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维•皮林:中国增长仍有空间
关键字: 经济中国发改委温家宝刺激对中国政坛来说,2012年是真正扣人心弦的一年。省市乡镇四级党委换届,十八大召开在即。与政治上的活跃相比,中国经济却出现了一种奇怪现象——不再突飞猛进。
中国的经济活动似乎“搁浅”了。官方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至8.1%,折合成年率约为7%。但到了4月份,形势急转直下。进口增长陷入停滞,5月份时,已有铁矿石及电煤合约的中国客户寻求推迟交货,甚至违约。这似乎表明,中国的钢厂、建筑工地和工厂有一些不妙的情况。从发电量、铁路货运,到银行贷款,其他经济风向标也似乎表明经济“急刹车”。就连外界一向有理由怀疑的官方数据,也出现明显放缓。工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以及零售销售都令人失望。
中国官方已承认经济形势突变。直到不久以前,北京方面还一直在努力为经济降温,对通胀(已在7%上方见顶),对房地产市场、尤其是高端楼市的投机行为感到担心。但就在过去几天,北京方面启动了经济杠杆,其敏捷性令人想起“企业号”(Starship Enterprise)飞船的轮机长史考特(Scotty)将飞船由巡航速度调整为全速前进。
(5月27日,广东湛江700亿钢铁项目获批,市长亲吻核准文件。)
最近,中国央行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了0.5个百分点。更重要的是,中国总理温家宝作出了相关表态,表示政府现在应当优先考虑经济增长。他说,这应该包括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对国家重点在建项目的信贷投放、降低融资成本、减税,以及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那些依照党的指令、而不是市场力量行事的银行领导们,想必随时都会接到“上面”的电话。
从某些方面看,如今的情况就好像是回到了2008年秋天。就像现在一样,当时中国在此前几个月努力为经济降温,而当经济形势急剧恶化时,政府猛踩油门,一下子逆转政策。那一次,北京方面启动了史上最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方案之一,有人估计,其规模达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5%左右。
就像“企业号”的典型旅程一样,中国的经济刺激也经常出现令人心惊胆跳的时刻。大手笔支出是有副作用的。通胀一度失控,引发社会不安定的阴影。房地产市场的有些部分也一度犹如脱缰的野马,促使政府重拳干预。不幸的是,对高铁网络的草率投资,也许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去年温州附近的动车追尾碰撞事故,造成多人死亡。这起事故在许多人眼里已成为一个符号,代表着一个以失控的速度向前飞驰的经济体。
令人心惊胆跳的一幕或许还会出现。贷款的急剧增长必然导致坏账的增加。表外贷款也很可能出现问题,包括提供给地方政府的贷款。目前的担忧是,中国在尚未清理完上一个财政刺激方案的后果的情况下,又在策划新的财政刺激计划(尽管规模几乎肯定将小得多)。对越来越多看跌中国的人士来说,这意味着对一个本来就悬乎的押注增加一倍赌注。
人们确实有理由担心。为了支撑经济,北京方面将投资率提高至GDP的约50%,高于其它快速发展亚洲国家的历史纪录。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教授埃斯瓦尔•普拉萨德(Eswar Prasad)指出,再度出台2008年的那种刺激方案将产生高昂的代价——“背离消费驱动型经济的目标,造成更大的投资支出浪费,增加银行体系的坏账数量”。他明智地建议在不同领域支出,主要是“更为软性的基础设施”,如比较完善的社保安全网。世界银行(World Bank)在最近公布的半年度报告中,也提出大致相同的主张。
(温家宝已经承诺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以几乎任何标准衡量,中国的经济模式的确效率低下。以能源投入为例,根据英国石油(BP)的数据,中国2010年消耗了24亿吨石油当量,略高于美国(23亿吨石油当量)。然而,中国当年的GDP仅为5.88万亿美元,仅相当于美国GDP(14.66万亿美元)的三分之一多一点。中国的GDP有一部分源自无意义活动,好比挖一个洞再将其填平。
不过看跌中国的观点不太可能很快得到验证。中国在促进经济增长时依然不缺乏“火力”,尤其是在令人担忧的领导层换届之年,中国非常需要经济增长。中国的预算赤字微不足道,同时中央政府的债务仅为GDP的25%,即便因新的刺激计划增加一倍,也将依然处于可控水平。
中国的劣质增长模式也不会成为它的拖累,这与一般人得到的印象不同。中国的人均GDP依然只有美国的五分之一。龙洲经讯(Dragonomics)的董事总经理葛艺豪(Arthur Kroeber)在《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杂志撰文指出,这意味着它大概只相当于日本在上世纪60年代末的水平。他表示,“对正在追赶的国家而言,增长主要是关于资源的调集,而不是资源的利用效率。”换言之,中国在今后几年也许仍可以维持低效率的支出。即便它的投入没有换来足够的回报,也依然存在进一步增长的充裕空间。
世行预计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速为8.2%。里昂证券(CLSA)中国宏观问题策略师罗福万(Andy Rothman)认为,当温家宝说7%的时候,他的真实想法是至少8%。中国这艘“企业号”飞船曾经以惊人的速度飞速行驶,如今,这样的日子或许正在终结。但就经济增长而言,这极不可能是最终的疆界。
标签 旧文资料-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小婷
-
“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 评论 123“你是逃犯!”中国学者上BBC暴击罗冠聪 评论 238中美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 评论 305CNN:震惊、难过、骇人听闻吧? 评论 396美日联合声明52年来首提台湾,我使馆回应 评论 779最新闻 Hot
-
西欧不要的疫苗,东欧抢上了
-
美首都唐人街爆发冲突:示威者与警方撕打,多人被捕
-
“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
-
“这个时候,中美罕见的合作示范”
-
“你是逃犯!”中国学者上BBC暴击罗冠聪
-
外媒称塞尔维亚关停中企铜矿,紫金矿业回应
-
阿斯利康和强生疫苗遭质疑,美媒急了:给中俄送子弹
-
拜登终于承认:这是危机
-
捷克驱逐18名俄罗斯外交官,美国秒站队,俄方回狠话
-
长赐号被索赔60亿,船上的大批中国货怎么办
-
CNN:震惊、难过、骇人听闻吧?
-
“欧盟想发涉港声明指责中国,被匈牙利拦下”
-
巴拉圭急需中国疫苗,有人嗅到了“断交”的味道
-
俄罗斯对等反制:驱逐10名美外交官,禁止8名高官入境
-
二人大谈中国,提及台湾和新疆问题
-
美日联合声明52年来首提台湾,我使馆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