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大数据时代
信息爆炸世代,大数据晋升为一个时髦词汇。大数据统计降临到商业、经济、政治等领域,成为备受推崇的决策工具。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有助于统计事情发生的概率,帮助人们计算做某些事情成功的几率。大数据似乎被其崇拜者推到不可触及的高空。大数据,到底有多牛?
-
政府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时,要谨防资本一窝蜂涌入
同资本市场的“羊群效应”类似,“潮涌现象”也会导致实体经济投资领域的“非理性繁荣”。这意味着对于中国目前产业升级过程中的所谓新兴产业,无论是国际的新兴产业,还是国内的新兴产业,不应该盲目乐观。
-
用户终于可关闭算法推荐,中国规定开世界先河
3月1日起,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正式施行。“向用户提供便捷的关闭算法推荐服务的选项”等规定,贴近用户实际需求,而且在全球范围内开启对具体算法加以监管的先河。这些规定如何能落到实处?
-
“数据”成为生产要素是经济理论重大突破,如何参与分配?
在我国,每次生产要素的增加和变革都是一次思想领域里的突破。现在,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放进来了,没有经过经济学界的思想讨论和辩论,而是直接通过中央的文件和决策,和以前关于市场要素的讨论相比是走了捷径,当然我们是非常拥护的,中央判断很准。
-
大数据天生有利垄断,如何立法才能平衡?
中国有两大优势,一是我们以5G为代表的通信技术有一定的领先优势;二是数据优势。所以,在进行国际数据治理时,我们要争取主导国际制度的构建。在形成相关的国际规则过程中,中国要输出自己的观点,争取影响或主导国际规则。
-
欧洲这个“小”案子,和你我也有关
反垄断、消费者保护等传统经济时代发展出的工具是世界范围内进行平台治理的主要路径。然而,它们常常力有不逮,成效不彰。个人数据保护是信息时代发展出的新工具,赋予了个人更大的权力,从而平衡了平台在平台经济中的权力结构,针对性更强。
-
你在电商上的每一次“剁手”,背后都有一群人在“算计”
大数据时代下,数字化赋能是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的必经之路。用不好体量庞大的消费者数据,它们就是一堆不产生任何意义的乱码;用得好,它们就是企业生根发芽的基石,是价值难以估量的企业资产。
-
某些科学家宁可无药也反对用中医药,是何逻辑?
有些科学家抱着宁肯无药治疗也反对运用中医药进行治疗的态度,认为那不科学,结果在等待科学还结果出来之前,很多病人除了支持疗法、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吸氧以外,没有别的治疗药物,岂非白白等死?
-
《西部世界》的编剧,请付一部分版权费给蒲松龄
《聊斋志异》虽不是硬科幻,但很多内容都给人一种科幻先锋派之感,当中国的科幻文学界每每醉心于西方所谓各种流派路径之时,是否可以回过头来仔细思考,原本我们认为的科幻荒漠地带其实绿草如茵,却缺乏一双发现它的眼睛,比如《聊斋志异》。
-
为何中国科技能为抗疫献上神助攻?
中国真正经历了一场互联网革命。互联网技术是西方发明的,但从一开始西方把互联网政治化,以信息自由言论自由的名义,在全世界推动颜色革命,结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中国互联网和高科技是以人民为中心,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
-
疫情推动新基建发展,但这是个“细致活儿”
在抗击新冠病毒疫情期间,5G网络的远程诊疗,人工智能CT影像阅片、基于大数据的疑似患者追踪等技术得到规模应用,不可否认科技确实在疫情防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目前大规模投资科技产业的背景下,针对新旧设施替换降本问题和科学技术滥用新问题,需进一步细化配套解决措施。
-
你敢去咖啡馆,APP就推荐咖啡豆,到底谁在“关心”你
隐私泄露的概念有一些混淆。比如新闻中报道的拖库事件,是指某个网站或者APP的数据库泄露,这种数据通常是业务数据,是未经脱敏的,可能包含很多敏感的隐私数据,例如用户名和密码。但就互联网广告而言,所使用的数据通常是用户行为数据,是经过脱敏的。
-
有人叫我“终结者”,因为我预言数字革命将带来……
我昨天刚刚去过科瑞国际,它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家人力资本服务的上市公司,专家的服务按45分钟计价,没有数字技术的支撑,工作细分到工作任务是非常难的,或者成本非常高,就没有积极性。就像油田如果技术条件不够,就开采不了,即使开采了,成本也会巨高。
-
5G已来,互联网将现重大格局改变
5G这个新机会,一定会有传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公司抓住机会,也会有一些企业掉队,掉队的企业就是缺乏智能硬件的研发、生产和以此提供服务的能力。5G到来,互联网从传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正走向智能互联网。
-
硬盘和眼药水为什么同时脱销
2012年1月6日,南京和燕路发生一起持枪抢劫案,一名歹徒枪击了一名刚走出银行的男子,抢走20万元现金。这宗案子立即让南京警方联想到一个人:公安部A级通缉犯周克华。他身负11条人命,被称为“杀人魔王”,并且已经在逃8年。
-
数据成“数惧”,大众与互联网公司谁的锅?
真正的悖论和恐惧在于,大众不断地向互联网贡献数据,互联网公司就此开发出更多更好的人工智能产品,以取代大众的工作。更诡异的是,大众几乎以完全免费的方式在贡献数据,而几乎所有互联网公司正想办法诱使更多大众提供更多的、质量更高的数据。
-
与大数据和AI不同,区块链打开了一扇独特的窗户
一个这样的现金系统在被创造出来之前,可以说基本任何人都没有想到过要去实现这个目标,也不会相信有人能够把它创造出来。这是一个建立在现有信息具体技术之上、超出了所有人想象的信息技术奇迹。依靠的不是技术的新突破,而是一个创新的系统性原理与设计。
-
-
资讯 Information more
-
国家发改委解答“数据二十条”
-
国办:明年底前初步形成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
-
网信办发布国内互联网算法备案清单,含微信、淘宝、抖音等30种
-
市监总局竞争政策与大数据中心组建成立
-
数字时代聚焦重构力量,2021 中国 SaaS大会成功举办
11 月 12 日-13 日,2021 中国 SaaS 大会在上海成功举办。本次大会由上海市青浦区政府指导[全文]
-
小红书们排队赴港IPO,网络数据安全新规会浇下一盆冷水吗?
小红书、Keep等赴港上市也悬了么?新规出台:数据处理者赴港上市影响国家安全的应申报审查金融干货第一平台 C[全文]
-
网信办:推进算法分级分类安全管理
-
平台现“种草”文案代写产业链:几十元就能买,不用体验产品
“种草”经济中的信息操纵会给个体和社会整体带来福利损失,尽管这些推送会慢慢地现出原形,但随着消费者受骗次数的[全文]
-
专治“企业数据霸权”,个人信息保护法来了!
【文/观察者网 周弋博】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全文]
-
我国拟立法应对“大数据杀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