他”
-
德国这州规定:想获得公民身份“不能反犹”
-
“新加坡和中国将30天互免签证”
-
伊朗宣布“发射成功”:2029年前要把宇航员送入太空
-
“请安理会行动…”以色列:辞职吧
-
“德国芯片生态面临灭绝威胁”
-
曾是胡塞对手,但沙特现在“劝美国克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