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尼·高德:在加沙做战地记者的日子
关键字: 加沙巴勒斯坦以色列战地记者火箭弹哈马斯地面袭击巴以恩仇录在加沙,夜晚外出极其不安全。因此每天晚上,我们都要返回16楼的办公室,跑过一扇扇窗,来回从各个角度观察着底下暴动的情况。到了早晨,我们会查看暴动的程度,然后去西法医院(Shifa Hospital)探望那些死伤人员。
如果我们必须在晚上行动,就要把出行时间压缩至人们开斋、封斋之前,或者之后。那个时间段安全一些,街上的人比较多。夜幕降临之后,我们就要等到白天才出门。要是非得在晚上出门,即便车程只有一个街区,我们也要花上15分钟讨论应不应该冒险。如果决定出门,也必须开慢车。
刚到加沙的那几天,我曾经问过老大这里是否安全。随着时间过去,我们每天都要问他相同的问题,而他也总是回答相同的话:“加沙没有什么地方是安全的。”
然后大家就哈哈笑了起来。
“加沙没有什么地方是安全的。”
也有那么几个小时是平静的,尽管外面的嘈杂从未停止过。但比起炸弹爆炸声,这种安静更让人感到不安。我们能够通过 F-16 战机和坦克的声响判断出海面袭击,但有时候我们也不知道那些声响是袭击还是声爆,或者只是哑弹。我们并不能每次都目睹袭击,但总是可以听见声响。
两周前到加沙的第一晚,我们凌晨4点半上床睡觉。到了6点,两声爆炸巨响震醒了我。除了赶紧躲到床底下,我完全束手无策。几分钟后,我去窗边查看外面的动静。其实每次暴动期间我都忍不住靠近窗边看,老大不得不警告了我好几次。
还有一次很晚的时候,我在16层楼的安全出口抽烟,他阻止了我。“在夜里,烟头发出的光就像狙击手瞄准的红点,特别是在这个高度,” 他说。这之后,我再也不在夜里去安全出口抽烟,也不在窗前抽了。
早晨和午后,我们会开车四处转悠,停在那些被摧毁的大楼和房屋前面。在这些房子里,可能藏着火箭弹或者从这里发射出火箭弹,它们也可能就是普通的楼房。我们询问附近的人们,为什么一些建筑被摧毁,一些则没有,但没人能给出回答。
有时候我们听见袭击声,就赶快跑去被轰炸的建筑那里,看着一具具尸体被抬出来。然后我们会去西法医院,看着尸体和重伤人员不断地被送进来。
在地面袭击发动之前,加沙的局面已经比2012年的时候还要糟糕。有人说这是因为和埃及交接的国境线被封锁了,供给进不来,食物进不来,药品也进不来。当地人对埃及总统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骂声连连。
除了我在西法医院曾采访过的一位发言人,哈马斯集团从不露面 —— 该集团成员都隐蔽于地下,或者在诸如西亚杰这样的街区交火。当地记者说,出于恐惧,本地居民不会告诉你任何关于哈马斯的消息。我们还被告知,这次冲突发生之前,当地民众已饱受哈马斯集团的侵扰。
不过现在,除了安全,一切都不重要了。
过了一阵子,我们终于习惯了持续不断的爆炸声。但有时候一扇门开合的声音也会吓我一跳。
人们开始讲一些黑色幽默段子:比如两周前,在一个名叫巴萨的公园里,一个男子被炸弹轰炸死亡。一些记者告诉我们,估计那个发射炸弹的飞行员是皇马球迷。
我们第二次进入加沙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个熟人。他告诉我,四天前,他的小女儿正在看新闻。她看到很多人在海滩玩耍,就跟爸爸说:“我也想去那儿。” 他跟她说不行,她想知道为什么。
“叫我怎么跟她说呢?” 他问我。“和平完全无从谈起。我是个热爱和平的人,我想谈谈和平,但以色列人根本不给我们机会。我正在强迫自己不去痛恨以色列人。”
几天之后她跟我说,加沙人已经绝望了。给他们一点希望,事情就会大不一样。他们没有剧院,没有花园,没有儿童俱乐部,也没有酒吧 —— 他们一无所有。加沙这座城市是他们仅有的了。
我问他,哈马斯组织不是也应该承担责任吗?
“哈马斯正在利用这种情况,你明白吗?” 他回答说。“他们利用现在的动乱,想让民众转而支持他们。当我心情很糟的时候,就想去酒吧。但这儿没有酒吧,所以大家只好都去清真寺。”
萨拉姆塔被轰炸后的那日清晨,我们赶了过去。至少有11人死亡,塔的一部分已经坍塌。赶到那的时候,救援人员仍在试图从瓦砾中拖出一具遇难者的遗体。在另一处遭到炮击的地点,一个男人正把什么东西装进塑料袋。一开始我没看清那是什么,它看上去像一顶假发。
当我看清楚之后,我意识到那并不是假发。
我们身处一间带商店的综合公寓里面,瓦砾堆还在冒着烟。重伤者不多,只有一些人轻伤。24间公寓楼被摧毁。我遇到了一个叫穆罕默德的中年男人,他的英语说得不错。他告诉我自己来自西亚杰区,那里已经变成了加沙炮火最密集的战场。
他把家人从西亚杰区接到了这幢公寓,离海港比较近,附近的旅馆也住着不少外国记者,他觉得这里会安全些。我问他接下来准备去哪,他说,他和家人们无家可归了,只能露宿街头。然后他泪流满面。
我们在萨拉姆塔的时候,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UNRWA)发表了一份声明,宣布哈马斯集团的火箭炮藏在一间废弃的学校里面。在一周内,这已经是他们两次发布相同的声明了。
在萨拉姆塔那里已经没有什么新鲜事了,再深挖下去也不安全,于是我们返回了西法医院。医院还是一如既往的拥挤不堪,人们在那儿等着救护车,或者只是寻求庇护。被迫离家的人们在院子里搭起了商店。数十个想要拍摄伤员照片的记者在里面寻找合适的拍摄角度。
“哦,他们是从那幢房子里过来的吗?就是一小时前受到攻击的那个地方?”
西法医院的太平间里,遗体已经堆放不下,只好在冷藏柜上堆在一起。那里到处都是令人伤感的情景,人们打开冷藏柜,拉出白色的塑料袋,竭力辨认他们所爱之人的遗容。当有人认出了死者,房间里就充满了哭号。那些老人的痛哭声是我以前从未听过的声音,以后也不忍再听到。
我们的办公室所在的楼每晚都会断电。有一个发电机,来给办公所在的楼层供电;但是电梯没办法,只好徒步下16层。在靠近8层还是9层的地方,几个家庭睡在靠近电梯的走道里,每次我们都要小心地不发出任何声响,以免惊醒了在地上熟睡的孩子们 —— 据说他们有个亲戚在这栋楼里是有办公室的。
有时候,当我们在一幢新近被以色列导弹摧毁的大楼外面,可以看到天空中数枚导弹正向以色列的方向飞去。这是对此次袭击的报复,还是说下次以色列的袭击又是为了反击?一切都很难说。
回到16楼的办公室,我们开始抽烟 —— 当然要避开漆黑的窗户,一边望着窗外夜色中燃起的熊熊光亮。在外面稍稍趋于安静的片刻,我们会看看电视。在巴勒斯坦电视频道里,哈马斯的领导人不停夸耀着他们的胜利,宣称永不放弃抵抗;而在以色列的电视频道,以色列领导人也在不停夸耀着他们的胜利,宣称永不放弃抵抗。
到了清晨,我们又去察看更多被摧毁的建筑物。然后我们出发去医院,看到更多的死者,目睹更多悲惨的故事。
(翻译:冀洁)
- 原标题:死亡循环:在加沙做战地记者的日子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李楚悦
-
“奉劝美方,听一听中国这首脍炙人口的老歌” 评论 392“四方会谈”现场,拜登调侃:你睡着也无妨 评论 237“CPTPP无法被印太框架取代,支持中国加入” 评论 203CNN声称乌总统讲完话中方未起立鼓掌,中方驳斥 评论 755联合国人权高专时隔17年访华,王毅:正本清源之旅 评论 176最新闻 Hot
-
“四方会谈”现场,拜登调侃:你睡着也无妨
-
“CPTPP无法被印太框架取代,支持中国加入”
-
戴琪:在对华关税问题上,美国要有“战略性”
-
拜登“玩火”,基辛格警告
-
俄媒:反对特别军事行动,俄一驻联合国外交官辞职
-
CNN声称乌总统讲完话中方未起立鼓掌,中方驳斥
-
“与西方和好再说吧,先跟中国搞好”
-
明确反对芬瑞“入约”后,土耳其计划在叙边境展开军事行动
-
卢布对欧元汇率创7年来新高,俄下调结汇比例至50%
-
联合国人权高专时隔17年访华,王毅:正本清源之旅
-
泽连斯基:准备好与普京会面,只讨论停战
-
美国“奶粉荒”持续:用军机运欧洲奶粉,纽约进入紧急状态
-
“为了让莫迪出席,美国把正式声明改了”
-
IMF总裁:灾难汇合,全球经济面临二战以来最大考验
-
“听到这话,在场美国官员惊了”
-
拜登支持日本“入常”,中韩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