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家观点 more
-
美国高管指责中国,我还没开口就有欧洲人帮忙
这让我感到很惊讶,因为以往每当中美有分歧时,这些欧洲小国都会站到美国这边,这次竟有欧洲前政要主动站出来帮中国说话,虽有说得不到位之处,但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全文]
-
拿中国当东德?德国外交需要睁眼看世界
向西看,昔日的朋友美国不再是原来那个美国;往东看,令德国畏惧的敌人苏联已变成俄罗斯;向前看,中国从贸易伙伴变成了经济伙伴和竞争对手;身边又是需要全面协调的法国;往中东欧方向看,历史遗留下的阴影还有待照亮。[全文]
-
解放军已是最强军队之一,中国会怎么用?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上为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一支军队即中国人民解放军提出了雄心勃勃的发展路线图。根据他宣读的报告,中国将确保“到2020年人民解放军基本实现机械化,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全文]
-
土叙边境冲突之际,我去伊斯坦布尔开会
不时有中国游客在海边拍照游玩,当地人友好地给他们提供好位置,语言不通,笑容依然。此情此景,使你想不到该国南部边境还有乱象,时时有真枪实弹交火。与身边人士交谈,他们对自己国家处理外部冲突大都抱有信心,但对某大国在地区问题和国际贸易等问题上我行我素、单边主义普遍反感。 [全文]
-
香山论坛对北京有什么用?
香山论坛的目的是提升解放军的软实力,包括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随着中国变得更强大,我们更有资格和理由阐述自己的观点。[全文]
-
大阅兵后,如何回应“威胁论”
在第九届北京香山论坛开幕前夕,《环球时报》记者于金翠和李睛睛对国防部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安全合作中心主任周波大校进行了采访。周波大校就亚太安全架构、国庆阅兵、中美军事关系和香山论坛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全文]
-
“印太战略”与中美地缘政治竞争
“印太战略”不应成为激化中美竞争的工具,美方也不必用冷战的视角看待中国地区影响力的增强,更不应向那些需要得到外部发展支持的地区国家施加压力。为了维护所谓美国在印太地区的优势地位,将中南半岛或是南太岛国等变为“新冷战”舞台,这是不公平和危险的。中美需要加紧寻求在印太地区开展良性互动之道。[全文]
-
中美之间,东盟微妙的平衡术
东盟一向强调其在地区事务中的中心地位,但随着美国的印太战略将大国竞争作为重点,东盟未来在中美两国之间保持平衡将面临更大的考验。[全文]
-
关于中导的对话节目扯上中国,如何化解?
中程弹道导弹一度将世界带到核战的边缘。为了避免核战的爆发,美国和前苏联签订了《中程导弹条约》。今年2月,美国通知俄罗斯美国打算退出该条约。双方都互相指责,这并不令人感到意外,但周波对特朗普政府有疑虑。[全文]
-
美国把中俄归为一类对手,又怎么指望挑拨离间呢?
既便想象力再丰富,也很难想像有什么能撼动中俄关系的基石。当前的中俄关系不再以意识形态为基础,而是建立在日益增长的相互需要之上。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对中俄关系的观察十分准确:“每当美国和西欧让俄罗斯感到痛苦的时候,中国都对其给予了关怀。”[全文]
-
非洲是中国国际安全政策的试金石
七月份在北京举办的首届中非和平安全论坛令人印象深刻。非洲54个国家当中有50个国家以及非洲联盟均派高级代表团参加了此次为期一周的论坛,其中包括15位国防部长和武装部队总司令。这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中非携手共创非洲大陆更安全未来的机遇。[全文]
-
要求中国核裁军荒谬至极
由于中国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只保持精干有效的核威慑,它必须拥有较多的陆基中程导弹,以实现与其他核大国之间的战略平衡。换句话说,如果中国减少其大部分受中导条约限制的陆基中程导弹数量,就必须大幅提高其核打击能力。对西方来说,两害相权,哪个轻?[全文]
-
中国军队如何做到既“服务于世界”又“永远不称霸”?
中国的军事力量一直在增长,但中国从未针对任何人使用过这种力量。没有人能否认,中国的崛起是和平的。目前中国的国家利益遍布全球,由于我们的利益受到了威胁,由于我们必须确保国际海洋航线的安全,我们必须建设一支规模更大、实力更强的海军。[全文]
-
孤立中国的“印太战略”格局狭窄、后果危险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特聘研究员周波近日在《南华早报》上发表英语评论,指出“未来30年的中美竞争将让美国一点点学会谦逊,帮助它意识到自己没那么例外、那么不可或缺,它和其他国家一样,都是国际社会里的平等成员”。[全文]
-
即使中美将长期对抗,我们也绝对不要学苏联华约
目前中国的“一带一路”框架分成十大板块,东南亚板块、南亚板块、中亚板块等,世界上只有一个地方没有,就是北美洲。如果“一带一路”做成了,美国就被排斥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之外,这不是我们排斥美国,是美国自己排斥自己。[全文]
-
中美战略竞争将走向何方
当前的中美战略竞争中,意识形态竞争并未占据主导地位,中国的政策是结伴不结盟,中国更无意与美国进行全球军备竞赛与争霸。中美双方是同一国际体系内的竞争者,中美两国仍有许多重要共同利益。[全文]
-
香会上空,一个核心问题飘散不去
中美两国都拥有核武器,所以两国不太可能在海上展开一锤定音的决战。但南海的风浪下潜藏着巨大危险,两国海军激烈对峙越来越常见。虽说双方都不想动手,但挑战在于如何确保两国海军的遭遇不至于引爆更大的冲突。[全文]
-
人工智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初析
在国际格局方面,人工智能有可能在经济和军事领域影响国家间的力量对比,非国家行为体的能力也将前所未有地扩大,围绕科技的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在国际规范方面,人工智能有可能改变战争的形式和原则,并对现行的国际法律和伦理道德造成冲击。文章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安全和治理挑战是需要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各国应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看问题,从共同安全的理念出发,讨论未来人工智能的国际规范。[全文]
-
中美关系是当前世界大变局中的最大变数
矛盾无时不有,矛盾无处不在,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矛盾普遍性的主要观点之一。当今世界各种矛盾和冲突广泛存在,反复证明了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真理性。2008年金融危机在美等西方国家集中爆发以来,世界形势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特别是中美两大经济体相互关系的不可测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全文]
-
中美应努力寻求“再接触”
在当前种种挑战的背后,一种事实上的新型中美关系或者说新均衡正在形成,“巧竞争”也是着眼于重新稳定双边关系。无论是妥善应对大国竞争还是确保国际秩序的总体稳定,都迫切需要中美双方保持战略克制,并以更大的智慧开启“再接触”进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