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点 | Opinion more
-
在香港,怎样才算“软对抗”?
处理“软对抗”的行为,并不是依法规管这么简单。依什么法?怎样规管?有关方面需要采取因时制宜的手段。[全文]
-
“霸权的凝视”,已成网络技术革命的麻烦制造者
霸权国此类举措所追求的目标,本质就是试图将全球网络空间转化成为西方学者福柯笔下的“全景监狱”,霸权国的特定部门与个体成为这种数字化的全景监狱的“典狱长和狱卒”,尽情使用近似绝对的权力,监控其希望监控的任何行为体,无人可以幸免。[全文]
-
从“爆吧”到“爆破网课”,组织化的网络暴力该怎么治?
这种网络暴力在青少年中不仅有“需求”,还有“供给”,并且这种供给是有组织的。在网络群组的掩护下,这些人除了以冲击和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为乐,收获个人的归属感和成就感。某些场景下这些组织已经具有了“流量化生存”的前兆——把获取流量提升真实或虚幻的影响力置于社会公序良俗、法律法规之上。[全文]
-
“一国两制”进入下半场,国家精神教育可以用这三部电视剧
香港社会理解国家精神还需要更加具体生动的文艺作品和沟通形式,需要适度的历史化、事件化、故事化、偶像化和人格化,需要激活香港社会人心的历史记忆和重新理解,需要打动青年人心的底层硬核而促其转变。[全文]
-
对中国编辑发动“大清洗”,维基百科在怕什么?
对于这种纯粹由政治驱动的清洗行动,所有维基人都应该站出来坚决抵制。基金会作为维基百科的运营者,如此武断的执法不仅违背了维基百科所谓“开放”“自由”的精神,也严重损害了中文维基社群对平台的信任。 [全文]
-
“教协”一倒,自由减少?他们为何长期如此自大
他们内心存在傲慢的情绪,仿佛他们的存在才是自由的存在,他们的消失、倒闭,就是自由的消失与倒闭。这未必太自大了吧?把自己看成自由的化身,这也是让我最难以忍受和恶心的一件事。没了“教协”,其他教育团体多了去了,不是非你不可。[全文]
-
美国指责中国“网络攻击”,端上来特朗普都不想用的隔夜饭
美国的霸权标准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美国怎么做都是负责任的,很扯淡。所谓“负责任”的美国标准是,美国在全球网络空间可以随心所欲,享有不受限制的自由信息。美国必须要能够监听,不让监听就是不够透明,必须具有压倒性的单方面的网络攻击能力。[全文]
-
想对中国数据“长臂管辖”?美国趁早收手
我们支持企业获得效益和盈利最大化,政府不能不让企业充分应用数据,因为这最终会导致企业把数据放到另外一个国家去,在商业经济上对国家不利。同时,我们反对长臂管辖,坚决守卫公共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同时让企业脱敏后的商业信息为企业达到最优化效益。[全文]
-
数据中心保护不好,何谈人工智能安全?
鸡尾酒顶层看起来很漂亮,但底下没什么东西。其实目前来看整个网络安全行业,甚至说整个IT行业都处于鸡尾酒顶层。鸡尾酒现象的产生是因为中国信息化和美国之间有很多年的差距,这就是根源性的问题,再加上商人喜欢追求热点,最后就变成了大家都趋向于热词。[全文]
-
别忘了你是一家中国企业!
对西方来说,中国走什么道路,搞什么模式无所谓,但是中国不能超越他们。中国能赚多少钱,能赚什么钱,西方国家说了算。你破了这条,就叫不遵守游戏规则。没有中国政府这样一个强势的主权实体罩着,你到市场上去跟美国企业搞公平竞争,分分钟被吃干抹净。[全文]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中国网络安全吗?
近些年,5G、物联网、人工智能一直是科技圈的热词,随着这些领域的技术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应用实现落地,社会经济生活正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不过,当人们享受技术革新带来的红利时,网络安全的风险也正迅速提高。[全文]
-
看待网络安全审查,别当“二极管”
我们要避免成为“二极管”,在一个极端和另一个极端之间跃迁。要么就是认为它应该绝对地遵循技术市场的内生需求,要求最小化的监管,要么将它视作为洪水猛兽,甚至遵循早期捣毁机器运动的思路,对它进行过度监管。[全文]
-
构建“网络安全”法律体系,中国已经开始撒网
中国立法起步时间上可能会晚于某些国家,但是一定程度上也具有后发优势。别的国家对我们采取什么限制性约束性的措施,中国也会做一个相应对等的设置。另外,出于国家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角度,我们也做了相应的法律规定和约束。[全文]
-
网络安全如何审查,读懂这三部法律就明白了
在最理想状态下,假设各个国家之间都是好人,不存在像美国这样的恶霸级国家,整天想在全球网络空间做一些其他国家网络战略数据的截取和不当利用的话,理论上说全球数据的自由流动和应用符合市场发展。[全文]
-
国安法一周年,看看英国留下的“政治部”还怎么作妖
英国人1947年撤离印度时就曾经玩过这一套,通过人员换血和资料保密,不留任何情报资源给印度新政府,导致印度独立后长期陷于分离主义和宗教冲突当中不知该从何下手。香港在回归之后国安工作无法可依、无权可用、无案可查,也跟英国人的刻意安排脱不开关系。[全文]
-
美国遭网络攻击是自作自受,换了我们能扛住吗?
对于网络空间国家层面的对手来说,它们有坚定的攻击意志,能够承受高昂的攻击成本和代价,是在工程体系支撑下,由高水平的人员团队从攻击武器库中选择合适的装备进行组合攻击。这些恰恰是目前我们大部分网络安全厂商根本无法抗衡的。[全文]
-
指责我“战狼”,外媒更应反思是什么把我逼成“咆哮哥”
如果西方有人说我们现在有“战狼外交家”等等,其实他首先应该看,为什么我们温文尔雅的外交官都变成“战狼”了?为什么他们会把我高志凯这样一个一贯以温良恭俭让为原则的人变成“咆哮哥”呢?[全文]
-
中企擅用人脸识别赔了9200万美元,背后是关乎每个人的大问题
平台企业早已成为了巨兽,不能指望个人一直免费为这些庞然大物添砖加瓦;平台企业也必须明白,免费的午餐不能一直持续下去,数字经济的红利该有更多人共享了,但这绝不是以失去个人隐私为代价。[全文]
-
黎智英保释,是否违反国安法?
如果放任黎智英保释,可能为香港国安法的司法提供一个坏的先例,其他法官就可以以此为据滥用保释决定权,从而实质掏空国安法苦心孤诣设计的“审慎保释”制度,并将国家安全利益与香港法治权威置于危险境地。[全文]
-
疫情以来首次往返内地和香港,内地朋友都在问一个问题
粤港澳健康码谈了很久,一直是只闻楼梯响。我最担心的是以香港的抗疫进展,很可能在两地部分通关数星期后,内地或香港又因秋冬季迎来新一波疫情而重新封关。香港和内地体制不一样,只要我们相信检测结果准确度,强求一个地方在数据上长期清零才能通关,不切实际。[全文]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为移民主动泄露企业情报,王某某被判刑
-
驻中央外办纪检监察组组长撰文:外交外事干部被渗透策反风险相对较高
-
国家安全部披露案例:一封陌生邮件背后的“网攻阴谋”
-
国家安全部:居心叵测者妄图引发我国内金融动荡
-
国家安全部:数百个非法涉外气象探测站,实时向境外传输数据
-
国家安全部:《反间谍法》修订以来,中国外商投资环境未受影响
-
频繁修法“泛化国家安全”?国家安全部发声
-
国家安全机关公开一起美国间谍案:美方在我重点国防军工单位安插眼线
-
成蕾案解决,是否希望中澳关系得到更好发展?外交部回应
-
澳籍人员成蕾被驱逐出境
-
美国加码“科技战”整一年,国家安全部发声
-
网信办:向境外提供100万人以上个人信息的,应当申报数据出境安全评估
-
摇一摇,摇来“美女”间谍!国家安全部最新披露
-
国安部:美国2009年就开始入侵华为总部服务器
-
我国已成为“高级别持续性威胁”攻击的主要受害国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上海地区活动开幕
-
这场论坛专家学者齐聚,探讨数字时代如何应对网络安全新挑战
-
美国“功勋”间谍在华落网!国安部披露详情
-
国家安全部:美国对华战略“新两手”实际还是“老两手”
-
事关粮食安全!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专题询问
-
-
· 国家安全 ·
国家安全是国家的基本利益,是一个国家处于没有危险的客观状态。在我国,国家安全部统一管理国家安全工作。2014年,中共中央设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1993年制定的国家安全法以反间谍工作为主要内容,已难以适应全面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的需要,于2014年11月1日被废止,其大部分内容进入新反间谍法。新的国家安全法对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等11个领域的国家安全任务进行了明确,自2015年7月1日起施行。今年4月15日是我国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
我国将建设国家计算机病毒库
-
又一起美国中情局间谍案公布:嫌犯系某国家部委干部
-
网攻地震监测中心事件发现境外情报机构特征,国家安全部回应
-
退休干部策划招募“敢死队”实施暴力行动,命名“中国班加西工程”
-
官方公布多起间谍案:女工程师为出轨对象当间谍17年,官员丈夫还协助
-
重拳出击!国安机关破获美国中情局间谍案
-
国家安全部评镓锗出口管制:维护国家安全的必要之举
-
中国科大校友犯间谍罪?校方机构回应
-
境外媒体质疑甚至恶意抹黑《反间谍法》,国安部回应
-
公民和组织被胁迫、被诱骗实施了间谍行为怎么办?国安部回应
-
中央政法委书记陈文清:要高度重视、关心支持隐蔽战线工作
-
反间谍法会限制外国记者在华采访?外交部回应
-
国家网信办发布《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备案指南》
-
浙江宣传:瞪大双眼看清“颜色革命”
-
无期!香港居民梁成运间谍案一审宣判
-
凯盛融英:成立合规管理委员会
-
凯盛融英被查,外交部回应
-
别有用心刺探国家秘密,这家公司沦为境外情报机构帮凶
-
军迷购无人机非法拍摄航母福建舰,被判一缓一
-
航天专家出国留学被策反,向境外提供大量核心要害情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