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日企业实力大对决,谁输谁赢?
显示屏、智能手机、电池、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机器人与机床……在这些传统及新兴领域,中日之间一直不乏竞争,但时间的天平似乎越来越倾向于中国。如果实打实地将这些领域的中日企业做个对比,谁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全文]
-
古老贵族仍是欧洲真正的主人
在欧洲大街上,随便找个人问问,他们眼中的贵族形象一定是古怪的老头,居住在家族留下来的凋敝不堪的古堡中……然而,事实与人们的想象大相径庭,欧洲的贵族们的财产不仅未被战争与革命所吞噬,还成功实现了增值,他们才是欧洲的真正主人。[全文]
-
核试验后,平壤街头波澜不惊
这次试验后,朝方没有邀请驻朝外国使领馆机构和记者参加有关庆祝活动,完全是自己人庆祝。这说明朝鲜对外界的看法并不在乎。据中资机构介绍,朝方员工大多对洲际导弹和氢弹试验成功感到鼓舞,觉得有了依靠和杀手锏,可与美国对抗。[全文]
-
美俄印中领导人最近都去了,欧洲到底该拥抱谁
在G7峰会上,特朗普与默克尔的交流显然不成功,默克尔表示“欧洲人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与此同时,俄罗斯、中国、印度的领导人相继访问欧洲。在特朗普领导的新美国不再可靠的现在,欧洲究竟应该拥抱哪个国家才是最好的出路呢?[全文]
-
萨达姆:“你们会失败的,你们会发现统治伊拉克并不容易。”
美国中情局分析师约翰·尼克松发布了他的新书《提审总统:审讯萨达姆·侯赛因》。书中他披露了令人震撼的真相,即美国以为自己知道的所有情况都是错误的,比如对萨达姆个人的健康分析和性格判断。更重要的是,在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上中情局被严重打脸。[全文]
-
卡扎菲死后5年:以为会变成迪拜,没想到成了索马里
2011年10月20日,统治利比亚长达42年的强权人物卡扎菲倒台。彼时,利比亚民众走上街头欢庆“革命”胜利,西方国家领导人称赞利比亚人民选择自由、民主,并承诺给与支持和帮助。然而持续内战使国家面临分裂危机,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全文]
-
“因缺斯厅”还真是Interesting
趴踢,狗带,伐木累,一颗赛艇,这四个其实都源自英文,本来面目分别是party(聚会),go die(去死),family(一家人)和exciting(令人激动)。明明有现成的中文,偏要另辟蹊径,搞个音译,这样做有什么意义?有两种可能:一是显得萌;二是显得含蓄。[全文]
-
英语世界流行一个新词:道德信号
如果某人说“我讨厌《每日邮报》”,那暗示此人关心穷人;如果一个男人说“《太阳报》第三版真是低俗不堪”,那暗示他尊重女性。他指出,道德信号往往涉及对某种事物的憎恨。这是一种伪装:强调憎恨其实是反衬自己有多么正直。[全文]
-
让蔡英文难堪的真相
台湾《联合报》针对火烧车案发表社论,指责蔡英文把问题卡在两岸框架里,却连自己社会上的真相都看不见。文章针对案件最新进展质疑检警对陆客家属故意隐瞒真相,批评蔡英文冷漠对待罹难陆客头七公祭的行为十分冷血。社论诘问:游览车司机苏明成劳动条件十分恶劣,蔡政府承诺过的“美意”何时才能泽及这些毫无尊严的工作者?[全文]
-
留学中介陷阱调查| 最惨的不是被骗钱
曾有一名中国的本科毕业生想去澳大利亚著名学府新南威尔士大学深造。他委托的中介机构看到他的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就帮助学生修改了成绩。但临近毕业时,澳大利亚的大学对学生做背景抽查,发函给该学生在中国就读的那所大学,结果发现该学生入学时提供的成绩不真实……[全文]
-
马云:有的假货质量比正品还好
马云在阿里巴巴位于杭州的总部表示:“问题是,如今假货比正品的质量还好,价格也更低廉。它们在相同的工厂生产,采用相同的原材料,只不过没有自己的品牌。”这番言论显然是在回应关于阿里巴巴容忍旗下淘宝等平台销售假货的批评。马云呼吁各品牌接受一个事实:互联网“已经改变了商业模式”,为那些向苹果、路易威登等品牌供货的工厂创造了机会。[全文]
-
希特勒也曾想入侵瑞士,但是……
二战期间希特勒对瑞士的态度多次改变,甚至制定了非常详细的入侵计划以期拔掉“这根欧洲之刺”。但事态的发展超越了这场行动,入侵瑞士行动已经无关紧要。瑞士人向纳粹提供战争设备,与此同时维持与盟军的贸易。这导致德国与瑞士外交关系紧张,但也阻止了双方采取惩罚行动。[全文]
-
70年了,联合国还有什么用?
面对联合国,或许应采取帕斯卡尔思考上帝的姿态:认为他不存在,对一个无神论者来说毫无好处。正如法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所说:“联合国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它是我们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最好的一种国际体系。”与战争费用相比,联合国组织实际上没有任何花费。而且它能够让那些有诚意的人收获颇丰。[全文]
-
西方学者热议习近平新书:“一位爱国者的自豪”
西方的确有人将中国视为威胁,德国汉学家南因果说:“特别是这些人应该看看这本书。他们中很多人读后会认识到,中国不是威胁,而是机遇。”[全文]
-
俄罗斯四次现代化为何都走进死路
俄罗斯近300年来有四次现代化重大努力:彼得大帝改革、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加速发展、斯大林的工业化和上世纪60-70年代当代经济的形成。俄罗斯从来没有停止过现代化,就像一个总在治病却不见康复的人。[全文]
-
官员找情妇,要怪异地任职?
《纽约时报》刊文称,一项新的研究指出,中国共产党打击腐败的一项举措——把官员们安排到远离家乡的岗位上——造成了情感上的困难,实际上导致了不端行为。[全文]