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点 | Opinion more
-
这是对华盛顿的一个教训
中东正与美国渐行渐远。与其绝望地试图挽留这段关系,华盛顿更应该将美国在中东地位的下降视作机会,美国早就该从中东这个几乎不涉及其利益的地区撤退了。[全文]
-
西方曾设想如果能颠覆巴沙尔政权,下一站就是“德黑兰之春”
叙利亚回归阿盟是又一个重要事件,既可以看作和解气氛的延续,也可以看作“阿拉伯主义”的触底反弹。从力量对比的意义上来说,这种局面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中东地区的体现。[全文]
-
叙利亚12年后的回归与“和解潮”背后的中国因素
中国作为一个新的“域外势力”,正在以不同于传统西方干涉的姿态发挥中东影响力。今年3月,沙特与伊朗在北京握手言和,本次峰会,叙利亚回归阿盟,是上述趋势的进一步发展。[全文]
-
沙特伊朗协议是中国担当全球中立斡旋者的第一步
就像在中东一样,中国是唯一能在俄乌战争中发挥建设性作用的大国。当其他大国都站在乌克兰一边时,北京既没有与莫斯科结盟,同时也与基辅保持友好关系。中国没有提供任何军事支持,但仍拥有俄罗斯的信任,基辅也可能会欢迎北京发挥中立斡旋者的作用。[全文]
-
饱经沧桑的中东,容不下美国的“植入式民主”
拥有独立文化和政治发展进程的中东地区,被欧美的殖民扩张和西方现代化一轮轮中断和干扰。美国在伊拉克推出的“大中东计划”忽视了中东问题非常复杂而深刻的历史经纬,不仅没能复刻战后的日德的奇迹,而是选择了一个错误的地点,对一个错误的实验对象进行了一场错误的实验。[全文]
-
中国努力促成“中东和平”,对以色列意味着什么?
作为美国的坚定盟友,你们(以色列)为什么没有告诉他们,不要废除伊朗核协议?如果你认为现在的局势比伊朗核协议废止之前更危险,那就意味着以色列做出了错误的决定。显然,局势变得更加危险了。[全文]
-
阿拉伯世界拥抱中国
“中国踩着美国的脚趾,但美国没有办法。”对于阿拉伯世界,我之所以说它是一种觉醒,或者是“新的阿拉伯世界”,就是它对西方和中国的认知,发生了很大变化。[全文]
-
即使对立,伊朗人移民西方的步伐从未停下
西方被赋予了一系列当前时代被认为“褒义”词汇的价值观,例如人道主义、理性主义、实证主义、世俗主义、个人主义等,这些都受到了伊朗年青一代的尊重和追捧。[全文]
-
越来越多中企出海中东,我想谈谈在这里8年的感受
整体来说在卡塔尔境内大多数大型中企目前还不处于盈利阶段。原因也很简单,在中东市场尚处起步阶段,对本地还不熟悉、不适应,那肯定是要吃点亏的。不过这也很正常,一般第一个项目基本上都是以亏损作为起点,到了第二个项目往后,慢慢会走向盈利。[全文]
-
中国来了,这是一次绝佳的机会
此次峰会为伊拉克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利用以中国为合作伙伴的优势,我们可以借鉴中国的经济经验,营造阿拉伯经济一体化的气氛。通过加强贸易往来、共享投资机会、交流技术信息,使阿拉伯经济向可持续、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全文]
-
阿拉伯国家“向东看”,西方紧张啥?
中国并不是要和美国争夺中东地区主导权,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在中东发挥建设性作用。尽管如此,中国在中东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仍引起了美国的不安,美国挑动地区国家、为中国和中东国家发展关系制造麻烦的苗头正在上升。[全文]
-
大国竞争日益激烈,海湾国家已经表明了立场
阿拉伯国家正重拾自信。过去10到15年来,特别是自“阿拉伯之春”运动以来,海湾地区国家的团结意识越来越强。本地许多民众与领导人都认识到,不应该受制于单一的安全伙伴或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具备众多关键优势,与中国结成战略伙伴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遇。[全文]
-
在世界杯现场,感受中国和阿拉伯关系的“换挡提速”
卡塔尔本国民众对于举办世界杯非常自豪,认为能够在全球舞台展现多哈风采。卡塔尔的精英更将其视为本国“公共外交”的重要成就,极大提升了卡塔尔的国际声誉。但卡塔尔的外国居民则对此颇有抱怨,因为世界杯导致物价飙升、出行受限,很多人在世界杯前就逃离了多哈。[全文]
-
谁说中东足球不能干大事?!
这一次战胜阿根廷,的确有不少的偶然性,但沙特球员的个人能力还是让人信服。在对抗和比拼脚下技术时,他们是真的不怕阿根廷的大牌球星。[全文]
-
“我们砸万亿搞足球,关心的头等事绝非赛场胜负”
中东精英认为有组织的体育活动是文明进步的标志,并将体育融入民族主义的抗争中。上世纪埃及足球联赛的创建就是一个代表性例子。阿尔阿赫利和扎马莱克等埃及传奇足球俱乐部的兴衰更迭以及埃及国家联赛的建立创造了一个新的场域,国族身份、社会阶层、经济利益和政权分配等问题都在此发生。[全文]
-
“有钱但不快乐”?卡塔尔人并不这么想
现场直播采访中,一位男青年主动闯入镜头,打断了记者的话,自信地发表了一通感想,他强调,我是卡塔尔人,但这场世界杯不仅仅是关乎卡塔尔,也是整个阿拉伯世界、乃至伊斯兰世界的喜事。[全文]
-
美国在各地煽动“颜色革命”,却没有意识到…
策动“颜色革命”、干涉别国内政、推翻别国政权,严重背离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背离历史发展大势,只会加速透支美国国家信誉,让其国际形象进一步坍塌。[全文]
-
拜登警告不要“填补真空”?中国在中东有自己的道路
拜登的警告本身就已经充分说明美国对当下中东的认知存在严重问题。假如今后在中东真的存在“大国竞争”,那么世界大国对中东国家发展的帮助程度,将会成为它们争取本地区国家的关键砝码。[全文]
-
美国拉帮结派,这三国如何“抱团取暖”?
这三个国家历史上都曾经是历史悠久的帝国,俄罗斯前身是俄罗斯帝国,土耳其前身是奥斯曼帝国,伊朗前身是波斯帝国。这三个帝国之间的恩怨比较多。[全文]
-
放下身段去沙特,拜登为何非扯上中俄?
拜登把中俄拉进来,一方面是出于大国竞争战略的需要,另外一方面是因为中俄跟美国在中东的存在态势形成反差,中俄的作用在增强,而美国的作用在衰退。[全文]
· 沙特王储反击拜登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哈梅内伊:哪怕伊拉克只有一个美国人都太多了
-
五角大楼又宣称发现球形不明飞行物,这次在中东
-
突叙外长会晤:突尼斯支持叙利亚维护其主权和领土完整
-
“阿拉伯之春”十余年后,突尼斯再现自焚抗议事件
-
沙伊同意复交后,又一大突破将至?
-
基辛格:中东战略格局有重大变化,中国改变国际外交职权范围
-
“美国办不成,中国却做到了”
-
美专家:长此以往或有更多国家寻找中国斡旋调解,而非美国
-
布林肯威胁:不排除动用军事手段
-
沙特王储被曝私下嘲笑拜登:他没啥存在感,更喜欢特朗普
-
现场,沙特能源大臣怒批路透社记者
-
以色列将向阿联酋出口防空导弹
-
德国总理将赴沙特寻求能源方案,却不忘提他
-
“国际政治就得‘双标’,解决中东冲突要靠美国”
-
“阿拉伯之春”唯一成功国也要“黄了”?
-
拜登刚走,普京后脚访问伊朗:将举行俄土伊峰会
-
“拜登不许中俄伊填补中东真空,他们更慌了”
· 沙特王储反击拜登 -
拜登落地以色列,伊朗“狠话”先行
-
“拜登为乌克兰分心,让中国在中东有机可趁”
-
法国极右翼总统候选人:欢迎乌克兰人,但阿拉伯难民就算了
-
-
· 阿拉伯之冬 ·
2010年底,一个突尼斯商贩的死激起了名为“阿拉伯之春”的运动,席卷中东各国,带来了剧烈的动荡和更多的死亡。中东人民以为自己能够当家作主,却鲜有人意识到“革命”本身一直被外部势力操纵和利用;他们厌倦了独裁者,但在苦寻之后,仍找不到希望之路。真是强人倒下,强国难起;“民主”上街,民生难继。
-
5名沙特女子扭打一团,可怜了地上的孩子
-
沙特卡塔尔断交 上万动物“难民”滞留边境
-
也门,18岁,32斤
-
如今的利比亚,竟然有股“民国范儿”
-
美媒:阿拉伯之春后,反乌托邦成中东作家新宠
-
德国极右策动 欧洲10余国爆发反移民游行
-
保障沙特朝觐通信服务的中国公司是哪家?习大大都表扬了
-
这张旧照突然走红 网友感慨:为啥中东那么乱
-
空姐客机上卖淫 2年赚600万
-
匈牙利为什么不愿接收难民?
· 匈牙利动手了! -
壕!沙特新国王派2000亿元红包
-
中东领导人文艺起来哪家强?
-
利比亚首都机场在燃烧(组图)
-
枪手叫停总理选举
-
埃及军方公布百万人示威游行鸟瞰图
-
打飞机!用激光笔……
-
我的前任是“民主烈士”
-
架起枪炮 “和平”请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